分享

不要频繁秀家财、秀恩爱,秀得越厉害就越易激发人的阴暗面

 谢耳朵馆长 2021-05-2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人天生善良,从来没有害人心却屡遭他人毒手;有人天生恶魔,总是比别人想得更暗黑,争夺权力财物从不手软,根本不管是否伤害他人;有人天生含糊,从不明白是非,总是含含糊糊做和事佬,并趁机浑水摸鱼,随大流不吃亏。
若问人为什么如此多样化,不如问为什么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厚。
人性是复杂的,人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也大相径庭。这些天生与后天的差异,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矛盾、斗争、分歧、认知差异。由此,生活中一点小事,一个小表情,一丁点观点态度,都有可能陷于他人于不爽不快的误解之中。
所以,老话说得好,为人要低调谦虚,切莫张扬肆意,惹人厌烦。经验之谈,并非金科玉律,但却可以使人避免很多是非。
任何人,都不过是天地间一粒渺小的尘埃,随人世变迁,受时代潮汐影响,既身在其中,在许多人与事上,更是身不由己。所以,很多事情与境况,真的要站高一点,看远一点,不要拘泥于眼前那点小情绪和小形式。
要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最终要去往何方,紧紧守护自己的初心向前赶,不在意别人的状态好坏,也无谓为一些鸡毛蒜皮浪费自己宝贵人生和时间。
因为很显然,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极力探索自己该怎样活,用什么样的活法,才能更好地生存于世。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人的精神与精力十分有限,理应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普通人无甚才情,自然不会屡屡卷入高级斗争中,无非是在普通生活里过着寻常人的普通日子罢了。
然而,生活中偏偏有些人,总是不本分,总是要将原本简单的事情和人际关系,以及人的心理弄得超级复杂,且自以为聪慧。
比如经常会听到和看到某些人劝大家:千万不要随便在朋友圈或人前秀恩爱、秀财富、秀地位优越感啊,你越秀越表现得厉害,就越容易招惹出他人的阴暗心理。
有网友留言说了这样一个案例:此前有个女人在单位,平时朋友圈里总是秀自己家住别墅,买的包包多少钱,结果后来她老公出轨,跟小三去了,婚姻破裂的她也因为生气住进了医院。
然而由于她平时总爱朋友圈秀自己优越感,所以导致人缘太不好,根本就没人去看她,而说她风凉话的人,认为她活该倒霉的人却一大把,同事都是大快人心的感觉。
劝人低调不要太过声张自己的优势所在,还算是从旁观者角度善意的提点与规劝。但是 ,让人不要过于张扬,遮掩自己的人生,这到底是什么心态和活法?
自己不优秀、不顺畅、过得一般,就是看不惯他人优秀过得好的正经理由?非得让优秀者有条件者过得跟自己一样平和平庸,才算是不脱离群众?那优秀者或是生活条件原本就优越的人能答应吗?人怎么就不能以平常心对待他人对生活的表达方式呢?
假如,一部分人已表达出对生活的幸福感和舒适感,而这种幸福感愉悦感正好是大众还欠缺的还在争取的,大众就觉得受到了侮辱和侵害,内心嫉妒难耐。
那么,到底是自然表现自我生活状态的人有问题,还是围观者的心态有问题?
为什么庸众的心理需要被安慰,而有独特生活感受的人,敢于表达自我的人,敢于与众不同的人,就应该被唾弃呢?
说一千,道一万,似乎还是人格上的残缺与不完善导致的;也跟中国社会的含蓄、低调、谦逊、不显摆自我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但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化。那么心态上,也理当有所变迁。如果我们无法正确面对自己,并且对生活有真正回归自我的需求与追求,那么必然无法正视他人对自我生活的表现。
在缺乏包容心、理解力的人看来,一切比自己好的炫耀和“秀”都是不应该的,都是对方故意气人的。

所以,奉劝这种一看别人状态好,秀个小幸福内心就极度嫉恨,轻易就丢翻自己阴暗面的人,要放宽心,多关注他人的良善正面,而不是老盯着别人的那些好,还愤愤然认为人家幸福的不应该。
对于正常人来说,与其谨小慎微地故意装低调,不如堂堂正正、有理有度的,直白表达自己的生活观点和丰富人性。只要不违法,都是自己人生应该的,委实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而且客观来讲,喜欢秀的人,自己高兴也罢,自鸣得意也好,那都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是他人敢于正视自己生活的一种表现,旁边的围观者欣赏围观感慨一下也就罢了,又何必花费时间,又上纲上线去批斗他人?毕竟,有可能只看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不过是没见过别人辛苦,却又对别人千辛万苦得来的成就艳羡嫉妒,进而打击报复罢了。
现实生活中,越是看不惯他人作秀的人,越是觉得人家的幸福和美好不应该在自己面前展现的,就越应该检查自我心态,而不是去责怪他人。
他人的生活,我们左右得了吗?既然不能,还不如看顾好自己的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Ricoeur, P. (1966). Freedom and nature: The voluntary and the involuntary, trans. Erazim Kohak.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