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跃高:县域有机旱作农业,7种建设方法

 3O有机农业 2021-05-28
推文第1438天
整理自作者在第九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会议发言
2019年12月7日上午

原题《当前开展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方式方法认识》

前言
本文作者团队自2013年以来,连续7年在灵丘县进行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实践,参加车河有机社区建设、上北泉村调查、部分参加了新泰农村合作社、燕家湾天宇蔬菜瓜果合作社、天脊梁种养专业合作社、灵丘县黍稷合作社建设工作。
灵丘县现为山西省有机农业建设示范县,2019年,“山西省攻坚深度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灵丘召开。相关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接下来,就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思想认识方法与建设工作展开方法进行讨论。

本文长度8757,建议阅读12分钟

主要内容包括:

1、建设背景的学习与认识

2、有机旱作农业的定义与范畴

3、有机旱作农业与全域有机农业

4、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实现旱作区域的乡村振兴
5、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6、当前应做好的7项工作


01

01

建设背景的学习与认识

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建设任务已经明确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基本思想。当时的重点集中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5年后的2012年11月,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生态文明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

又两年多之后的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意见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一表示已经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指导总纲地位。
又两年半之后的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的三项根本内容:
第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第二,“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进一步摆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性地位。
2、乡村振兴是在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明确基础上的战略行动
十九大报告中,在明确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同时,确定了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结束两个多月后的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见》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建设任务要求:即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正式发布。对乡村振兴的总体内容有了明确规定:“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于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3、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任务的提出

从整体情况看,有机旱作农业是在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目标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决心已定,两项战略完成全面布局形势下,针对属于旱作区域的山西等地理系统区域未来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任务落实提出的总体战略举措与基本道路。
从彼此关系看,生态文明战略是面向全国、面向国际的战略建设目标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为面向国内乡村板块的基础建设领域,而有机旱作农业则是国内乡村板块中旱作区域的建设战略举措。
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层层递进,相互关联,明确了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任务就是落实区域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战略。


02

有机旱作农业定义与范畴
1、有机旱作农业定义

有机旱作农业为在旱作区域进行的有机农业建设。理解有机旱作农业概念与范畴,有两个基本概念有待进一步明确:旱作区域与有机农业。

2 、旱作区域
农业气候学将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区,将降雨量为200—500mm间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区。二类地区合并称为干旱区,或称旱作农业区域,简称旱作区域。
按照这样的气候概念来定位旱作农业系统的重要性,可以得知,旱作区域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3%。毋容置疑,旱作区域面积广大,是21 世纪我国与世界农业建设的主要战略区域。
旱作农业气候类型区域包括有无灌溉农业、有灌溉农业、天然草原利用,也包括设施农业等类型。
在种植业包括果树生产、蔬菜生产,以及粮食作物生产。养殖业中则包括畜牧业与水产养殖业等产业。此外,还包括真菌生产等项内容。
3、有机农业
2008年6月,国际有机运动联盟发布了新的有机农业概念。其定义为:有机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生产体系,她遵从当地的生态节律、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循环,而不依赖会带来不利影响的投入物质。
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她有利于保护我们所共享的生存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的公平与和谐共生。
这一全新概念中,“有机农业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的表述是一重要发展,标志着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特性,也明确了有机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现在关于有机农业人所共知的内容是:禁用转基因作物、禁用氮肥、禁用农药,包括除草剂;而并不知晓的是:有机农业可用有机肥、可用矿物肥、可用微生物肥、生物农药等投入品。

从1989年我国加入世界有机运动联盟开始,有机农业进入中国已经30年,期间取得的主要进展有,我们在粮食产量(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蔬菜、果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基本证明有机农业可以做到“有机好吃不减产”。

朱安妮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山西灵丘车河村合作有机种植项目,到 2017 年已有 4 年,其中 2017 年遇到大旱的情况下,旱作山地有机玉米种植亩产仍达到 400—500 公斤。

车河社区有机旱作萝卜初步估计亩产普遍在13000斤,个大的萝卜达到10斤,有机萝卜批发价2元一斤,除去有机肥、人工、土地等成本,每亩收益超过1万元。图中央为朱安妮老师。详见奔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 专访有机农业推广专家朱安妮(点击阅读)

目前正在向“投入不增加,产量不减少,品质能保障”的“两不一能”技术体系方向展开科学研究,已经有部分成果形成。
此外,在奶牛、蛋鸡、生猪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部分进展。
在世界有机农业发展100多年,我国引进有机农业30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的基础已经客观存在。积极开展有机旱作农业实践,助力开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的条件已经成熟。


03

有机旱作农业与全域有机农业
1、现行有机农业存在缺陷
我们正在进入创新时代。在这一时期遇到新事物、新名词是正常现象。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旱作区域存在有机农业发展问题,那么在温润区域有没有有机农业发展问题;还有在亚热带区域、热带地区有没有有机农业的发展问题呢?
答案是:有!
按照区域农业与全球农业整体形势判断,我国有机农业实践将持续推广到温润、亚热带、热带区域。
今天的世界,有机农业已经推广到了170个国家与地区,而且还在以每年10%以上的面积增长率在向前发展。2018年欧洲农业大国的法国有10%的农户按照有机农业方式进行生产,2025年计划将达到50%的规模!
现在的问题是,现行有机农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有人对有机农业持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现象。迄今为止的世界有机农业建设中,人们基本关心两个目标:第一目标是保护环境,第二目标是保障食品安全。
这样的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普通人来讲已经是相当满意了。然而,如果我们对比今日中国与世界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这样的有机农业仍不能完全满足现实发展要求。这表明未来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也同样不能只限于这两个目标。

今日世界与我国乡村建设面临着五项目标任务。分别为:食品安全任务、粮食安全任务、乡村社会安全任务、生态环境安全任务、国际农业安全任务。

2012年,作者提出国家农业安全问题的台阶结构
在五项任务中现行有机农业集中关注于生态环境安全任务与食品安全任务,对粮食安全任务、乡村社会安全任务与国际农业安全任务基本没有关注,这是影响有机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对现行有机农业进行创新完善。保留其合理部分,补充其不足部分。
2、地理系统
前已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指出:“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这段话用地理学术语可以表述为:乡村属于地理系统。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筹谋国家21世纪发展战略时,定义了地理系统概念。他指出:地理科学是以地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理系统就是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极地上空约8公里,赤道上空约17公里,平均10公里),下界包括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约深5~6公里,海洋下平均深4公里)之间的部分。
地理系统的平均厚度为15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425分之一。在这里可以形象地进行比喻,即如果将整个地球看作是一枚鸡蛋的话,那地理系统就相当于是其“鸡蛋壳”。    
3、全域有机农业与有机旱作农业的关系
完整的地理系统可以从概念上划分出自然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两部分。农业系统属于两个子系统相交汇的部分。因此农业系统属于地理系统30多年前钱学森就曾经预言:21世纪是地理系统建设的世纪。
这一预言与我们今天开展的生态文明战略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不谋而合。正是在这一系统意义上,今天的我们需要从地理学意义上对农业进行明确定义。
在地理系统意义上的农业是指由从事农事活动的人、农事资料、农事过程与其自然系统共同构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从这一定义中来推断,世界农业正式成长为将全人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产业,成长为了全域有机农业。

惟有全域有机农业可以一箭五雕

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全域有机农业是中国特色有机农业的代名词,是世界有机农业百年发展基础上的新进步。全域有机农业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任务,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光明大道。

 
今日中国的有机农业道路就是全域有机农业道路。进一步讲,有机旱作农业就是旱作区域的全域有机农业,它是全域有机农业的一部分,也可通称为有机农业的一部分。


04

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就是实现旱作区域的乡村振兴

俯瞰地理系统,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有机旱作农业建设有三项目标任务。分别为:旱作区域有机生产建设、旱作区域的有机社会建设,与旱作区域的有机社区建设。

其中有机生产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有机生产,有机社区指山水田林路房屋等项建设,有机社会指全部乡村居民的社会建设。世纪建设中要做到有机社会、有机生产、有机社区、三位一体、同步建设。

有机建设“三驾马车”是从寒冬时节出发的!
从区域有机农业建设就是区域的超级生命体建设角度看,有机社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为灵魂建设任务;
有机生产为血液循环系统,是每时每刻都要关心的建设任务;
有机社区则为躯体结构基础,是载体建设任务,是有机事业活力的结构基础,是建设成就的标志与展现形式。三者间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有机旱作农业有三项建设任务,而不是现行有机农业建设任务的一项。这是有机旱作农业与新时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任务相统一的根本要求。
在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五项目标任务中,“产业兴旺”事实上为有机生产的目标任务,“生态宜居”为有机社区的建设目标任务,“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则是有机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
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纲领性建设方向,乡村振兴建设是基础性建设任务部署,两者是高度统一的关系。而有机旱作农业则是旱作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具体道路、途径、方式、模式与技术。
有机旱作农业基本道路、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与生态文明战略建设指导思想是高度统一的战略关系。未来在县域范围内应实行“三位一体”布局,统一安排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实施,明确任务,建设队伍,组织建设。


05

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有机旱作农业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战略高度统一的战略关系,意味着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工作将贯穿旱作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与工业文明相对立转化性质的变革,乡村振兴是与工业化、城市化对立转化性质的变革,而有机旱作农业则是与常规旱作农业对立转化性质的变革。所谓革命就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飞跃。
三大变革连锁作用,意味着如果没有一场有机旱作农业建设中的革命性认识发生,便没有有机旱作农业的革命性行动。开创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新局面,要从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角度,以及有机旱作农业角度,三方面解决思想认识领域的革命性转变。
有机旱作农业的建设者必须意识到,工业文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开始走下历史舞台;而生态文明正在正式登台亮相。生态文明是与工业文明存在根本区别的文明形态。
今日人类世界正在经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三次文明转型----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与第一次文明转型(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的转型)、第二次文明转型(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相比,这是一次更加伟大,更加彻底的思想大解放。
我们还必须明确意识到,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城市化已经退潮,以乡村板块为基地的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国家与世界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如何在建设中正确摆布建设工作,成为县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工作决定意义的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必须反思1949年以来国内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必须反思1840年以来国内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必须反思1600年世界乡村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必须反思农业有史以来世界乡村建设中积累的一切经验教训。温故知新。
只有在彻底反思的基础上,才能迎来人类智慧的大飞跃,才能完成有机旱作农业的建设任务。
我们要积极迎接有关思想观念的重大变化。这将是又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一场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般的大讨论。人类由此将走向理性化时代。
在此过程中,现代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活观念、学术思想、产业概念、教育理论、科技思想、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即将到来。


06

当前应做好的7项工作
1、明确村民是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主体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干部吗,不是。干部至多只是先锋队员,是管家岗位上的临时管家;科学技术人员是主体吗?不是。科学技术人员只是侦察兵或参谋;企业家是主体吗,也不是。企业家只是忠实的仆人。乡村振兴的主体只能是村民。
无论什么人,只有在思想上、行为上成为村民一员后,才算进入了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昨天下午乔润令先生在报告中讲,乡村振兴还是要把发展权交给村民。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国家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人类历史发展曲折变化,这条根本经验得来不易,一定要牢牢汲取。
2、要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组织有机合作社
有机是生态文明时代农业的第一本质特征,合作社是第二本质特征。以有机为内容,以合作社为组织方式,建立起来的有机合作社,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相当于建立了乡村超级生命体有组织的基础生命系统。在此基础上,生态文明时代的乡村就能够一步步成长起来。
3、要从优秀进城打工队伍中发现村民的带头人
进城务工村民及其子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脊梁。他们兼通工农、跨越城乡,甚至往来中外,是联结当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网络载体。农民工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创造者,同时更是国家未来乡村振兴最可宝贵的财富。
面临国民经济建设新格局、新任务,乡村建设正在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板块。我们除去必须稳定现有村庄劳动力资源外,同时要积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与动员一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经受磨练,品才兼优,组织建设能力强的乡村子弟返乡,带领乡亲们组织村级有机合作社或有机合作组,集体创业致富,以强壮乡村板块,实现城乡和谐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功立业。
4、启动锻炼一批新型公务员队伍的计划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岗的公务员工作人员都是在工业文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中绝大多数对乡村不了解,对农民缺乏感情,对农业生产的事基本一窍不通。职务越高,接触乡村就越少,问题就越严重。
面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在县一级迅速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乡村的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人员长期驻村,参加实践工作,补上乡村振兴的基础课程,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县域建设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然后积极地组织各方力量参加建设。
5有机旱作农业建设首先要过市场
有机生产属于经济建设,有机社会属于社会建设,有机社区则属于生态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的建设必须首先在与工业化世界竞争中成长起来并稳步取胜。进一步看,未来有机旱作农业仍将需要理性地继承市场经济的基本职能与技能。
这一方面源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初期人们对经济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则由于有机生产作为未来乡村生命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将持续高效运转下去,在客观上要求市场机制保障。因此,有机旱作农业建设者要下定决心,学会有机生产,首先过好市场经济关。
6、让农业科学技术焕发出真正青春
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力是为获得效率----更高、更快、更多、更大,效益----更高、更大、更多,利益----更大、更多,竞争----更强、更猛、更利、更齐,出奇制胜,赢者通吃,零和游戏。工业文明前的科学技术启蒙者是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
工业文明的到来,将一切人类力量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从而使得在华丽光环下的科学技术,最终成为了工业文明的高级俘虏,这一情况下的第一生产力在相当程度上堕落了,成为了一股战斗力很弱的第一生产力。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将倒转的时针拨了过来,人类社会正式走向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追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方向。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科学技术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种恢复了健康灵魂的机体一般的变化,从而使科学技术体系焕发出崭新的青春。
有机旱作农业的科技工作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面对的第一生产力基本现状,及未来将要建设的第一生产力的本质特征,稳扎稳打地建设,率先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7在乡村振兴建设实践中恢复乡村党组织战斗力
1921年以来的中国革命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乡村社会做基础,就不可能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土地改革,合作化,稳定乡村社会经济,就不能支持城市安稳,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积累财富,实现初步工业化。改革开放的第一步是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激发出乡村的积极性,随后推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建设。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组织起乡亲们,就不可能推翻压在中国乡村头上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就不会有1949年之后乡村民众翻身得解放,劳动群众喜气洋洋,斗志昂扬地进行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国家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1978年后,乡亲们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可歌可泣的功勋。
    我国有机旱作农业是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核心环节,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长远大计。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历史经验教训,全心全意依靠基层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建设骨干,领导建设,从根本上保障实现乡村振兴,为城乡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会后合影留念
【作者相关文章】
1.论有机农业道路
2.美丽乡村建设——“3O有机农业”
3.发展农业,为什么要走进村庄?
4.全球农业安全状况分析
5.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的认识
6.农业与第二次启蒙
7.生态文明呼唤后现代农业
8.美国堪萨斯土地研究院访记
9.访问俄罗斯记丨中俄农业比较
10.胡跃高:构筑连通生态文明的有机大桥
11.用爱心来走进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12.中国有机合作事业发展的23个猜想
13.他花22年时间,写成《农业原理》一书,只为告诉世人:什么是农业?
14.全域有机农业道路,为什么光明四射?
15.“全域有机农业”如何开展?有哪些社会价值?
16.胡跃高:有机合作社是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
17.2050年前中国与世界农业发展的30个猜想
18.胡跃高:论全域有机农业建设战略
19.胡跃高:区域文化旅游布局中的12点认识
20.胡跃高:全域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示范县的7点认识
21.胡跃高:以生态文明方式,诊断城乡系统,有这8个理由

责编:3O有机行者·滔小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