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局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阅读人生988 2018-04-02

党的 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黄梅 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更应该 提升服务成效,推动乡村振兴 战略。 

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真正的建立起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根据黄梅实际,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建立以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产业融合化多功能化为突破口,构建高效优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农业两区建设切实保护和提升好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快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新型主体,家庭经营与产业化合作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绿色、环保、优质的农副产品供给。  

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一)继续狠抓粮棉油生产。抓好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和大规模连片种植工作,粮食播种面积106万亩,总产突破50万吨,棉花播种面积8万亩,总产0.8吨,油菜播种面积46万亩,总产6.15万吨;加大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重点开展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和集成技术、优化模式应用。做好科技抗灾、减灾工作。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粮经饲统筹发展等模式。  

(二)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继续抓大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设施蔬菜基地的发展,2018年新增露地蔬菜面积2000亩,设施蔬菜面积1000亩,培育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争取省、市级蔬菜产业项目1-2个,项目资金30-50万元。开展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加快发展葡萄、蓝莓、杨梅、茶叶等特色农业。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我县一区五园建设;争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业产业园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8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4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8:1。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示范园。新增农业三品一标产品3个,确保农业三品一标产品合格率达到98%。  

(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增规范化农业经营主体2个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范围。深入引导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农村新能源,加大小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打造特大型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综合利用工程亮点,优化小沼工程建设的升级版,加强后续服务。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推广有机肥;做好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  

()强力推进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组织70名技术指导员,培训科技示范户500户,建设好科技试验示范基地4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名。逐步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植保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监测、试验示范等工作,确保农作物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土肥工作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和市场执法力度,双管齐下做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专业培训200人次以上,发放各种宣传资料7000份,重点整顿种子市场生产乱象、农药经营主体不规范行为,从严打击处罚假劣种子、化肥和假劣违禁农药销售行为,完善农资纠纷处理流程,摸索农产品质量案件查处,做到市场检查覆盖率90%,双随机抽查率20%,案件结案率100%,农民投诉回复处理率100%。  

三、工作举措  

(一)提升“人”的素质,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的就是“人”,包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劳动者)、服务三农工作的人(服务者)。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1、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农业干部是一个钮带,上联系党委政府,下联系着群众百姓,对上领导者的“三农”工作参谋,对下引领“三农”发展的排头兵。要培育一支热爱本职工作,扑下身子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不怕苦不怕累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的农业队伍  

培育一支返乡创业队伍。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  

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二)引导“地”的流转,优化乡村振兴环境  

1、加强耕地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一是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在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蓄水保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丘陵地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二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进一步整合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棉、油)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资金,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三是改善耕地质量。加快实施沃土工程,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规模,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促进土壤改良,提高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基础。  

2、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黄梅县土地平整、肥沃,但长期以来,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农民增收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路渠修不通、机械难掉头,技术、人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都无法进入田间、融入生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放心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根据县境内区位、产业和资源禀赋,按照差异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区五园”)  

4、培育地域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需要有载体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就是这样的载体。立足黄梅的农业禀赋和发展优势,总结过去“一区五园”等好作法,为更好地出经验、拼实力、树牌子,今后农业发展要“布局三区、建设九园”。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对接产城融合示范区,以综合种养提质增效为方向,以40万亩为目标,以杨柳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康宏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乳业生态产业园为重点支撑,建设两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样板。二是精细农业发展区,要对接沿江改革开放先行区,以发展绿色设施蔬菜、种植高效旱地作物方向,以20万亩为目标,以绿色蔬菜产业园、小池农民工创新创业园、城郊农业等旱地作物试验园等为重点支撑,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农旅一体观光区,对接禅文化旅游区,以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和蕴含禅文化的农副旅游产品为方向,以40万亩为目标,以柳林玫瑰谷、杉木林苑科技为代表的农旅融合园,油茶、蓝莓产业园,鄂东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重点支撑,建设全域旅游的多样性、差别性旅游目的地。  

(三)发挥“钱”的引领,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钱”。 就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停在口头上,而要贯穿于乡村规划制订的过程中,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中,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要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  

1、绿色生态为导向,建立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资源生态保护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全面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稳步推进国内渔业价格补贴改革。强化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农业补贴补偿政策,实现农业“休养生息”,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扶持政策,重点解决耕地重金属污染、地膜污染,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  

2、适应结构调整,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给予支持,才能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一个是“桥”的作用,即怎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很好地连接起来。这就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培育市场和开拓市场。二是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以信息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形成“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协议等形式,把公司和农户联系在一起。第二个是“脑”的作用,即怎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发挥科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通过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坚定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完善社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第一产业的调整,应依靠科技进步,重点抓好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发展优质品种,以适应加工增值,满足市场的需要。第二产业的调整应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重点,并通过关、停、转,并与集镇建设相结合等途径,改变生产过于分散的现状,形成更高的集约化生产。应以产前、产中、产后包括信息在内的各种社会服务为主,广泛发动并组建各种民营组织,把现在农村中的各种专业协会、专业人员普遍发动和组织起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3、突出扶持重点,健全高效的市场调控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一是继续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棉花补贴政策转型调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发挥金融保险政策的杠杆作用。当前重点是加快构建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尽快实现实质性运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重点发展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三是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优化龙头企业生产环境,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增强供给效率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大力度支持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和统运统销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转变传统农业小而散的生产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4、搞好项目规划,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应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持良性的生态循环为主旨,搞好总体规划和项目管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予以切实认真的审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就不予立项。通过总体规划和立项审查的两道关口,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充分起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作用。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生产者与市场无缝对接,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市场,合理调剂国内余缺,弥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制约,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