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史:为何要灭了大理这个边陲小国?

 昵称55301288 2021-05-28

元史:为何要灭了大理这个边陲小国?

关键词:蒙哥即位、钓鱼城之战

前因:蒙哥即位

1251年,蒙哥成为大蒙古国大汗;他率军镇压了内部的反对派后,开始向南(东亚)和向西(西亚)两个方向扩张,领地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部分地区的大理国就是蒙古征服的目标之一。

▲大蒙古国

后果:钓鱼城之战

1259年,蒙哥大汗亲自率领四万军队进攻钓鱼城,遭到宋军守将王坚与张玨的顽强抵抗,蒙哥被城上炮火击伤,不久去世。

▲钓鱼城之战

过程始末

一、忽必烈进攻大理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让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军进攻大理国;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大理的首都大理城被蒙古军攻破,国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灭亡,其领土被并入蒙古国版图。蒙古对南宋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为后来灭亡南宋奠定了基础。

此前,大理的领地包括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越南、缅甸部分地区,和蒙古的领地并不挨着。

为什么蒙古要大老远地去打大理?这是因为当时蒙古一直想要征服南宋,他们曾计划攻打四川东部地区,然后再沿着长江东下,进攻南宋的两湖地区,但进展并不顺利。

▲蒙哥汗画像

二、大理国不愿投降

于是蒙古就考虑借道关系友好的吐蕃诸部(位于今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征服大理,再进攻南宋的广西。成吉思汗就曾提到过这条进军路线,这个计划被称为“斡腹(指敌方防守虚弱的地方)之谋”。

蒙古大军由忽必烈率领,这是他作为一方统帅第一次执行如此重要的作战任务。他想借助此战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所以对征讨大理非常重视。他率军出发后,在临洮(位于今甘肃定西)练了一段时间兵才继续进军。

兀良合台(Uriyangqatai;1201—1272年)

大军共分三路南进,兀良哈台率西路,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中路由忽必烈亲自率领。行军途中,忽必烈严禁士兵烧杀抢掠,这改变了当时蒙古军队暴虐的形象,为后来减少大理军民的抵抗起了一定的作用。

忽必烈率军来到金沙江畔后,派出使者到大理国招降。但是大理国王段兴智和实际掌权的大臣高祥不愿投降。

▲大理现存古城墙

三、忽必烈进占大理城

他们意识到蒙古此次前来是不仅是为了征服大理,真正的目的在于进攻南宋。而大理一直是以南宋的藩属国自居,他们认为大理有保卫南宋的义务。

因为南宋是大理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而且段兴智和高祥正是借助南宋的认可,才得以在国内统领各少数民族的割据势力。

▲南宋

此外,高祥的弟弟高禾之前曾在今丽江九禾,和蒙古大汗窝阔台派出的大军交战。高禾死在了蒙古军手中,大理士兵损失惨重。南宋得知后,专门派使者前来吊唁。这不仅反映了南宋和大理的紧密关系,也可看出高祥和蒙古人的深仇大恨。

段兴智和高祥杀掉了忽必烈派来的使者。接着高祥率军进抵金沙江,与蒙古军作战,被打得大败而归。

蒙古三路大军乘胜向大理城进逼。忽必烈没有立刻下达攻城命令,而是又派出了使者招降。如果大理投降,蒙古就能尽可能多得获得大理的兵力,让他们加入蒙古阵营一起对付南宋,这也有利于蒙古人在战后快速建立起对大理的统治。

但段兴智和高祥仍不愿投降,他们打算死守大理城。忽必烈只好下令攻城,大理守军很快溃败。高祥逃到了姚州(今云南姚安北),但被蒙古士兵追上并杀害。段兴智逃到了鄯阐(今昆明)。

忽必烈进占大理城后,禁止士兵滥杀无辜,安抚了城内百姓,形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大理国各地得知蒙古军没有屠城后,望风归附,只剩包括鄯阐在内的少部分地区没有投降。

▲大理白塔——大理国王为祭奠与蒙古作战阵亡的将士,修建了此座白塔

四、云南被纳入蒙古国的版图

第二年,忽必烈率军北返,他将继续征服大理的重任交给了将领兀良哈台。

兀良哈台很快攻下了善阐,俘虏了段兴智,接着进军滇东,平定了乌蛮(当时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统称)三十七部,大理国全境基本平定。

兀良哈台将段兴智献给了蒙哥。蒙哥将大理国改造成了郡县,在当地实行怀柔政策。他释放了段兴智,并任命他为大理总管。

段兴智非常感激,他向蒙哥献出地图,还亲自领兵作前锋,和蒙古军一起平定叛乱。至此,大理作为割据政权的历史终于结束,云南被纳入蒙古国的版图。

▲忽必烈灭大理

结论

蒙古灭大理之战是蒙古扩张的重要一步,为后来进军东南亚、灭亡南宋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忽必烈地位上升和后来继承汗位重要的政治资本。

【参考资料】《元史卷四·本纪第四》《新元史·卷一百四·列传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