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尼克松回忆录重要看点

 老城七十年代 2021-05-28

       对中国人来说尼克松是一位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重要政治人物,他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一起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作为一个政治历史人物他已经远去,但是跟他搭档的基辛格博士仍然活跃在中美思想库的舞台上,让人想起他的老上级尼克松,

        1990年中国内部发行了《尼克松回忆录》,这本回忆录跟尼克松1978年发表的回忆录完全不同,1978年出版的回忆录离1974年水门事件还不久,那时尼克松的调门还比较低,经过十年的思考和重返国际政治舞台的生活,特别是他1982年写了《领袖门》1988年《不战而胜》等书后,《回忆录》一出版就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之一,并受到各国领导人和政要的关注。

         尼克松曾在书中提到一位前辈的话:中国是你一生永远毕不了业的大学,他认为只有下野过的人才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曾经的得失,偿还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债务。

         尼克松认为美国领导人竞选中有一条铁律,得胜的候选人都认为是靠自己的力量取胜的,而失败的候选人总会衷心的感谢在失败的情况下试图帮助自己的任何人。失败的时候候选人才能看清自己的弱点,才能知道自己应付逆境所拥有的力量。政治并不能深入人民的内心,让人民变得善良,对信仰的真正考验是它能否强大到容忍其他信仰。

         尼克松认为作为政治人物坚持走一条崎岖或危险的道路时,最忠诚的朋友也可能离开,或者他们不同意这个遥远的了理想,或者不愿意同冒风险。

         尼克松认为超级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理由是太多国家的领导人因为发表讲话太长而受到批评,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过短而受到指责。

        尼克松认为未来左右美国选情的是电视,因为尼克松当时做过深度调查,百分之七十八的人群是通过电视了解美国政治人物的观点,而不是报纸和杂志,所有未来的候选人必须知道当他在电视上初次露面和再次露面的时刻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时刻。

         尼克松认为实际的和平指长期结束战争状态,但完美的和平是指结束冲突。

         通过阅读《尼克松回忆录》我们可以更换视角看待国际问题,更理性更客观的看待美国的政治人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