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辛格晚年谈毛主席: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几乎可以压倒一切的魄力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2-17 发布于辽宁

“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的西方人完全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多年后,当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再谈当年同中国之间的缘分时,曾十分感慨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图|基辛格

图|基辛格

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天,毛主席将中国人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他的夫人一起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们夫妇两人分别站在毛主席的两边,看着广场上人潮窜动的游行队伍。不仅如此,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的位置,还发表了这张照片。

那时,远隔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正一头雾水,他没完全看懂中国人的意思,以至于忽略了如此重要的信息。

尽管毛主席很少同美国人打交道,但他或许早已明了,自己这个举动可能美国人看不明白,于是在两个月后,又把斯诺请到了中南海,两人畅聊了五个多钟头,期间毛主席很清晰明了的对斯诺说:

“我们欢迎尼克松总统上台。”

“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

斯诺后来公开发表了同毛主席、周总理的谈话,基辛格这才了解到,毛主席的行为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图|1970年10月1日,斯诺夫妇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图|1970年10月1日,斯诺夫妇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

基辛格也是后来才了解到这关键的一点,毛主席的一系列行为无疑说明,他要亲自掌握对美关系。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乘飞机经巴基斯坦秘密访问中国。

为了掩护自己这一次行动的最终目的地,基辛格从10天前就开始准备,并且还得到了时任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帮助。

不过,基辛格第一次来中国,毛主席并没有亲自出面接见,而是由周总理负责接待。

尼克松自从1969年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便积极推动中美之间的交流,但他认为,如果要访华成功,一开始接触必须要保证秘密,若公之于众,不仅要在美国政府内部层层审批,走一套复杂的流程,世界各国也都会坚持要求与我们商议,这样会影响我们去北京摸清中方的态度。

可中国当时主张基辛格如果要来,就应该光明正大的来,毛主席更是直接说:

“既然要来,就公开来嘛,何必藏头露尾呢!”

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基辛格

图|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基辛格

周总理更多的是从现实情况考虑,认为美方在这一过程中很难保住秘密。

可美国回信坚持要求秘密访问,中方考虑再三决定接受,但只在中国境内保密,在中国境外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短短48个小时,周总理与基辛格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磋商。

总的来看,基辛格第一次到中国,双方谈的还算是比较顺利,尽管中美之间早在20年前朝鲜战场上就打过交道,但基辛格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件往事时依然觉得:

“我们虽然对中方来函中话里有话的特点已经有所体会,但对北京实际的谈判方式还不了解,对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更是一无所知。”

基辛格坦言,美国对共产党国家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同苏联领导人打交道时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基辛格首次访华,刚从飞机上下来,就看到了街边贴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基辛格不懂中文,于是让副手去问陪同的黄华(时任中央三人组成员,在周总理领导下负责接待基辛格)。黄华没有隐瞒,直接原原本本的告诉基辛格原意。

基辛格听了黄华的话,无形中确实增添了一些紧张的情绪,后来基辛格看了中方送来的新闻公报,上面刊登着毛主席的话“打倒美帝国主义以及其一切走狗”,他也有些坐不住了,立即向中方提出建议:

“希望尼克松访华期间,不会遭到类似的'羞辱’。”

负责礼宾工作的唐文斌只好反复解释,这是个误会。

图|基辛格

图|基辛格

诚然,基辛格在2011年纪念他本人访华四十周年座谈会上,谈到这次访华经历时,曾毫不讳言的称,自己那次其实非常想见到毛主席,而且他在了解到中方的态度以后,十分肯定的认为,如果自己提出想要见毛主席的请求,中方一定会答应。

可那时基辛格还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对尼克松而言,他希望自己成为美国第一个会见毛主席的总统,所以无论基辛格如何想,也不能不顾念尼克松的想法,考虑再三,他只能忍耐。

一直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时,基辛格才同他一起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

这也是基辛格自与中国打交道后,首次与毛主席会面。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尼克松来中国,这些标语依然还在,尼克松一路上忍着没吭声,一直到见了毛主席以后才问街上那些标语的情况,不过,毛主席始终很担心,面对尼克松的询问,他笑呵呵的给出了一个幽默的回答:

“防空炮嘛!”

一旁的周总理立刻就领会了毛主席的意思,他也笑呵呵的对尼克松说:

“就像蒋介石说的剿共一样,说着玩儿的!”

图|2008年8月,基辛格到中国与老友黄华合影

图|2008年8月,基辛格到中国与老友黄华合影

谈话间,毛主席笑着说:

“我认为,一般地说来,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比如,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

“不过。”随即毛主席话锋一转,对尼克松、基辛格又说:

“你(指尼克松)可能就个人来说,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多年后,基辛格想起了毛主席这番言论,还在回忆录里写了他的感受:

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实际上是在暗示,不要认真看待中国到处墙上写着的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中国领导人在和我们打交道时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他们实际上是同我们订了一个无形的互不侵犯条约,从而解除了一个方面的敌情。”

吃过午饭后,尼克松与基辛格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乘坐红旗轿车驶向中南海。

时隔多年后,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详细的披露了当时的场景。

“我们来到毛泽东的书房,这是一间中等大小的房间。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着书,这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

图|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图|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一进屋子,毛主席便站起来迎接客人,一边握手一边说:

“我说话不大利索了。”

这是一句大实话,毛主席丝毫没有避讳,随着年龄的增长,毛主席的身体情况确实不是很好,因为支气管炎与肺气肿,毛主席经常咳嗽、气喘,但毫无疑问,毛主席精神面貌依然很好,语言风格也一如既往的犀利,给基辛格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毛主席同尼克松握了手后,才与他身旁的基辛格握手,深邃的目光仿佛要将人看透,还微笑着点点头:

“哦,你就是很有名的那个博士基辛格。”

“很高兴见到您。”基辛格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毛主席微微一笑,还调侃说要同基辛格交流哲学。

不过,这次见面主要是毛主席同尼克松之间的交流,基辛格只是在一旁陪同,但他已经初步领略了毛主席的风采。

“咱们的共同朋友——蒋介石委员长不会赞成这个。”

图|基辛格与周总理

图|基辛格与周总理

毛主席谈笑之间,就说了一个让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尽管中美那时已经展开了最高级别的会谈,但尼克松依然不是很清楚中国的想法,而毛主席对他们的疑虑,显然也很清楚。

“其实,我们跟他的友谊比你们跟他的友谊历史还长。”

毛主席的话言简意赅,但无疑给了尼克松、基辛格很大的信心,虽然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阻力依旧很大,但却有着广阔的前景。

与尼克松谈话,毛主席很少谈具体问题,大多数都是从哲学角度引入,基辛格称之为是“苏格拉底式谈话”。

当时尼克松在谈话中提到了许多具体的国际问题细节时,毛主席直接摆了摆手:

“这些问题不是在我这里谈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去谈。我谈哲学问题。”

尽管尼克松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并且实现已经了解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他们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可依然感觉到某些方面存在困难。

基辛格认为,毛主席并不是通过眼前利益来看中美关系的,而是从哲学角度来讨论中美关系。

图|毛主席

图|毛主席

很显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上,毛主席考虑的更深远。

一直到过了几周后,基辛格在飞机上细心的研究毛主席与尼克松谈话记录时,他才惊奇的发现,毛主席其实早在谈话中,便已经细致的勾勒出了上海公报的内容。

毫无疑问,尼克松对毛主席评价也很高,在他人生的五次访华中,有幸同毛主席见过两次。

1976年2月21日,已经卸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携家人再次来中国,并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去探望毛主席。

本来考虑到毛主席身体,原定接见时间只有15分钟,但见到老朋友的毛主席显然也很高兴,破例聊了一个多钟头。

尼克松看到了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后,问了一个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中国从腐败走向兴盛,只用了短短的几十年,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

已经年迈的毛主席笑着说了五个字:

“为人民服务。”

听了这句话,尼克松站起来,对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多年以后,当他再谈毛主席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毛主席是位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无论人们对毛有过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对毛主席的印象时,用了“气场逼人”四个字。

1972年2月,基辛格第一次见毛主席,他在回忆录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他微笑着注视着来客,眼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个识透人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

除了第一次来中国,基辛格没有见到毛主席,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每次来都要和毛主席交谈。

图|毛主席

图|毛主席

1973年2月17日深夜11时,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谈话中毛主席谈到了自己知道外面正在传自己学英文,但不通语法。

基辛格对毛主席说:

“我知道您发明了一个英文词汇。”

毛主席哈哈一笑说:

“是的,我发明了一个英文词————Paper Tiger。”

要知道在当时,这也算是一件近30年前的往事了,那还是1946年8月,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采访,也就是在爱那次采访中,毛主席引用了自己文章中的一个观点: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当时英文中没有对应“纸老虎”的单词,于是翻译用了“稻草人”,没想到被毛主席听了出来,毛主席认为“纸老虎”用“稻草人”单词指代意思不对,立马就指出:

“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 tiger。”

很显然基辛格知道这个典故,为了同毛主席打交道,他在事先做过不少功课。

“纸老虎,对了,那是在说我们。”

两人对视一眼,均哈哈大笑。

图|毛主席同基辛格握手

图|毛主席同基辛格握手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10月21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基辛格是在邓小平的陪同下,同毛主席见了面。

基辛格记得很清楚,毛主席到这一年时身体状况已经极度衰弱,对比第一次同毛主席见面,他主动从沙发上站起来握手欢迎,到几年后,毛主席自主已经很难站起来,但他还是在助手的搀扶下,站起来同基辛格握手。

“你知道我浑身都是病,我很快就会上天堂了。”

毛主席从来不讳言生死,他一直很讨厌别人喊“万岁”、“万寿无疆”,人又怎么可能真的万寿无疆。

尽管毛主席身体很虚弱,但他的精神意志却仍然很顽强,基辛格认为:

“毛泽东的思想还是清晰而带嘲讽的。”

应基辛格所请,毛主席同意接见他的夫人以及其随行者。

当见到基辛格夫人时,毛主席显然吃了一惊,因为基辛格夫人南希身高1.93米,比一般的男子确实要高出一头。

图|基辛格

图|基辛格

毛主席那时说话已经不是很利索,他在同基辛格夫人握手后落座,随即写了一张字条交给身边人翻译,基辛格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当他看到我的妻子,觉得有趣的是妻子比我高那么多,他对此事做了一番评论,问我对比男人还高的女人有什么感觉。”

在基辛格看来,毛主席说话依然如以往一般风趣幽默。

双方落座后,就两国关心的问题再一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涉及到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局势的情况。

“你是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指1971年7月的秘密访华)公告发表以后,全世界都震动了。”

毛主席也高度肯定了基辛格对中美两国关系做出的贡献,他把基辛格比喻为是“燕子”。

“这个世界并不平静,而暴风雨——风和雨——来了。随着风雨的来临,燕子也开始忙碌了。”

尽管因年迈,毛主席的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但他还是头脑依然还是很清醒,特别是在涉及到国家主权事项上。

“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

图|基辛格

图|基辛格

基辛格为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折服,并坦言:

“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泽东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

如今许多年过去后,我们依然能从当年这些事上,看到毛主席身上的伟大与不凡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任务,很多人都认为基辛格已经去世。

可事实上,基辛格虽然年迈(截至2022年已99岁高龄),但他依然身体康健,也因为当年曾同中国打交道的经历,基辛格半辈子生涯始终致力于对中国的研究。

基辛格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活在历史里的老人,因为活得够长久,基辛格不仅“博古”而且“通今”。

谈到对中国领导人的认识,基辛格坦言:

“中国领导人因此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领袖不同,他们往往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中国的历史悠久而宏大,使中国领导人能凭借这样的积淀,让谈判对手油然产生一种谦恭之心。而事后回忆时,谈判对手才意识到,所谓历史,有时候只是一个比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