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每头牛吃得干干净净,是福建人的饮食默契

 一葉一如来 2021-05-29
图片

题图:李艺爽 摄

在古代,牛肉这种食材,多少有点尴尬色彩。

先秦时,牛是重要的牺牲,天子祭祀方可杀牛;西汉以后,耕牛更是成为历朝历代的重点保护对象,私宰耕牛,可是要坐牢的。

像《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动辄切个二斤熟牛肉,虽有可能,但如此行径,更多是被视为反抗精神的象征。

那么,吃顿牛肉,真的那么困难吗?

难,也不难。有那么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牛肉也一样。法律规定,不得宰杀耕牛,但牛要是有了“意外”,总不能浪费吧。

为了一口美味,人们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明面不让吃,但可以偷偷地吃。这样的后果,体现在我们的传统宴席中,几乎看不到和牛有关的名菜。反而在地方,街头巷尾,市井小摊,人们“烹羊宰牛且为乐”,牛系列的美食比比皆是。

你问好吃吗?好吃得不得了。

(一)

福建,地处东南一隅,背靠群山,面朝大海,向来远离传统政治中心。

在过去,这就是天高皇帝远,如此地理条件,牛系列美食的流行,一点也不奇怪。

清代,欧洲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一到福建,就吃惊地发现:“牛肉和牛奶在福州被广泛地食用。”

其实,他的发现还是片面了。

实际上,当时整个福建都已经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吃牛大军中了,并衍生出了不同流派的烹饪方式:福州的温和滋补,闽南的南洋风情,闽北的生猛霸气,客家的百般花样……

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风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管哪个流派,将一头牛吃得干干净净,绝不浪费,是大家的默契。

图片

今天,达道路上的牛肉店

《闽菜史谈》中记载,福州在清末民初即出现了以牛肉、牛杂为原料的牛肉炒行,著名的如福禄园、清真馆等。在当时,牛肉的最大受众还是普通百姓,尤以台江市井之间最为盛行。达道牛滑,就在那个时候起步。

所谓达道,是曾经达文里和下道的合称,当年台江内河的一个小码头,如今已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街巷。

这条街上,可以找到老牌依强牛肉店、达道武仔牛肉店、福州达道牛肉三家老字号,他们代表着最正宗的福州牛滑——而,这正宗又是什么样子?

图片

牛滑加小笼包,福州人早餐的选择之一

有老饕指点,这汤,必须牛骨加药材熬就,洒了葱花,淋了虾油,香醇味浓;这肉,必须新鲜,斩茸后加入上好地瓜粉,充分融合,劲道弹牙而不失嚼劲。

我知道,在很多老福州心中,一碗热腾腾的牛滑汤,加上一屉小笼包,是一顿完美早餐的标配。

多年习惯成自然,时间久了,就成了福州的一个传统。

图片

达道牛滑,从上到下分别为依强,达道和武仔

达道不仅仅只有牛滑,牛杂也是老饕们心中的大爱。

本来,牛杂是无人问津的下水,但在福州厨师妙手烹饪下,中草药的介入,去腥提鲜,成为百姓最物美价廉的选择。至于牛排牛蹄,那就是大餐了,只有高兴的日子,才舍得啃上一根。

美好的食物都是相通的,合理的加工方式也会加速美味的传播。

牛滑在哪里先出现,并不好说,但我相信,福建有好牛肉和优质地瓜粉,出现这样类型美食,是一种必然。

巡礼福建,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牛滑在全省的各种形态,尽管味道有别,名称不同,但最终都殊途同归——人人都爱。

在古田,就是那个曾是福州十邑的古田县,此处的牛滑加入了红糟,吃来有一种特别的酒香,萦绕口腔;

图片

福鼎牛肉丸,闽东牛肉丸的代表之一

在宁德柘荣,牛滑被叫成牛肉丸,制作方式和福州牛滑差别不大,但在味道上,多了一份酸辣,开胃下饭,风靡闽东;

到了莆田,万物皆可炝,牛滑变成了牛肉炝。地瓜粉依然重要,牛肉薄而有劲,味道呢,嫩滑爽口;

图片

泉州牛肉羹

继续往南走,泉州人的牛滑就是牛肉羹,大量的姜丝,让汤汁清爽甘甜,配上咸饭,再来块牛排,就是一顿丰盛午饭;

图片

客家牛肉兜汤

到了闽西客家人手中,牛肉兜汤开始风行,遍地可见,甚至有人吃多了带地瓜粉的兜汤,反而追求起了牛肉鲜汤,讲究一个原汁原味。

食物,又回到了本来的味道,相当有趣。

(二)

每次路过龙岩新罗区,我都会抽空去一趟罗桥牛杂店。

炒一盘牛肉,来一碗牛杂萝卜汤,配着米饭,埋头大吃。很多年前,我曾在这个城市实习,自从同学带我吃过一次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味道。

图片

罗桥牛杂

牛杂这东西,本难登大雅之堂,奇怪的是,喜爱的人却趋之若鹜。街头的牛肉馆子,也少不了牛杂,醇厚的汤头,价格还便宜,谁不喜欢?

我爱牛杂,喜爱的是它那种不可知性

牛肚、牛心、黄喉等等,炖煮在一锅,取的就是一种调和之味。吃牛杂,有点像抽彩票,吃到自己中意的部位,即是口舌之福,也是心理之愉悦。

福建牛杂的巅峰,我觉得当属连城的“九门头”

“九门头”,又叫“涮九品”,这是一道一般出现在早上的美食。原材料取自牛身上的九个爽脆部位:牛舌峰、牛百叶、牛心冠、牛肚尖、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和牛肉。这些原料经大厨刀工改造之后,放入有辣薯、香藤根等中草药的客家米酒中涮熟。出锅后,浇上热油姜汁,就可以喝酒吃肉了。

 “九门头”可炒可涮,非常考验厨师功底。

一有失手,爽脆口感就会变得咬不动。此菜原本是当地船工为了祛风湿而发明的美食,由于味道好,渐渐流行。

当地朋友说,早上吃“九门头”,可以让一天都能量充沛,大补身心。对此,我深表怀疑,毕竟每次去连城,真是又爱又恨,我爱“九门头”,却不爱喝早酒。

牛杂做得好的地方,一般都有全牛宴。

在我看来,全牛宴做得好的地方,福建有两个半:永定的下洋、沙县的夏茂,连城算半个。毕竟,一道“九门头”,也算挑出了一头牛的精华。

图片

永定下洋的牛肉丸

永定下洋,这个闽粤边陲的小镇,最初以牛肉丸闻名。

走进下洋集镇,随处可见牛肉丸店,汤头是牛肉原汤,牛味十足。吃的时候打上一碗,洒点胡椒粉,丸子劲道弹牙,一口下去,丰盈的肉汁在口腔中爆发,非常有满足感。如果想买点丸子回家,店主还会给你装一瓶子的牛肉汤,即使厨艺为零,也能煮出地道美味。

图片

下洋的全牛宴都在大排挡上。

从牛头开始,牛舌、牛肉、牛筋、牛尾、牛血、牛蹄再到牛肚、牛心,统统都可以入菜。甚至还有牛皮,没错,就是牛皮。

下洋的牛皮不是吹的,而是一道酸脆可口的下酒美味。我去下洋,偶遇中学同学,被硬灌了几杯下洋泡酒,当晚不知酒醒何处,唯有那牛皮的酸爽味道,一直记得。

与下洋相比,沙县的夏茂虽名声不显,但也有自己的绝活。

夏茂牛系列中最稀奇当属牛角膜,口感生脆,是全所未有的一种体验。不过,夏茂毕竟是沙县小吃的重镇,做小吃,来钱快。

牛系列的发扬光大,可能需要一点缘分。

(三)

图片

当下,西式牛排大行其道

真正的美味,从来不会迟到。

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一道闽南特色的沙茶焖牛肉,被《舌尖上的中国3》推荐到世人面前。对牛肉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牛肉的黄金时代。

西式牛排大行其道,中餐中牛肉大菜也越来越多,甚至成为招牌,乃至网红。

武夷山星村的牛头,就是一例。

能做牛头的馆子叫建军饭店,开在去星村的路边,招牌平平无奇,却奉献出令我震撼的美食。

我记得那是初春的雨天,天有点冷,下车时,大家都瑟瑟发抖。一进小店,就闻到浓郁的肉香,不由食指大动。

牛头从预订时就下锅,用各种调料和药材,在柴火大灶中烹煮几个小时而成。吃牛头也相当豪放,店家将整个牛头直接搬上桌子,小刀翻飞,一片片牛头肉恰到好处地被片了下来,蘸武夷山辣椒酱吃,相当霸气过瘾。

闽北处理牛肉,走的是刚猛路线,重盐重辣。你牛肉不是有味道吗,那就用更猛的味道压制你。辣椒、八角、香叶、桂皮……全是重口味的大料,一阵堆砌,直接把你口腔麻痹,只剩下厚重的酱香。

辣吗?非常辣,但又欲罢不能

图片

泉州东兴牛肉,我去泉州必吃店

相比之下,闽南人处理牛系列,走的是一条怀柔路线

历史上,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这里云集了“市井十洲人”,各种宗教和谐相处。给泉州的牛肉,注入了咖喱、沙茶等南洋香料,异香扑鼻,也是“干饭人”的最爱。

图片

上海尚嘉中心的晋江牛肉,没开多久就关了

除此之外,晋江御辇村的牛肉火锅也是名声赫赫。

这个晋江乡土美食,全名叫曾成宗牛肉,总店设在御辇村中,主打牛腱子、金钱肚和牛蹄筋火锅。老板也很有个性,按人头收钱,分量十足,汤头浓郁。我们一行人吃肉喝汤,还可以涮青菜豆腐,真是不亦乐乎。

后来,我曾见曾成宗牛肉一度开到上海的高级商场中,遗憾的是,最终没能站稳脚跟。

福建牛肉虽好,但众口难调,要走出去,路还长。

图片:陈文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