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明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吗?

 雨润df 2021-05-29


读《孟子》一书,曾看见一句被民众误传的话,以讹传讹真可怕,贻误后学。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一般人理解成没有后代就是大不孝,试想圣贤怎么会说如此迂腐的话?

再接着读,跟着的原话是“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的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种,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做好后辈的义务,没有做好后续工作,有头无尾嘛!

拿舜做例子,说他娶了妻子,却没告知长辈,这叫无后,哪里是没有后代,香火的意思!舜是什么人物?记得上小学看24孝图,第一张就是舜孝感天地。舜的孝顺出了名的,家里父母虐待他,他却反而很孝顺。正是《弟子规》里那句“亲憎我,孝方贤”。他太贤德了,不然尧怎么会把皇位禅让给他?

上古年代的人真是和谐社会,在尧看来,一个如此贤德之人,把天下送给他不会错。舜也没让尧失望,天下大治不说,他还把王位禅让给了大禹。所以孟子,后面又接着说:“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承认舜是君子,说君子行事,虽未尽好后辈义务,但是他以为不告知和告知一样,因为他是君子嘛!试问世间,若舜非孝子,中华的孝子贤孙还有吗?说实话舜的门槛很高,这就是圣人的门槛。我们后学哪里会感到不惭愧呢? 

 读圣贤书就是这样,遗憾的是现在圣贤的意思多被曲解,甚至很多文言文的研究者,翻译真的很牵强,正是因为如此大家无法体会其博大精深之处,这是西方思维化的结果,光靠逻辑分析推理,怎么能体会到东方智慧,老祖宗的东西,除了要在非常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还体现了一个悟字。

悟是在没有绝对路线和路径的,是瞬间就到了,不是思维和推理,而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为语言思维是极其粗糙的,是有为法,有痕迹可言的。所以佛家也讲一个“参”和“悟”字,那不是去思考,那是一种超越思维语言的范畴。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孟子》里的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那么,你还会觉得圣人是在说,没有后代是为大不孝吗?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妙住行者,居士。生性淳朴,自幼浑浑噩噩,不知有天地日月。年未满二十,独自南下漂洋求学。余年二十五,幸闻《金刚经》,犹如醍醐灌顶,信受不已,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遂决意学佛,研习了义经典,皆不甚欢喜。次年发心守戒,以绝肉食。余年二十九,开始站桩,习练太极拳,练功不缀。故因武术而得入道门,始读道家经典,亦是欢喜不已。儒道本不分家,又多参考儒家经典。后随因缘在海外皈依为佛门弟子。明宗达性,了知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