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 是中国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文人墨客的挥毫下, 薪火相传。 而在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 书法显现出了尤为特殊的意义——民族文化之信仰。 当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 这个古老的国度, 在它历经了文化的辉煌之后, 进入了停滞阶段, 当时社会的精英, 正为国人的自信, 谋求一条出路。 而书法, 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载。 白蕉《论书文稿》 百年之前的『大时代』, 新旧交替、西学东渐, 西方文化如坚船利炮一样, 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 林散之《题画诗一首》纸本 而钢笔、铅笔的日渐普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笔的使用程度。 民族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 国人当何去何从? 刘海粟作品 有识之士们深知, 丧失一门国粹, 就如同丢掉家国山河。 笔墨即血脉, 绝不可止于当时。 陆俨少 王安石诗 在培养国人美学情操方面, 书法也被视为极其重要之角色。 梁启超曾言: 『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 这番言语响彻在华夏土地上, 对国人美学价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改变。 启功作品 而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 更以书法为核心载体, 对“美育教育”进行了广泛实施。 点滴笔墨, 注入到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热血当中, 他们明白, 此学乃是家国命运之根。 郭沫若作品 林语堂在《中国人》中写到: 『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书法也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高式熊《杂诗三首》 书法之于民国来说, 它是千百年来的延续, 也是它千百年来的转折。 而书法于任何时代来说, 都是中国人的性灵归所, 因为方块字就是中国人最远古的图腾, 是每个中国人膜拜的神像。 『临池积久,必自有德』, 古人以笔墨入情。 书写的不仅仅是文字, 更是一种传承不朽的文化信仰。 图文改编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