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物潮玩

 自华居 2021-05-29

在上篇文章里我讲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钧瓷的器型,今天我来说一下当时钧瓷釉色的特征。当时随着钧瓷原料加工趋于简单机器化,胎质比人工做的要细;胎质的断面显示出深灰色、灰色、灰白色;胎质的瓷化程度较高;釉色质地浑厚,色泽自然,窑变丰富。胎子质地的粗细、颜色情况也决定着一定的窑变效果。这充分说明了胎子料和釉料加工的精细、胎质的变化以及施釉和烧制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钧瓷活环瓶(八十年代)

当时的釉色以鸡血红、玫瑰红、火焰红、海棠红、桃花红、朱砂红、月白、天蓝、天青、茄皮紫、玫瑰紫、丁香紫为主;同时稍有出现干草黄、宝石蓝、宝石红、湖面蓝、将军蓝、葛花紫、乌金、玉白等罕见釉色,这些窑变釉色极其难得而珍贵。这说明了在当时钧釉已经发展进化为多色的混合型釉色。红、白、黄、绿、青、蓝、紫交融于一件器型上,映相生辉。呈现出红里泛紫、紫里藏红;青里寓白、红里藏青。这种窑变艺术效果当时被称为钧花釉。

钧瓷异兽瓶(八十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配釉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像后来的鳝鱼黄、象牙白、铁棕色、古铜色等釉色,除了配釉的技术以外,与胎质原料都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有的窑变出来的釉色大致可知,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一点关于釉面开片,当时就出现了鱼子纹、蟹爪纹、袈裟纹、蛛网纹、冰片纹、龟甲纹、蚯蚓走泥纹、鱼鳞纹、孔雀衣等等。

总之,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钧瓷,不管从器型方面还是釉色方面,与现在相比较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只有多接触、多观察、多了解学习、仔细观赏,就会发现其不同特征。

钧瓷象鼻尊(八十年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