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介绍了建盏的器形,大致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 四个器形有的非常明显,有的则不易区分,下表是四种器形的特征及器形大小。 关于器形就不再赘述,因为前面的公众号已经发过相关内容。 大家可以点击阅读 <<建盏的骨骼——建盏之美在于型>>。 建窑建盏,碗类主要是这些器形;其次还有钵形盏,还有灯盏、瓶、罐、盏托、渣斗等等。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建盏的釉色。 黑色是建窑的主色调,建窑是崛起的黑瓷文明,是建窑将黑瓷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特点就是含铁量高。再高温熔烧的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陶瓷界将釉料和一定温度、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叫做“窑变”。 建窑采用一次性施釉,釉在高温中会流动,所以出现了“釉泪”、“釉滴珠”,给沉稳的建盏增添了一份灵动。 建窑黑瓷的玻化程度比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 所以,建窑自然形成的灵动的釉珠,和建窑建盏本身黑瓷所散发的端庄而略带神秘的美感,是建窑建盏的两大魅力所在。 刚才提到“窑变”,就不得不提“曜变”。 简单的来说,因为“窑变”产生出各种斑纹,其中最至高无上的就是“曜变”。 “曜变”就是“耀”、“照耀”的意思。 “曜变”是在黑色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 “曜变”烧制难度极大,传世的完整的仅有三件,被认定为日本的国宝,藏在日本美术馆。2009年在杭州出土了一件宋代曜变,虽然是件残器,但是仍然能清晰的感觉到曜变带来的梦幻般的光彩,与日本的三只国宝曜变相比,釉色一点也不逊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