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窑火柴烧技相传,象由薪生器不凡!

 上古真人 2016-05-12

象,宏观精深,微观玄妙,不可不察,觉者有利,象之建构,形、色、气、韵,四大皆集、万千变化, 大到天地人、小到器质物,象主第一,无象由象;天象由道,可执命运;地象由法,汇通方圆;人象由心,参悟生死;




器物有象,方寸之境,小中见大,贯穿文脉,

茗有茶器、香有炉器、音有乐器,等等博雅,

因人智慧,托附于物,韬养身心,赏用延传。




柴烧,作为人之古老的生活技艺,融汇了天地五行的相生的妙义之道:


以柴为火源(木生火)、火侵陶土产生窑变(火生土)、裸烧,直接接受火的洗炼而生成金银彩等(土生金)、金银彩中的二架铁及碳素所释放的远红外线改变了水质,去芜存菁(金生水)、燃烧中的水蒸气助降甘霖有助于打的草木的生长(水生木)。


既是人类摆脱原始生活状态的身心进化。又是汲取自然的审美升华和智慧蜕变。




东方陶艺的柴烧美学,尤以台湾、日本、中国大陆各具所长,各有妙象,因烧窑使用的薪柴、陶土等物源不同,气候地理的变化无常,艺人烧制手法的技术差别,导致柴烧的器物之象,别具风味,气象万千。和而不同,殊途同归。表现为:


日本的禅味、大陆的古朴、台湾的美学


三足鼎立,各有所象。

细细品赏,别样物美,

慢慢体用,心有所悟,

物自天来,象法无常,

其中道趣,不可言喻。





一、柴烧器象之“台湾美学”



空谷幽兰 | 茶碗


林逢熙 | 作


茶海(碗)竹灰釉落,犹如天目油滴,金石之气,斑驳光影。


空谷幽兰山泉鸣 观海听涛水吟龙!柴烧窑变自天来 肌釉叠化妙无穷! 





云水禅心 | 公道杯


林逢熙 | 作


手工拉坯,形如山涧流水,又如空中流云,釉色如玉,冰清高洁!




玉翠怀兰 | 公道杯


林逢熙 | 作


全手工拉坯、手痕凿凿,极致薄胎、自然窑变,湖光兰釉,翠片嶙峋,口嘴及底部缀金箔,釉色如玉。



湖光山色 | 公道杯


林逢熙 | 作


古法柴烧自然窑变,底部呈湖蓝色,杯体呈日落晚霞般的山川竹灰色,交相辉映里外上釉,全手工拉坯,手痕凿凿,通过自然窑变的古雅天成,形成整体的竹灰渐变釉色,与杯底的湖蓝釉色,形成两种釉色的层次错落,如同山川怀抱着天池,极富美感和想象,是一款珍藏级茶道雅物。




钵盂妙缘 | 观汤杯


刘美英 | 作


形如盂,杯口宽大,古拙斑驳,赏茶有滋,味入真道! 




天圆地方 | 杯/盘组合


刘美英 | 作


圆钵汤杯、草山托盘,天圆地方,绝美佳配!





田园生活 | 中华民国纪年版


陈颖贤 | 作


以古代农家茶缸、酱缸、水缸,磨坊等老器型为创意题材,全手工拉坯自然釉塌,完全以柴火自然落灰呈现陶器本身的肌理和质感,回归自然淳朴。



二、柴烧器象之“日本禅味”


备前烧(柴烧)一手自在壶



无釉素胎,薪火侵逐,自然落灰,生涩斑驳,犹如铁质,闷茶冲泡,流畅利落,让古美停留在这一泡妙味里!




日本备前烧(柴烧)老物,匠人辉彦 手作:马形香盒



苍朽古韵,金石之气,可存放沉檀名香,或作案头雅席清玩妙赏!



三、柴烧器象之“大陆古朴”


张运增 | 作


形以紫砂之器为参照,技以柴窑裸烧而成。自然落灰,斑驳呈现,古韵朴拙,道法自然。



-  end  -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给身边的好友,利益更多有缘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