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辣椒病毒病危害大,得了损失严重 如何防治?

 新用户81923062 2021-05-29
根据辣椒病毒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辣椒病毒病又称之为辣椒花叶病、辣椒龙头病等。综合辣椒的种植史来看,此病害是辣椒在生产生长过程中发病最为严重;危害较大的病种之一。尤其是夏秋季节是其发病的鼎盛期,若无及时有效的防治,其减产减收高达5%至10%,严重时甚至绝收。





辣椒病毒病可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不同而分为:
1花叶形(型)
此病又有轻重之分,分别称为轻型花叶病和重型花叶病。其表现为辣椒植株上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花斑,或出现深浅相间的斑点。发病较轻的花叶叶面平整,病株矮化和畸形不明显,或较轻;发病稍重的花叶褪绿明显,表面凸凹不平且叶片皱缩畸形明显。


2黄花形(型)
主要表现为部分发病,偶有整株发病。发病时叶片变黄,辣椒植株由下而上的叶片可变为浅绿至黄色,甚至出现落叶现象。


3坏死形(型)
植株枝条、果实出现红褐色条状病斑,且其病斑沿枝条上下蔓延;也可表现为叶脉呈褐色或黑褐色坏死,由果柄蔓延至侧枝,渐感辣椒植株主杆至出现条状病斑。可造成植株落叶、落花、落果、和枝条干枯等。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枯亡。


4畸形(型)
其最明显的表现为病叶明显缩小、变厚、或成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变短,植株上部矮化明显,病果外形不规则,果面形成深绿浅绿相间的病斑,且坑坑洼洼,极易造成坏果、脱落。




辣椒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辣椒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一是上茬或往年滞留的有害病毒菌群引发或诱发此病;二是昆虫传播。如:蚜虫、粉虱、蓟马、叶蝉等刺吸式害虫是传播此病毒引发病毒病的主要根途径。此类害虫在刺吸植株的汁液的同时,将多种病毒传染给植株,造成植物感染发病。



防治措施:
1. 植种前对相关地块进行灭毒“清扫”。清除掉地块上的杂草、选择离种植种易感作物(如:烟草类、黄瓜类等)距离较远的地块植种。

2. 对传毒害虫的防治。对传毒害虫的防治也是防治病毒感染和传播较有效的方式方法。首先在辣椒定植时选用5%吡虫啉颗粒剂200克加腐熟的有机肥30公斤,均匀搅拌后进行穴施或沟施,然后定植覆土;其次在辣椒结果鼎盛期可结合追肥浇水,用20%蚨虫胺可溶性粉剂300克加水溶肥6至10公斤,完全溶解后进行冲施,每25至30天冲施1次,连冲2次,这样可确保辣椒的整个生育期不再发生蚜虫、烟粉虱、白粉虱、蓟子等害虫的传毒危害了。
3. 对辣椒病毒病的药剂喷防。在辣椒病毒病发生之前,可选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5至100克每亩,兑水30公斤进行雾状喷防。可视病情的轻重定期喷防,每次喷防间隔期为10天。可有效地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作者:马增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