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金色年华554 2021-05-30

隋唐两朝的两对帝王父子

——有关从杨坚到李世民的历史阅读

卷四·大业、贞观纪事(下)

|第八章·大相径庭:两个榜样的造型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出生于武德二年(619)的李承乾于玄武门之变后很快就被立为太子,那一年他还不满八岁。

幼年的太子因为聪慧很受贞观天子的喜爱,不但为他选派严师,而且还在他十二岁时就“诏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诉讼”,目的除了让太子熟悉国家法律外,也不排除帮太子树立威信的意思。

后来,随着太子能力的提高,贞观天子每当外出巡幸时就让太子在长安留守监国。太子甚至还短期全权处理过朝政,那是在贞观九年(635)太上皇去世,皇上居丧期间。

那一年太子十六岁。

那时候的太子其实已经不能完全令贞观天子满意了,但太子也是国家之根本,轻易无法变动。

加之自己是以次夺嫡凭武力即位登基的,贞观天子绝对不希望这样的事在再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所以他对太子的教导和培养依然是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影视剧《唐砖》中李承乾造型【截图】|

他为太子选的第一个师傅是德高望重的老臣李纲。

由于李纲有脚疾行动不便,贞观天子特赐步舆,并令东宫宿卫将其恭恭敬敬抬入东宫,这才“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

而李纲也端庄肃正很有些太子太师的威严,他并且慷慨陈词: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

哪怕面对的是现在的太子将来的皇上呢,李纲也是“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就是这样一位好师傅却于一年后不幸病故。

贞观天子再选于志宁、李百药为太子左、右庶子,后来又以杜正伦为右庶子。

李百药是前隋大学者,父亲当过大隋宰相,他自己也是满腹经纶品行端庄。

杜正伦不仅博学,而且以敢于直言著称。

派他们去东宫时,贞观天子还再三叮嘱,太子如有不对,一定要极言劝谏。

之所以如此叮咛,就是因为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子那时已经无法避免地沾染上了竞事奢侈、游玩无度的纨绔习气。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大约真是久居深宫大感寂寞的缘故,太子李承乾总在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地自寻开心。

他有一支百人左右的乐队,一律留胡发、唱胡歌、穿胡服,击鼓舞蹈,昼夜不绝。太子自己则装扮成突厥可汗的样子,在宫中搭上帐篷,还要插着突厥可汗的狼旗大纛,要么和手下人一起大吃烤肉,要么装死躺在地下,让手下人按突厥风俗围着他痛哭嚎啕以取乐。

他还有个极其特别的好玩伴,就是他的叔叔汉王李元昌。俩人经常各率一队,全身披挂,真刀真枪大打出手,就是死了人也在所不顾。

他同时另外还有个同起同卧形影不离的贴身男宠,名字就叫了个“称心”!

再加上一大群宦官,可以说是玩法不断花样百出。

这一切刚开始还知道避讳,瞒着东宫那些臣属和师傅,后来就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电影《妖猫传》中李承乾和叔叔李元昌玩乐【截图】|

李百药为了不负皇上所托,针对太子颇为留心典籍及爱好嬉戏的特点,专门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古来储君成败之事讽谏太子。

但太子依然故我,两年后李百药只得黯然而去。

太子脚有残疾,经常可以不用朝谒,这无形中也让他更加无法无天随心所欲。

眼见的太子越来越难以管束,于志宁、杜正伦再三劝谏无效,只得向皇上做了陈述。皇上指示——

“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接引,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这算是有了尚方剑。

但屡次劝谏依然无效,被逼无奈的杜正伦只得亮出底牌,想用皇上对自己的嘱咐震慑住顽劣的太子。但太子立刻就反奏一本,道是杜正伦为臣不密,泄露天机。结果杜正伦被贬出京师,以为惩罚。

当代宿儒孔颖达又被选中,但依然是不见成效;再换著名诤臣张玄素。于志宁与张玄素苦口婆心多次劝谏,话也说得越来越重,甚至有了“如其积德不弘,何以嗣成守业”的严重警告。但听得不耐烦的太子不知收敛不说,居然还派刺客去杀他们。

就这样,师傅越换越多,太子却在不归之路上越走越远。

以为总有一天自己肯定要当皇上的他甚至杀气腾腾地宣告——

“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我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好大的口气!幸亏他还不是天子,幸亏。

可即使他还不是天子呢,就不但让臣属们无可奈何个个铩羽而归,甚至就连他的皇帝老子也拿他没辙。

被太子劣迹惹恼了的贞观天子曾经拿太子的男宠称心和其他几个人开刀问斩,结果太子却对其思念不已,不但专在宫中盖了一间房,用以供奉称心画像,还在后苑为其造坟树碑朝夕祭奠。

太子李承乾让人越来越失望,只有一个人越来越高兴,那就是排行第四的魏王李泰。

那是因为太子一旦被废,只有他最有可能承继大统。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影视剧《唐砖》中李泰造型【截图】|

道理很清楚,尽管按排行算,他上面还有老二和老三,但老二楚王李宽早已过继给楚哀王李智云,并且还早就死了。三皇子吴王李恪生母的身份倒是高贵,但也不是皇后,所以吴王也不能算是嫡出。

最重要的是,魏王李泰深受贞观天子的喜爱。

而且越是对太子失望,就越是对魏王抱以希望,这种表现是那么明显,说成是路人皆知也并不过份。

最初的迹象起源于贞观十年(636)。

那一次皇上重新分封诸王,受封的人中除了五人因年幼暂留京师外,唯一被皇上留在京师的就只有一个魏王,其中的用意谁不明白?

后来皇上又以魏王爱好文学、礼接士大夫为由,让他学着自己当年的样子,在府中别置文学馆,“听自招引学士”。

如果以上只能算是皇上在以行动暗示废立之意的话,那么贞观十二年(638)年可就是公然有言在先了。

那一次是礼部尚书王珪奏请,说是三品以上公卿路遇亲王时下马拜见,于礼法不合,要求取消这一仪式。

皇上当即发话道——

“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安得轻之!”

尽管那次贞观天子还是接受了群臣劝谏,取消了三品以上大员下马拜见亲王的规矩,但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挽回了。

到了贞观十四年(640),皇上大驾亲临魏王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不仅让魏王坐享了一次天子亲临的阳光雨露,而且还让众多百姓一起跟着魏王沾了一回光:

延康里的百姓免除了当年的租赋,长安的死囚也获赦免。记得四年前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太子曾建议赦免囚徒以求祁福,皇上都没有答应,此刻却为爱子如此开恩,让其享受了一番超规格的只有君主才能享有的恩宠,皇上的废立之心显然是更加坚决了。

但废立之事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形势也是越来越像当初武德年间太子与秦王相持不下的局面了。

那么,皇上究竟还在犹豫什么呢?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朝中重臣的反对自然是一个方面。

眼看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几乎成了当年的太子和秦王的翻版,魏征、褚遂良等大臣无不担心当年的玄武门事件会重新上演。

魏征多次劝谏皇上不要破坏立嫡立长的原则,褚遂良也以西汉窦太后偏爱梁王、汉宣帝偏爱淮阳王都几乎引发祸端的例子,力劝皇上不可轻言废立。

贞观天子尽管心里对此不以为然,但由于知道他们也是在为国家考虑,因而不得不有所顾忌。

但他又总是无法说服自己真的彻底打消改立魏王的念头,表现在行动上,便总是前矛后盾,尽管外出时依然叫太子李承乾监国,但对魏王的过分偏爱却一点也没有减少,以致太子和魏王两个嫡亲兄弟,在物质待遇方面也是大相径庭。

也许,在贞观天子心里,所谓的立嫡立长的原则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自己当年就不是嫡长子。

但这个理由他又无法说出口,而且,魏王既没有当年秦王的功业,也没有深孚众望的美德,并且还有着恃宠、逞尊、骄奢、傲物等等的失德之处,在大臣们心中形象自然也说不上高大。

皇上人为地为他树立威信,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而太子虽然不肖,但也没有到应该被废的程度。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废立太子之事也就这样成了贞观朝旷日持久的老大难之一。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各有所图暗怀心机的臣工也分成几派,都想以今日的拥立之功作为明日的进身之阶。

谜底始终难见分晓,当事的双方也就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魏王始终夺嫡之心不死。

因为有父皇的宠爱,也因为有父皇的以次夺嫡大获成功的榜样,他处心积虑广结心腹死党,将朝中很多举足轻重的人物都纳入他的麾下——其中就有深受贞观天子重用的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和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随时准备给太子以致命一击。

面对魏王咄咄逼人的攻势,太子李承乾先是指使人以魏王手下人的名义去玄武门递送揭发信,没有效果后又搞起了暗杀,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之后,李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他与汉王李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等歃血为盟,阴谋也来一次宫廷政变,学着当今皇上当年的样子,胁迫其放弃废立太子的决定或者干脆就逼其退位,也来一次不是玄武门的玄武门事变。

此计后来未及实施,原因是中途出了岔子。

先是齐王反于齐州,太子李承乾听到消息,忍不住喜形于色地笑起来,对当初选定去谋杀魏王的刺客纥干承基说——

“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

他是觉得自己若要举事,离皇宫只有咫尺之遥,比齐王可是方便多了。

但齐王之乱很快被平定下去,朝廷审理谋逆案件,因纥干承基本人与齐王也有牵连,被大理寺收审。

为求活命,他供出了太子密谋政变的情节。

一番审理之后,汉王李元昌赐死,侯君集以下斩,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两年后死去。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每位帝王都想自家天下传至永世而费尽心机|

李承乾被废并处流放之后,魏王李泰抓住天赐良机,积极活动。因为知道皇上有意在自己和晋王李治之间挑选太子,他甚至还在父皇面前赌咒发誓道——

“臣惟有一子,百年后,当杀之,传国晋王。”

曾是英明无比的贞观天子居然连这种鬼话也深信不疑,为了试探大臣们对立魏王为太子的反应,他还把这话学给大臣们听。

那时候魏征已经死了,房玄龄因为儿子的原因需要避嫌,只有褚遂良当即反驳:

“陛下失言。安有为天下主而杀其爱子,授国晋王乎?”他并且警告皇上说:“陛下昔以承乾为嗣,负宠爱泰,嫡庶不明,纷纷至今。若立为泰,非别置晋王不可。”

意思明确异常,皇上如果不想自己身后亲子们自相残杀,还是不立魏王的好,或者还是皇上自己先就把晋王给杀了吧!

那次对话的结果是皇上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不久,皇上又一次情绪失控。

那是一次群臣朝见之后,他特地将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留了下来,为的还是商议立太子一事。

在几位深受信任的近臣面前,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皇上甚至要拔刀自杀,几位大臣拼死拼活才算拉住。

回首往事,皇上喟然长叹:

我三子一弟,怎么都做出这样的事情!三子者,承乾、李佑还有李泰,一弟者,李元昌也。

立长孙皇后所生的皇九子晋王李治为新太子就是那一次确定下来的。

据说,左难右难千难万难的皇上刚一说出“我欲立晋王”的话,长孙无忌马上表态:

“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

皇上还担心不知群臣会如何反应,长孙无忌一言九鼎大包大揽:

“召问百僚,必无异词”,同时还发誓说:“臣负陛下万死!”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影视剧中李治的造型【截图】|

还记得当年天子未定,唐高祖李渊曾不无得意地说过“观鹬蚌之争,收渔人之功”的话,现在,世事轮回,该是他的孙儿这么说了。

皇上终于没有立他最喜欢的魏王而改立了他认为是最合适的晋王,当然是出于国家能长治久安的考虑。

他只是没有想到,大权在握被视为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之所以异常积极地主张拥立晋王,原因却全在于晋王的懦弱,或者按长孙无忌的话叫做“仁孝”。

所以尽管魏王李泰也是他的亲外甥,但他还是选择了“仁孝”的晋王为太子。

太子是要当皇上的,只有皇上“仁孝”,他不是才能独揽大权把持朝纲吗?

“汝无我之功勋,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这是贞观天子后来在留给新太子的《帝范》一书中的谆谆告诫。

而当年的晋王也果然兢兢业业,在自己病病怏怏长达三十余年的统治期间,把贞观盛世推向前进,好歹也算是避免了贞观天子生前最害怕的二世而灭的前朝悲剧,唐太宗若地下有灵,会不会感到欣慰呢?

尽管那时候还有个女主叫武则天。

她先是幕后垂帘,后来则和李治并排而坐,号称“二圣”。

再后,她干脆改元建号,自成一统。

当然,这是在李治也成了唐高宗之后了。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

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隋亡唐兴七十年|卷四·第八章7.尴尬人的尴尬事「不求永世」

安诺找到#“在几位深受信任的近臣面前,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皇上甚至要拔刀自杀,几位大臣拼死拼活才算拉住。”你怎么看唐太宗李世民的“绝望”情绪?留言分享,随时精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