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作家文坛第2455期王卫华散文《可怜天下儿女心》 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了,在一起过的年是...

 老呼哈 2021-05-30

可怜天下儿女心

作者:王卫华

图片

父母一生操劳,很少有出来见“世面”的机会。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条件好转了,老人又总是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为借口不肯挪窝。

其实,他们也知道,老人是心疼自己的儿女,不想给背井离乡的他们增加麻烦。

那年的那一日,他与相恋多年的女友决定成亲。于是,便理直气壮地要求老人必须赶来,他们说是婚礼需要帮忙,其实是想趁此机会略尽孝心。因为事关他们的终身大事,老人只好爽快地答应了。来的那天,他们按约到火车站去接,在出站口,他看到一大堆包包裹裹后面,父母饱经风霜却慈眉善目的脸庞,熟悉而亲切,不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

    妻一步上前,拎起老人面前的两个包裹就想前头引路,可没迈出几步就小脸憋得通红,他赶紧接了过来,但也是颇觉沉重,不由得有点疑惑地看着老人。父亲嘿嘿笑着接了过去:

    “都是些家里的土特产,挺沉的,,还是我来吧!

    他眼里掠过父亲微躬着腰,拎着沉重的包裹赶车的身影,下意识地与妻对视了一眼。回到家后,看着老人带来的那些用不着却很珍贵的物什,鼻子更是酸酸的。

    很想让父母多呆些日子,让他们安安静静地享受几日清闲。

     可是,他们的婚礼刚结束,爱神温暖的吻痕还在他和妻的额头印着,老人却开始唠叨了。母亲说,姐姐家事繁忙,托她照管的鸡鸭,怕是要挨饿咧;父亲说,春暖花开了,正是移蜂就蜜的好时机(父亲养了50几箱蜜蜂)。一伙又说,进入雨季了,家里的房子无人看管,不会发霉吧?……

   他们知道,老人是想要回家了。

   父母爱儿女总有许多许多的“理由”,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表明他们的心迹。他知道,他们是说不过老人的,只好装聋作哑,毫不理会老人的弦外之音,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照样上班下班。

   他们天天给老人安排“工作”,打扫卫生、采购日常用品、到小区广场打羽毛球、逛街……想尽办法试图捆住老人的身心。

   转眼间又是周末了,晚上回家,母亲照例做好了饭菜,用盘子扣在桌上等着他们享用;父亲则端坐在客厅里看电视,一切均很正常的样子。可他们忽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了,走到老人的房间里一看,只见他们的行李已经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字排开摆在地上!

   晚餐虽然有他们最爱吃的剁椒鱼头,他和妻却吃得味同嚼腊.,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饭吃完。

图片

   透过窗棂,痴痴望着满天星斗,夜凉如水,楼下的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鼓声,如此美妙的夜晚,他们却睡不着觉。直至东方泛白,才勉强合上眼皮,渐渐进入梦乡。

   他梦见了雪地里为他装机关捕鸟的父亲,梦见了油灯下为他缝补书包的母亲,梦见了老家的日落日出……然而,他又梦见了父亲日渐斑白的双鬓,以及双鬓下那明显消瘦了的脸,那张脸有点憔悴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不是病了吧?!

   他一惊,冷汗沁了出来,醒了。

   从梦境的恐惧中稍微缓过劲后,他心里突又灵机一动,于是扳过妻的肩头,把她弄醒了,附在她耳边如此这般了一番`……

   吃早餐时,他们突然宣布,同意老人回家!前提是今天他们必须跟他们去医院体检。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要走也要走得让他们放心。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如机器运转了许多年,不可能不坏个把零件,一旦老人查出身体有什么毛病,他们便有了留住他们的理由。

  可是“不幸”得很,检查结果出来,虽然有某个指标略高,但医生说还不能算有病,只是年老者的一种正常机能衰退,两位老人居然都没有病!

他们掩不住失望,试探着问医生: 

   “检查不会有偏差吧?前几天老爸还觉得不舒服啊!”

   “不会的,老人觉得不舒服可能是旅途劳顿,累的,休息休息就好了!”

   临了,还不无羡慕地补充说:

   “你们很幸运啊,家里老人都很健康,家事一定很顺了。”

   眼见毫无办法了,他们只得和盘托出他们的想法。他们与医生商量,请给再安排一次检查。

许是为人之母者更理解做儿女的苦心吧,女医生按他们的要求做了,并答应配合他们“吓吓”老人。

图片

   事情终于按他们预想的方向在发展了。

   第二天,他们带着老人又来到医院,目送着老人进了检查室,便轻松地靠在椅背上打盹,等着他们出来后回家。

   不一刻,老人们就相继出来了,老爸拿着检查收费单说是叫他去退款,弄得他们懵然相向,一时竟不知所措。

  原来,他们百密一疏,自以为与医生配合默契,事情一定是做得天衣无缝的。却没想到检查人员漏了他们的底,那个新来的实习生问他父亲:

“你们昨天刚检查这些项目,没有什么问题,怎么今天又来检查啊!”

    老人终究还是要走了。

   送他们上车的时候恰好雨后初晴,天空明朗而恬静,彩霞在遥远的天际亮亮地挂着,就如父母慈爱的目光,不即不离地盯着他们,无论你走多远,始终那样。

    记得春节放假前,同事老张问他:

   “今年过年不回家吧?在这里买了新房子,第一个新年应该在这里过啊。”

    他当时很坚定地说:

  “回啊,老爸老妈不肯过来,他们就只能回去了!”

    他当时有点不解他的意思,冲口而出:

   “回什么家啊?路途这么远,又是春运期间,人挤人的。以前没房子也就罢了,现在有了自己的家,不回也罢!”

   他的回答使他默然了,他说:

  “我回家有两个原因,一、我是那方水土养出来的人,无论走到哪,我的根都在那;二、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来日无多了,在一起过的年是过一个少一个,所以,我无论如何还是得回去!”

 载着父母的高铁早已驶出站台,他们慢慢走出车站,两人都不说话。初夏的风拂过脸庞,温暖而炽热,他在她耳边轻声问:

“今年我们回去过端午节吧?”

嗯,好的,我喜欢老妈做的粽子!“

她温柔地笑着。

图片

作者简介:

      王卫华:男,江西修水县漫江乡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居福建福州。在《读者》、《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新闻周刊》、《延河》、《山东诗人》、《福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种文学作品三十余万字。

江西作家文坛

总策划主编:王水秀作家影视剧作家编审

执行主编:长虹作家影视剧作家诗人

副主编:

金 耀作家,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万 千作家诗人,福建省作协会员

李春霞作家,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版面设计:荣清

本期图文编辑:熊雪漪

文学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余述平(湖北) 孙海浪(江西)郑允钦(江西)邓涛(江西)

刘志显(江西)裴强健(加拿)张光烈(江西)刘圣(江西)

夏天雪(湖北)李进(广东)张瑞权(江西) 胡保国(江西)

李建国(河北)何辉龙(西安)段紫超(江西) 胡兵(江西)

木石(上海)李守义(江西)崔劲松(江西) 贺红(河南)

曾检予(江西)崔巍(沈阳)温福生(江西))张镇辉(江西)

李忠会(四川)王安民((合肥)刘茂秋(江西)傅鹰(江西)

王辅民(江西)谭新阳(江西)萧惠贤(江西)万琼瑶(湖北)

郭久兴(江西)黄启元(江西) 仙鹤草(湖南)黄元标(江西)

许卫国(江苏)温传荣(江西) 吴成华(南昌)吴凡云(南昌)

贺荣( 江西 )孙自强( 江西 )蒋力庆(南昌)

顾问已标地区,同名者勿对号入座。

文坛宗旨:

弘扬正能量,发掘好作品,择优采用。展示作家才华,培养作家的摇篮,扶持鼓励文学新人。

本刊栏目:

一  人物专访 [有成就的人物]

二  小说

三  散文

四  诗歌

五  杂文评论

投稿须知:

作者简介20O字以内!未在平台发过的原创作品,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投稿前多作检查,发来定稿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