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期盼的“年味儿”,是一种久违的精神归宿

 呓艺术 2021-05-30


文:大熊

本文共计2889字,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一、

有位高僧说,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总在追求错误的东西。

高僧内心纯净,这句话拿来用在年味上,我觉得也适合。我期盼有年味的春节,主要是因为我们从那种过年的味道中安心的长大而已。现在总想找到当时的安心,亦哪怕是代偿品,网络上出现了各种怀旧的文章。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觉得现在挺好,陪着父母,没追求什么错误的事情。

只是不再放炮了,PM2.5严重超标,近些年每年的大年初一出门天都是灰蒙蒙的,小时候过年的热闹,尤其是零点的鞭炮齐鸣见不到了。小时候的电话拜年也少见了,电话拜年,亲自登门走亲戚,后来都换成了手机,再到后来我念大学时候的发短信拜年,短信大都群发,却觉得充实。只是后来,有了微信,连短信也没有了,拜年只需编辑好一键群发,过年不再忙得来回走亲戚了,人们开始抢红包。

大年初一通常给奶奶磕头,然后奶奶发一百块钱压岁钱,一群长辈围着看,除了懂事也能夸点别的。现在的一百块钱太普通,磕头也不再见了,小孩子总是不知道为什么要磕头,因为从来没磕过,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一天的零花钱便抵得上一张过去的压岁钱,所以不再期望。甚至大年初一为什么要见到长辈亲戚,他们也不明白,每天都有新衣服,IPHONE,什么流行吃什么,平日里有同龄的小朋友,过年自然不愿和有代沟也不常见面的长辈们在一起了。

过去人们很认真,条件一般,守着一个破电视看春晚,那时的春晚实实在在,“流量”这个词没有独立。如今上一次春晚便抬高身价,所以节目一定要有噱头,有“看”头,过去看春晚,是归宿和节目,现在看春晚像是看热闹,打发无聊。谁也不记得去年冯巩演过什么。至于这一代孩子们的记忆,可能以后春晚就是个综艺节目,是一场几个明星的秀,只是在大年三十而已。

有时我在想,如果努尔哈赤得了皇帝位,连汉人的春节也给取消了,估计也不会改变什么历史。大家都在做的一件事,只是做,也没人知道为什么做,没有律法和机器的强制规定,也没有文化般的滚滚车轮,一定要前仆后继、不断改良才是文化。春节不用改良,那春节又是什么?

过去人祈求生活过得好,所以过年,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生活过得好了,脂肪肝患者之多,无需再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因为有问题技术随时可以解决。过去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煮汤圆,磕头拜年……各种习俗的原委,如果你仔细了解过,发现它们都像个有学问的私塾先生,有影响力,但是不再适用了。

所以很多人都在努力让这位叫做“民俗”的私塾先生潮一点,试图包装包装,就成了今天的大学教师,成了学术明星,甚至给把吉他就是民谣歌手。春节抢红包,去KTV,朋友聚会,除了商业目的之外,春节就是放假吃喝玩乐的几天。

吃喝玩乐有吃喝玩乐的苦恼,年薪不多,职位不高,工作单位不好,不好意思见朋友。考试成绩差,小孩子不愿意见长辈。哪怕是直系亲属之间,谁做高管,谁做董事长,谁给人打工,谁的孩子出国留学,谁的孩子是大专生,谁家的闺女找了个好男孩,一样被念叨的根本停不下来。有优越感的人自然过得好,一旦生活窘迫,在亲戚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所以我们一面追求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得多,一面又期望人与人之间纯粹的相处,期望血浓于水的亲情。只是如此这样久了,什么亲情、爱情也变得不值钱了。很自然,带有期望的春节、亲人相聚的春节、吃喝玩乐的春节……无论什么意义上的春节,都和其它日子没什么不同了。

    

二、

哪怕春节再“潮”,似乎也没法被时代同化。支付宝、微信兴起的几年,抢多少钱始终很重要,有人从春晚中抢红包抢了一千多块,别的人就不甘落后,一晚上摇手机摇到手腕发酸。

春节根本没法改良。微信、支付宝倒闭那天,又会有别的软件让你顾不上和家人说说话。

我觉得我们追求错了,节目不是轻浮的狂欢,也不在于欲望享受,过去美好的愿景和祈求依然重要,但更多的价值是归宿的认可,节日应该成为故事和回忆。春节只是佐料,往里面加一些基督教感恩节的故事,一样是其乐融融的吃火鸡。

很多年后,你会觉得,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远超过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的成就。

在一个秩序之内的故事,更是容易成为回忆,比如过年都要吃饺子,如果有一天过年要吃奶酪,没有秩序,你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们总觉得过年需要有过年的习俗,却不愿问为什么。人们过得舒适,是因为已经形成了一套精神上的秩序,似乎这天确实与往常不一样,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样。

没有记忆的春节,就像是凑热闹。如同清朝人穿西装。

这是秩序。已经形成很多年的叫传统,传统是秩序,就像中国人始终是中国人,往回看,这些祖先都是符合中国人生活秩序的中国人,所以我们必定是中国人。过年也是一样,文化可以推翻,可以有五四运动;艺术也可以死亡,可以从架上走到架下;科学可以日益精微……各种行业都可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有着传统秩序的春节,在家里过春节,按习俗过春节,这便是中国人的春节,是中国人的精神秩序。在这个秩序内,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回忆。

这无需仪式,春节本就与其它日子不同。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孩子都说随便,只好年年依旧;压岁钱失去了吸引力,平时对孩子疏于照顾,总是在经济上给予补偿,孩子不稀罕过年的那点钱;走亲访友也少了;鞭炮厂倒闭;短信拜年的几乎没了,何况贺年卡;年货也是高糖高盐高脂肪;春运艰难;父母逼婚;亲戚围堵;熊孩爆炸……春节本就与其它日子不一样,过完还得上学上班,可是除了当个假期,谁又觉得它不一样呢?

有人会说,花灯鞭炮,走亲访友,与我何干?春节没什么过的。它是文化还是什么,似乎没人再去关心。

清朝道光年间,苏州人顾禄在《清嘉录》里写过一句“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这是“年夜饭”的名称第一次在史籍里出现。他还写了“除夕,小儿女终夜不就寝,曰守岁,能延年”具体能不能,也是未可知。过年是一种秩序,如果究其细节,会发现有很多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民俗,这些民俗不能让人直接发财,它可以带来欲望和名利买不来的东西,就是秩序之内的幸福感。

所以幸福感从何而来?是回忆。

回忆从何而来?是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

在民俗之内,珍惜时间,认真的和家人相处过,一起包饺子。产生了回忆,便有了幸福感。研究证明,幸福感是人维持事业成就的最大元素。

所以过年的秩序越强,幸福感越强。我们可以不放鞭炮,但一定要敬老,磕头才能发压岁钱。有些事情一定要做。

也正是如此,每年春运抢票登车艰难至极,还是有人回家,再难也要回家看看。

过年追求吃喝玩乐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不回家体现的更是内心的自卑!

过年需要认真的过好这几天,不仅是几天而已,过的也是自己的内心。内心无秩序,自然过年无秩序,内心惶惶度日,自然过年也沦为一种形式。我期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越来越好,认真过年的同时,建构好自己内心的秩序,获得幸福的源动力,从而过了年更好的投入自己的事业。在这期间,攀比、拜金、欲望、虚荣都不再那么重要了,只要家里有个等你回家吃年夜饭的人,你还有条件过一个让自己彻底安心的新年。

时间会解决一切事情,唯有人与人的关系时不我待,所以面对亲人且行且珍惜,而且要认真的珍惜。过年的快乐,是我们在商业化缤纷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到的那份久违的的精神归宿。

我建议你:

1、一定要拍一张全家福

2、给七十岁以上老人包个长寿红包

3、给小朋友买一套学习的礼物

4、完善流程,与爱的人一起参与过年的每个流程

5、陪父母看电视,或一部电影

6、用照相机抓拍流程的十个瞬间,能录像最好录上一段

7、大年三十晚上,把手机静置放在一旁三个小时,这一年抽出三小时认真陪爸妈,哪怕只是吃一段饭,看几个槽点节目,也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微信红包买不来回忆。

但愿人长久,这样做,焉能不快乐。

(完)

作者简介,大熊,艺术评论,独立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