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天下小粮仓 2021-05-30

一. 福建地市区划的历史沿革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宋 福建路区划

福建又常被称为八闽,这种说法的来源,始于北宋,其时置福建路,分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这里的州、军和后来的府,类似今天的地区概念,由此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

其后,明朝时在上述区划大致不变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福宁州,称之为九府: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福宁州。清朝基本承袭明朝旧制。注意看,这时候的行政区域已经和今天的福建九地市基本延续相传了。不变和变化之处大致如下:

大体不变的:

福州、泉州、漳州,大致保留了今天的范围;

汀州,宋明称呼不变,基本也划入了今天龙岩地区范围;

兴化,宋明称呼不变,只是改军为府,对应现在的莆田地区范围;

福宁州,大致就是今天的宁德地区范畴,大家从福安、宁德去理解福宁州称呼就了然了。

两个变化较大的区域:

1.南平地区:南平地区属于有加有减的变化——建宁(建州)和邵武从原来属于平级的区划归入了今天的南平地区,属于加的部分;减的则是原来明清时延平府管辖的将乐、沙县、永安、尤溪、大田归入了今天的三明地区。

2.三明地区:在宋和明清时作为地区级行政区域都没出现的新地名,除了继承前面介绍的原属延平府的将乐、沙县、永安、尤溪、大田外,三明还承接了原属邵武府的建宁、泰宁;原属汀州府的宁化、清流、明溪。(关于这部分的历史变迁,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参阅之前我写的另一篇文章 “”)

也就是说,今天的南平地区,实际上集合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对稳定的(自宋至明清时)三个府的部分区县: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如果按区域面积计算的话,最大面积部分反而不是来自于延平府(大部分归入了新的三明地区),而是以建宁府(建州)为主的区域。所以,今天我们理解的南平(对应明清时期的延平府),其内涵实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我称之为“重装南平”的缘故。

是不是很惊讶啊,惊讶就对了。这也是建国后,南平地区政府所在地不停地在延平和建阳之间变来变去的原因所在吧。本轮的南平市府从延平区迁往建阳区,只是前述变化的又一次体现而已:)查询资料所得,建国后历次变动如下:

延平和建阳分别作为平级的地区级政府驻地:1951-1956;

延平作为地区级政府驻地,建阳作为辖区范围县域:1956-1970;1989-2014;

建阳作为地区级政府驻地,延平作为辖区范围县域:1971-1988;2014-

本文阐述这些历史沿革,并不是对延平和建阳到底哪个该作为南平的政治中心进行评价,而是希望通过梳理地理因素、历史沿革、人文经济角度,帮助读者尝试去认知这种变化背后的知识和相应的缘由。“重装”不是贬义词,是基于发展需要,对自然禀赋和生产力要素进行新的整合,以更好的促进区域发展。同时“重装”也意味着南平具备更多元化的文化流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我们对南平地区的理解不应该局限于旧延平府这个范畴,而是继承了福建发展历史过程中三个重要的区域建州、延平、邵武主体,这在福建范畴内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多元化和传承范例。

二. 南平作为地区级行政区域的沿革

在上节中我们给出了定义:对南平地区的理解,本就不该局限于延平府这个范畴,而是作为继承建州、延平、邵武三个重要历史区域主体传承的更广的大南平概念。那么,介绍南平地区历史沿革,自然也就应该同时包涵这三地的变迁,可以归纳如下: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唐 福建区划图 现南平区域大致单独存在建州这一地区

宋之前:建州作为开发最早的闽地,是今天南平地区的代表。这和福建所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中央王朝在北,福建由于大山阻隔,开发顺序自然遵循从北往南的序列。而一直到工业革命到来后,在桥梁隧道技术取得突破前,水力运输一直是作为沟通不同区域大规模人员物质交往的主要交通方式。建州所在的区域基于建溪水系,提供了自赣入闽后顺流而下的便利条件;另一条通道是从经浦城的仙霞古道入闽。期间邵武也是基于此因素发展起来——由赣入闽的另一主要通道:杉关,而后沿富屯溪水系顺流而下。而延平则处于更南部分,当区域开发进入到闽江中下游时它的作用才逐渐显现:作为沙溪、富屯溪、建溪汇流闽江的节点。所以按开发程度,此时期的排序为:建州、(邵武、延平都还是所属县级概念)。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明 福建区划图:延平、建州、邵武 三府并列

宋至明清时期:随着福建境内的开发逐渐深入更南区域,延平、建州、邵武一直是作为同级的区划中心并存。时间越往后,如前所述,延平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因为整个闽东北的重心从原来的建州转往福州,作为承当闽江上游和中下游衔接角色的延平,份量越来越重要——清代开始设立的延建邵道(是不是类似今天的南平地区概念),驻地南平(约等于今天的延平区)。此时期的排序:三者并立,延平府的重要性越往后期越强。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今天的南平地区示意图

建国后时期:1956年,延续多年的三府并立格局被合并替代。新的南平地区集合了原三府区域,形成今天新的南平地区(中间伴随因为福建省发展重工业需要成立三明地区而划走的延平区大部分县域)。随着近现代道路和铁路技术的出现,逐渐替代水力运输成为主流的交通运输方式。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鹰厦线于1958年1月3日全线通车运营,加上之后修建的来福铁路(来舟至福州),此阶段南平的角色更加的得到加强。而随着更先进的高速公路及动车高铁时代到来,这种地理因素又发生了变化。此时期的排序:延平和建阳(替代原来建瓯角色)交替发挥作用。

三.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所以如果我们用足够长的时间来看待闽北大地上千年的变迁,就会明白,今天的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直存在变化。如果仅仅以近数十年的眼光看待之,就偏于局限了。

其背后因素就是——区域发展需要,不同历史阶段基于地理因素的资源禀赋及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目的是为了区域内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狭隘理解成瞎折腾。当然,未来还会如何变化,谁也不敢说,因为进入近现代后,科学技术的进步节奏越来越快,作为福建省九地市面积最大的南平地区,随着人文、技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会不会再发生新的变化,都有可能!

“重装南平”: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南平市各区县

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

作为曾经在南平市顺昌县洋口镇呆过一段时间的我,衷心祝福南平地区不管如何变化,发展的越来越好,人民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争执无意义,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让它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更看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