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少要什么样的家庭条件,才能够单凭努力就上985、211?

 昵称VXyCk 2021-05-30

我的教子心得

犬子上交本硕,CMU博士。回顾孩子求学成长历程,个人感受是:失败的教子都是相似的,成功的教子各有各的成功。虽然无法复制,但有些许警示作用。

陪伴——孩提时代的最紧要务。

我与妻从参加工作起,就在本镇小学教书。其间,同事调动、南下、北上,换了好几轮,我们主观无申请,客观无调动,免除了孩子因年龄小,适应能力不足带来的转学折腾。小学到初中一路陪伴,把自己朴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人生底色深深烙进孩子身心,使之表现为动静协和,心理纯正,习惯优良,不甘人后。此种状态不及一部分孩子狡猾,也不是另一部分的幼稚,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心强大,堪为一生奠基。一切全赖陪伴之功,无需额外费力。后来的事实完全印证了孩提时代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是22年,与其全程为之揪心抓狂,不如开篇使之赢得自觉,养成习惯。

低调——少年时代的最好教案。

有孩提时养成的优良品性,加上同父母一样不事张扬,孩子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最低跌到127名,我们也没有大呼小叫——淡定来自于自信,万变不离其宗。初中毕业因没有刻意追求,错过省重点高中实验班预录。中考前夕渐入佳境,全镇前10。当时我在偏远的片中学,同事议论镇中学某孩子进步超快,谁家的?我的低调若此。孩子中考全镇第一,全县第3,此前没考过全镇第一,这一成绩看似偶然,实为必然。接下来进高中,考虑孩子只14岁,打算不去省重点,就近留县一中就读,还可获新生奖5000元。我们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可他一句“考哪哪读!”令我们警醒且高兴,于是去市里就读。这是初中三年孩子一路低调的一次高调。高中三年成绩稳定,保持班级第一,年级前20,最终高考年级15名,全省253名,顺利进入上交。这个结果,来自孩子低调基础上的苦读和苦读基础上的低调。

参与——青年时代的最好守望。

孩子迈入大学,如果父母因为不懂,帮不上忙,就认为自己角色扮演大功告成,一切由他去,是错误的。一路走来,一路守望,父母谈何缺位?空洞的守望是苦味的,有物的守望是甜味的。回想起来,孩子入大学第一天我就关注高数A与高数C的差别,大二开始访问老家周边我的往届高足和海外达人,涉及保研、出国等话题。没错,这都是孩子的事,与我何干?我的考虑,闲着也是闲着,万一孩子忙疏忽了呢?未雨绸缪是我的基本思路。附近有学兄保研清华后悔,考入复旦读研退学,这些复杂经历,使孩子更清楚自己的路;没有与海外学长的对话,孩子会在大三赴法留学——事实上对于我的孩子来说,那是条弯路。与孩子自己潜心学业、广泛涉猎相比,父母的协助起的作用可能还不到1%,却不可或缺。你的参与,其核心意义不在协助本身,而在恰到好处的分享与点赞,从而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当孩子取得突出学业成就的那一刻,最想急于告诉之人,是自己的父母,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大和谐。

周围许多人抱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如风筝断了线,担心却又无奈,就是因为介入不够。不少孩子历经12载寒窗,特别是高考磨难,进入大学头两年彻底放飞自我,看似应该,实为“自残”——失去本科4年最紧要的头两年,后头的毕业、找工作、深造,都会陷入被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