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社村

 木香草堂 2021-05-30

舍位于无锡西北的玉祁镇,是无锡十个上了古村落保护名录的村庄之一。九十九间半和薛子瑜故居就座落在此,但现在已占为工厂,还未被修复。

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村,2012年出现在住建部等公布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上。它最早称吕舍,因南宋官员吕文缨在此筑草舍命名。后礼舍薛氏一族绵延昌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兴建街市,定名礼社。

礼舍古村形成于明代中叶,至清初形成村落的基本格局。这里以前河网交错、码头林立,是江南明清时期著名的商业集散地。现在这条河道是一条死河道,已与外面的河道不相通了。

礼舍老街长200余米、宽3米多,原街面以青砖“人”字形侧驳而成,共12行,街面下为半人高的排水阴沟,后来青砖路面上浇了一层水泥。老街修复后,老街面已“重见天日”。老街的排水设计十分巧妙,街中段略高并向北稍弯,人称“龙形街”。雨后,“龙背”的积水都会分别向首尾两头流。而“龙首”也就是东街口有一个水池。据说,周围13条河的水都通到这里,池水取之不尽,可惜现在大部分河口已被堵塞,这次修复也将进行全面疏通。“龙尾”也就是街西有薛家浜,与外河、唐平湖构通,过去已被填没,这次修复老街,已把河浜挖开,人们仍可看到原汁原味的金山石驳岸和老码头。

解放前,礼舍街的两侧集中居住着62个半乡绅地主,其中90%以上为薛氏一族。为光耀门庭、显示气派,门楣上均题上堂名,如永善堂、居善堂、敬义堂、慎修堂、一乐堂等共二十四家。

位于西街口的薛氏义庄为薛景达仰慕范仲淹在建范氏义庄的善举,仿置义田数百亩,立规伟子,善继此志,至乾隆末年(1795年)建成,其时有良田1350亩。现在义庄改成了幼儿园,但规范与格局犹在,第一进门厅依旧保存,依稀可辨旧时风貌。

薛愚泉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倡建的永善堂,现位于西街的菜场内,据称,永善堂四进两侧厢、三院一甬道之建筑,占地900余平方米,是当时薛氏大族救济贫民的所在。

水龙宫是老街救火会的俗称,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也位于西街街口,现在是老年之家,设施条件十分简陋,村里的老人们正乐呵呵地搓着麻将,或坐在一台小彩电前看着电视。楼上空荡荡,有股尘埃味,只有一长排乌漆门窗,隐约闪现着这座小洋楼旧时的风采。

老街195号的秦家大院是在老街上看到的最令人惊叹的建筑。据说这里是著名画家秦古柳的出生地。邻居60岁的薛元丰讲述了秦家大院的历史。据他说,这里前后共有八进,上世纪60年代拆掉了四进,以现仅存的四进看,进深就达到500米,可见当年的院落深深。老薛说,秦家是官宦人家出身,当年拆房时从第五进中还拆出了一副金骨牌,就拿现存的方砖楼看,也是江南一带少有的建筑。而今的大院已是一副衰败景象,但残留的石库门、花墙、备弄,天井里散落的旧石墩,后院寂寞的古井圈,依旧显露着这座建筑曾有的大气辉煌。

礼舍的工商业起步较早,1892年,薛立夫率先设立“公昌”茧行,以后促成玉祁等地发展茧行13家,随后有薛子瑜倡导群众参股向日本购买无锡地区第一部自动化烘茧设备。1916年,礼舍就有织布机300余台,平均每2户一台,翌年又添织袜机,手工业工场颇兴。1917年,礼舍地主合资购买机器水车一台,被薛暮桥著文赞为“实农业机械之先声”,5年后购置碾米机3台,开办粮食加工厂。1923年,薛克勤、薛学坤等发起创办“竞明电气会社”(俗称电厂),电厂供电后,薛克勤把无声电影及自己摄制的家乡风光片拿到礼舍放映。1930年,礼舍街设立农民银行、电话局等……这件件桩桩,在当时可谓福荫乡里,开化一方。

礼舍老街的布局比较简洁,3米宽的青砖路,两边是修旧如旧的民房,普遍是二到三进。晚清风格的木栅花窗前,大红灯笼挂在各家各户的屋檐下,整齐划一。冬日的阳光下,古街上踱步的行人笃笃悠悠,远远看到熟人,便眯起眼用软软的吴语热情地打招呼。

人文魅影,运河水之灵秀,礼舍地之富裕,给礼舍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人文资源极其丰厚。 据初步统计,二十世纪以来礼舍走出了

130位各界精英,平均30人中就走出了一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因而礼舍被称作“教授村”。

晚清时期就曾出现过薛仲吉、薛愚泉、薛佩苍、薛葆煌、薛子瑜、薛光铖等6名举人,23名秀才。

民国期间,“一门四博士”为乡民津津乐道。薛光鄂、薛光琦、薛光钊、薛光钺四兄弟分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分别出任国民政府检察院首席检察官、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教授、江苏省长公署参议。

新中国成立后,“两院四院士”又使这方故土流光溢彩。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暮桥、薛禹群,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薛禹胜,在我国科技经济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最值得自豪的是被经济学界称为“双子座”的孙冶芳和薛暮桥,这对叔伯兄弟,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有“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礼舍老家度过的,目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活跃和薛家地主集团的衰落,成为他们最初观察和思考社会经济问题的起点。薛暮桥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把有关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另外还有被誉为“国手神刀”的微雕工艺美术大师薛佛影,著名国画家秦古柳,著名医学专家薛邦祺,教育家薛仲华,女性教育家薛正;实业家薛明剑;中国消防器材的创始人薛震祥;两院院士秦伯益;原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薛禹谷等。

礼舍出怪人!礼舍出能人!礼舍出奇人!走进历史的礼舍,犹如走进有悖于时俗的另一方天地,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文化陶冶和兴办教育之风。1905年,薛氏三公(乃飞、永铭、福荣)引进西方教育理念,把薛氏义塾改办群智学堂,这比荣德生在无锡荣巷创办的公益学堂还早一年;接着薛寿祺等创办女子开明学堂。1912年起薛永铭共创办11所小学。1916年,薛寿祺等又筹办青城市新民图书馆,藏书1000余种近5000册,翌年,薛子安等集资建成新式洋楼一座归图书馆所有。1926年薛仲华创办玉祁境内第一所中学——立达中学 现改名为玉祁中学。

无锡非物质文化

舞龙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都有看花灯的习俗。“闹龙灯”也是元宵节上的重头戏。在锣鼓声中,龙灯昂首摇尾,蜿蜒游动,多由十多个壮汉举竿来回奔走,热闹非凡。舞龙灯祈福,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春节记忆。

龙舞之乡

说到龙灯,不得不说到“龙舞之乡”——无锡惠山区玉祁镇礼舍村。据介绍,在最辉煌的时候,“礼舍龙灯”可以拉出九条巨“龙”!

最近,玉祁街道礼社村举办了一次龙灯预演活动。礼社老街上两条巨龙在阳光照耀下,分外艳丽,一支99人组成的舞龙队舞动205米长的巨龙,场面恢弘。

在礼舍老街东头,有一桩古式建筑,门匾上有“九龙宫”三个字,也许还会以为这里古时候用来供奉神灵的,其实,这里就是村里放置龙灯的地方,但在礼舍村民的眼里,这些龙就是神灵,平时从里面拿出龙灯,也是毕恭毕敬地要说“请”出龙灯。

龙宫

早在几个月前,这里就已经热闹了起来,村里各位艺人在这里忙忙碌碌,制作着龙灯。

扎龙头

扎龙灯是个技术活,好不好看都在龙头。扎一个龙头需要很多竹子,耗时几个星期,其中龙灯的眼睛很重要,要做的活灵活现。做眼睛时先用篾做成一个圆形,再用纱布打好底,装潢金色的花边,糊上黑纸做成眼珠。再做两旁的龙耳与龙角,绷上布,用扎丝扎紧,要经得起甩动。

扎龙身

龙身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首先要做好每一个节子,然后进行组装。做节子要安装三根筋,其中两边二根筋,背上一根龙骨筋,慢慢地掰成六角型或三角型的花格子,再安装木头把子。龙尾与掰龙节子一样做工,只是要把尾巴掰成鱼的尾巴一样。

龙衣缝制也很讲究,先把不了涂上需要的颜色,以前都是手工画龙鳞,现在采用丝网印刷的技术,制作的效果更佳漂亮,最后装饰龙鳍、龙飘,其中蕴含了绘画、剪纸等技艺。

要想让一条用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的龙舞动起来,还是需要技术和体力的。持“夜明珠”队员不仅要熟记整个节目的套路,而且要引导龙头乃至龙身的套路动作;“龙头”队员要紧跟“夜明珠”的引导,龙头始终要与“夜明珠”保持在七、八寸左右的距离,还要时刻注意后面队员是否跟着自己;“龙尾”队员则既要顺着前面队员的引导,还要将“龙尾”舞得好看、有形。这几个主要部分舞好了,龙的表现力就可展示出来,于是,时而腾跃,时而流动,时而盘起,时而穿花,套路甚多,舞出来的龙就如活的一样。

礼舍龙灯的耍法有多种,已形成近60个套路,及十几个新颖的艺术造型,其中,“螺旋翻滚”、“塔盘”、“中”字、“国”字、“龙”字造型、“蹲躺舞龙”、“卧龙飞腾”、“高龙门”等造型属于玉祁“礼舍龙灯”特有。

“礼舍龙灯”这一民间艺术在玉祁地区已流传上百年,深受当地农民百姓的喜爱,每逢佳节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都自发组织龙队走村串巷“调龙灯”,舞龙技艺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乡村农民舞龙队伍中的佼佼者。

二十多年来,玉祁礼社舞龙队有过很多令队员们骄傲的成绩,多次参加无锡市、江苏省和全国性龙舞大赛;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元宵节大型文艺活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型游园文艺晚会和广场民舞、鼓乐专场演出、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十三届江苏省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九龙腾飞”等大型活动,在当地每年都要参与各类活动舞龙几十次。

龙腾盛世

殷切希望新的一年里

风调雨顺

和睦安宁

幸福美满

11月5日,碧空万里、艳阳高照,在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礼社村,男女老少齐聚礼社九龙宫和礼社老街,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犹如过节般一样喜庆。就在这一天,玉祁礼社村迎来了惠山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祁龙舞”的数字化保护拍摄工作。

玉祁礼社老街人潮涌动

巨龙翻滚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11月5日,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非遗保护中心、惠山区文体局指导,玉祁街道文体站配合,市偶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拍摄,对“玉祁龙舞”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保护拍摄工作。

上午8时,礼社九龙宫广场,大家都为拍摄准备工作紧张的忙碌着。惠山区文体局文保办主任吕春荣与玉祁龙灯队队长吕武密切沟通交流,不断商讨舞龙方案,并提出诸多建议,以确保舞龙表演万无一失。玉祁街道文体站副站长石群峰协同城管部门一道,维护现场交通秩序,以确保整个拍摄过程安全有序。

这次的数字化保护拍摄,无锡市偶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共动用了2架无人机,5台摄像机,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了拍摄。礼社龙灯队则动用了140余人参与了黄龙、青龙、205米长龙的舞龙表演。

上午9时,随着锣鼓声响起,拍摄准时开始。伴着阵阵欢呼声和鼓掌声,黄龙率先出场,龙灯队员举着黄龙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并且摆出了礼社龙灯队首创、被中国龙狮协会定为规定套路的“中国龙三字”造型。紧接着,黄青两龙出场,双龙追着龙珠进行绕阵、穿阵表演,或龙尾缠绕、龙头相碰,或龙头缠绕、龙尾甩动,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下午1时,“玉祁龙舞”最具代表性的205米长巨龙在礼社老街取景拍摄。巨龙在一扁担宽的街道上辗转腾挪,伴着喧天的锣鼓声和观众的欢呼声,100多名舞龙队员随着龙珠上下翻滚,似游龙戏水、似飞龙在天、似龙腾虎跃、似龙盘凤舞。随着金龙舞动,龙头、龙身、龙尾前后相接,长龙在龙珠的引导下,奔腾而起。

下午4时,“玉祁龙舞’’205米长龙部分数字化保护拍摄圆满落下帷幕,整整一天的拍摄工作在各方的前期精心准备下顺利有序的完成,拍摄方负责人表示,“玉祁龙舞”的数字化保护拍摄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整个拍摄过程顺利圆满、气氛热烈、场面宏大震撼、效果远超预期,将会是一部非常精彩珍贵的非遗纪录片。

来源:筑梦乡村、无锡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无锡旅游局

编辑 |合作 花哥

—广告投放—

137714886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