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最不容错过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齐帆齐 2021-05-30

我用两天时间刷完了《觉醒年代》这部剧,真是心潮澎湃,激荡人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

原来民国不只是风花雪月的八卦故事呀!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激情飞扬,为了革命事业,全身心地付出了满腔的热情和生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前辈们的付出。

对于历史盲的我,看了这部剧才算大致明白五四运动前后的一些历史知识,普及了党史,以及什么叫主义?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由来等等。

《觉醒年代》中鲁迅先生这样评价五四运动:这一个月,我看到了中国的脊梁,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效应已经显现了,东亚雄狮正在觉醒,那么接下来要打掉国民性中逆来顺受的奴性,让他脱胎换骨!

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精神: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01

看《觉醒年代》这部剧时,还有个深切感受,安徽人在这部剧里很有存在感,台词里面有提到安徽的绩溪(胡适先生的老家),安徽安庆(陈独秀故乡),有多次提到桐城派,剧中的高一涵,汪柏棠、陈乔年、陈延年,汪孟邹等等都是安徽人,全剧充满了鲜明的安徽文化烙印特色。

这部剧是2021年开年大戏,是庆祝。这是社会的主旋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声音,肯定了在新文化运动中数位皖人以及其他革命先驱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开启民智,启发思想,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后面的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的铺垫。

这部剧中的台词,摄影构图、演技,艺术效果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感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这是近几年看到最好的主旋律电视剧,希望有更多类似题材的优秀作品出现。

我以前只知道安庆怀宁有一个独秀园,每次去安庆经过看到那几个字,合肥有乔延路。看到这部《觉醒年代》真正明白了他们有过怎样的付出,什么叫伟大精神,他们考虑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为国家,一心想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中。

(网图侵删)

如果没有前辈们如此的奋起搞革命,我们今天会是在哪里?那时候吃人血馒头,到处饿死的,卖儿卖女的,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不可思议的事,但那却是真实存在的生活场景。

我更喜欢剧中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他们从小自律懂事,品德高尚,眼神纯净,信仰坚定。陈延年去世时才29岁,时任江苏省省长,即使被被铺仍不肯向反动派下跪屈服,最后在敌人的乱刀中被活活砍死。(其他资料说是被吴稚晖出卖)

陈乔年去世时才26岁,被捕后身份暴露,同样坚强不屈,死在了反动派的手里。乔年曾对难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在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中生活吧!……”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他们兄弟俩完全继承了陈独秀的高贵伟大品质,甚至有人说陈延年的胆魄超过其父亲。父子三人,一门忠烈,他们都是为革命作出了自我的牺牲,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没能看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日子。

过去,我们只是在文字中在课本上读一读所谓的伟大精神,没有太深刻的感触,而电视剧以直观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震撼,有身临其境之感。

(网图侵删)

《觉醒年代》中毛泽东出场的时候,非常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周边路上有人在卖孩子,军阀的马车策马而过,毛泽东抱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主编的一摞《新青年》杂志,目光坚定地在雨中奔跑,眼神清澈坚定,仿佛已看到了希望之光。

鲁迅出场的时候,他在认真地刻碑,而身后有很多人在抢热血沾馒头吃,无辜学生被杀死,围观的人们麻木而冷漠,这也是他小说《药》中的一幕。

本剧主以办《新青年》杂志为故事线索,他们经过杂志传播宣传,把全国各地的学校先进知识分子筛选到一起,如湖南的毛泽东、天津的周恩来,上海的一些积极分子等。文字自古是链接同频圈子的最好武器,文化永远是政治的向导。

在那样一个混乱,人民麻木冷漠的年代,需要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出现,他们是最先觉醒的一群人。如主办《新青年》和被其影响的一班知识分子,他们多数人后来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陈独秀率先研究俄国的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纷繁复杂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指导方向,让工人农民阶级觉醒参与运动,很快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命运,甚至影响了世界。

(网图侵删)

我常常听到后人对前人的所作所为指指点点,好像自己比他们英明神武,其实如果咱们生在那个年代,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是个路人甲,还是那个挨饿受冻逃荒的人,我们是否也能像这些先烈们那样勇敢无畏,我们是否敢站出来参与革命,是否愿意舍小家为大家……

当时有人信奉无政府主义,有人想返古保皇,有人信奉实验主义,剧中胡适先生说社会主义的发源地德国自己不实行社会主义,行不通啊!怎么知道中国就能行呢?怎么就肯定俄国的十月革命会是中国的榜样呢?……

大家都在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出路,寻找一个思想指引,但是谁也不知道哪条路绝对是正确的,难免有各种思想火花的碰撞,各种争论抬杠,而新的思想就是在争论中进步的。

《教父》有段话:那些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懂本质的人,注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第一届共产党员们,他们就是最先看透事物本质,最先觉醒的人群,他们大多都受了高等教育,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几位创始人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研究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他们随时愿意为革命而牺牲自己。

我从小记事起,奶奶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们这一朝人真要好好感谢党,你们是享了党的福啊!看到这部《觉醒年代》更加明白了这其中的深切含义呀!

(网图侵删)

剧中的外交事务主任的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教育部部长傅增湘等人,因不满一些处事方式,愤然辞职,不愿意与背信弃义的政府同流合污。

民国外交部部长汪柏棠,他一直积极支持北大蔡元培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他为蔡校长出过很多妙点子,帮其度过难关。蔡元培在北大的十年,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也离不开他们的合力帮助。

在过去很多人的心目中,认为签约了不平等条约的那个人就是“卖国贼”,看《觉醒年代》关于政府同意要签约巴黎和约,才知道外交专员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即便用尽了所有办法,但有个无能的政府施加压力,几个外交专员又能如何?所谓弱国无外交。

剧中几位外交官已经做好血洒巴黎的准备,那几个场景演绎得特别让人动容。后来在国内各方的努力下,实现了拒签,这也是五四运动带来的积极效果。

(网图侵删)

整本剧最经典难忘的镜头位,1920年2月,为躲避北洋当局迫害,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秘密去上海。时值隆冬,他们路过天津海河,看到沿岸饥民遍野,衣衫不整,奄奄一息,陈独秀伏地嚎啕痛哭,李大钊无声落泪。

那一刻,他们动起建党的决心,打算要尽快成立党组织要推翻军阀,他们对所有同胞宣誓,要推翻旧社会,让工人农民当家作主,让更多的人民觉醒起来,不再这样猪狗不如的生活。

于是有了1921年7月那个日子,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为核心的创始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党成为我国的唯一核心领导组织至今。

02

关于新旧文化:

白话文的主要推动者,胡适先生、陈独秀、鲁迅、在看到剧中人物为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争辩中,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辜鸿铭,黄侃、申叔虽然他们平常争执,在真正大事的时候,他们也都是非常爱国,不会出卖自己的学生,不会只贪图眼前的个人利益,君子和而不同,让我们看到了民国社会对文化的包容性。

我脑海里想起了在作协培训时,传统文学与网络作者的激烈辩论与对峙,记得我们省的有个作协会员说了一句话,说不定100年后,200年后,后人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网络文学。如同白话文与文言文,肯定是白话文的受众传播力更广。

我们这个辩论是在2019年了,据说在2010年以前,每个省的作协只要开会培训,关于传统与网络作者必定吵得不可开交,而事实证明网络文学每年以倍增式的速度蓬勃发展。

如果固步自封,不接受网络的传播方式,不经营网络写作平台,只会越写越销声匿迹,路越走越窄,这是残酷的事实(除非本就是名家)。

(网图侵删)

我们现在所看的传统文学的书,作者本身是多年前已出名的名家,有几人买了新人的作品看呢?除非是朋友推荐或者自己在某个平台认识的作者。如果每个读者都不买新人的传统文学作品,那他们又如何生存呢?又如何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是扎心又尴尬的现实问题。

我更想说,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最重要的是作品的质量,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学习蔡元培校长兼容的精神。

我经常在文章里提到,我们要在文学梦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我认为自己属于中间派的那类作者。

我在网络写作以来的五年多,亲眼见到很多文采斐然,笔力老道的传统作者,写着写着就看不见身影了,我曾看到湖北的某位自称是国家一级作家的老作者,获得过多少奖,发表过不少文章,(文字有配图)他说自己是如何在新媒体没有存在感,愤而离开网络,离开某大自媒体平台。

其实这位作者还是幸运的,他已经在纸媒时代得到了许多认可,而有些有些作者没能享受到传统文学的红利,也没能在新媒体时代积极拥抱趋势。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在趋势面前又有几人能斗得过?

《觉醒年代》剧有句台词形容辜鸿铭:“逆流而上的卫道士。”

(网图侵删)

我相信,反对网络文学的人并也并不是说网络文学不好,而是说那些少数凑字的水文和价值观不正的作品,毕竟网络平台没有过去专业编辑的严格审核,是人都可以注册发表文章;

反动传统文学的人也并不是反动文学本身,而是说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网络新媒体时代,思维固化的较多。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自媒体大咖还是网络作者们,可以说个个都是因为公众号体量大或者是符合某个平台的调性,有幸在某平台崛起,再同步其他平台,于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据说仅仅阅文集团下的中国起点网就有700万作者,还有其他中小网文平台,再加上全国千万的公众号作者,以及各大媒体平台的作者,总数量几千万。

如果完全靠情怀,靠文字本身,没有任何运营思维,谁又知道呢?好的文字,好的内容,加上网感和商业思维,才能形成正向循环,有时还要点运气。

只要文字本身是正能量,有真情、有力量、主题思想正确,不管题材是宏大还是微小,不管是网络还是传统,不管写得成熟还是拙劣,我们不应该排斥,我们要学习蔡元培先生对于新旧文化要有兼容的心态精神,尊重每一位努力写文的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但文学永远不会死亡。读书写作是永远最值得坚持的事情,有百益而无一害,不管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写作本身就已经是对写作者最好的回报。

在我们现在这样的和平时代,“写作者首先要政治正确”,这是线下培训时,中国作协副主席白老师对我们讲的话。

(网图侵删)

《觉醒年代》里提到好几次桐城派,我就是安徽桐城人,但是我对桐城派那种有文言文体的文章看得很吃力,放到现在估计根本就没啥读者,但是在清朝时期,桐城派的文化影响极大,雄霸了文坛200多年,当时流行一句话:“天下文章皆出桐城乎。”

所以我们桐城被世人称为“文都”,桐城是淮河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这部剧中有个场景陈独秀上木楼的时候,吃着花生米,开心地唱着黄梅戏:“丢了一颗籽,发了一颗芽……”让我觉得无比亲切,这应该是安庆人共同的感受吧!

陈独秀在剧里有段精彩的回答:

“纵观世界各国的历史,新文化的发展都有这个过程,革新派和保守派是相对的,今日的保守派,从前可能也是革新派,今日的革新派,将来也许会变成保守派。

世界进化的大流,倘若没有止境,那么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抗争,也便没有止期。即使再过一百万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界终究是革新和保守的抗争之世界。这是辩证的历史观!”

《觉醒年代》是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单位深度参与,共同打造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

在中国共产党看《觉醒年代》真的是非常有意义,让我们年轻一代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这部剧中能让我们有新的“觉醒”,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都能看一看……

(网图侵删)

剧中人物经典台词: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1916年《青春》李大钊

倘政府不愿和平,不完全听从市民之希望,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

——1919年《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1919年《湘江评论》毛泽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