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文,你需要知道哪些常识——《文言浅说》阅读札记

 新用户64325103 2021-05-31
パプリカ Foorin - パプリカ

春节放假,火车上。偶尔能听到几句东北口音,因为赶上了武汉新型肺炎病毒,所以大家都很默契地戴上了口罩,车厢相对往年自然就很安静了。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读一本小书。于是,我想说说这本《文言浅说》

照例,先看看这本书的基本信息。作者瞿蜕园、周紫宜,前者是现代史学家,出身望族,曾被聘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译所特约编辑;后者是位才女,人称“金闺国士”“再世易安”,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艺坛,与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齐名。我读书太少,这两位名人于我而言都很陌生。根据书中所收俞汝捷的序(写在前面),他们先是合写了《学诗浅说》,之后又合著了《文言浅说》,都属于普及读物。

Image
《文言浅说》封面

此次这两种书都被纳入了“小书馆”,体现了这套丛书独特的编选特色,“不限门类,不限年代,不限国家,只要有文化的积淀,可喜的文字,阅读的趣味,未出版或虽已出版但市面上版本极少,又或者已绝版多年的小书,均为'小书馆’所收之范围”(编辑者言)。出版人有心推出这种冷僻书,实为不俗。
Image
《文言浅说》版权页。全书阅读时长5小时。

《文言浅说》是一本很实用的小书,它不仅教人以常识,介绍了古文的发展历史,而且授人以文法和学习要点,结合古文句例和文言范例,真切感受古文的文法特点和体裁风格。其实,在作者看来,古文文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助词的使用上在不同的语境下,助词表达了相应的语气,从而传达某种曲折的意思。理解这一点,对于学习古文文法是至关重要的。
回想一下,我是最喜欢第四章的,这里讲到学习文言的要点,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初学文言时,最好多注意时代较近的。
2.学习文言要注意三项,分别是虚字(助词)的使用,整篇的结构,字眼、词藻、典故等。
3.读文章,要学会借助虚词摸清文章的转折层次;可采用“勾股”方法,“将该分段落的地方作一小画,表示以上是一段,以下另换一意”(第100页)。
4.多多接触文言,才能知晓用词是否合适,掌握常用典故,达到文言创作的要求(如同样的字不宜一用再用,必须变换一些)。
5.初学者要多读书,训练快读的能力,尽量用高速度阅读,短期内发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以后读其他书也能有所巩固;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就“听其滑过”。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书为我用而不至我为书用”(第103页)。
6.练习文言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可参考陆游的《入蜀记》。

关于读书,作者瞿蜕园有不少高见,书中前序里有提及:

约在1960年前后,蜕老应我(俞汝捷)所请,曾随手用毛笔宣纸写下一份国学入门提纲,主要谈的就是读书问题。他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是一切学问总钥,必须翻阅”。他从“五经”谈到《说文》,兼及书法;又从《史记》《汉书》谈到《资治通鉴》及胡注;又说“稍暇则宜略观《文选》,方知文章流俗以及修词使事之法,有可诵读者,能上口一二篇最好”;然后又谈到“子部之书”,谈到“诗词之属”。而在提纲的最后一段,更明确地以“高速度”相激励。

俞先生将这份提纲的末段抄录下来,“学问要识门径,既得门径,要能博观约取,以高速度猎取知识,以敏锐眼光把住关键,即无往而不利矣”“博观约取”,就是要博览群书,并能够从海量的知识中把握住关键的信息,有所收获。
这样的见解,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现在中小学教育都在强调课外阅读,就自己的读书经历而言,其实青少年时期还是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为了考试而只读参考书上的“摘要”“人物特色”要不得,为了读书而闷起头来读全本也要不得,那应该怎么办?可以适当参考一下古人的读书法,读一些大部头名著的节选本。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课外阅读也可以用听有声书、看改编表演等形式,慢慢地就能产生读书的兴趣,这样才回过头看书,还会有一些画面感,会有意思些。此外,文本也很重要。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要求读《红楼梦》,读《骆驼祥子》,可当时的我没有人生经历,无法真正读懂这些书。现在想想,这样的书单是不是应该改改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