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年代山东莒县境内存在的边连县

 海曲上人 2021-05-31

1、莒临边县

  莒临边,即莒县、临沂两县的毗连地区。

  1941年3月,日伪军“扫荡”沂蒙临费抗日根据地以后,增设了汤头、茶山、李官、半程等17个据点,构筑了西自费县东北的箕山、东到临沂东北的林子,约130华里的3条封锁线,企图封锁沂河,切断鲁中、鲁南的联系,以实现其打通临蒙、台潍及沂水通至临沂城的公路,并分割中共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交通线之迷梦。是时,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二旅各一部,乘日伪军立足未稳,从3月22日开始,分左、中、右3路,进行了反“扫荡”战役。八路军经5天的战斗,摧毁了日伪军安设的所有据点。是年11月,日军调集5万重兵,对沂蒙山抗日中心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大“扫荡”,这次大“扫荡”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严重损失。

  1942年春,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等领导机关转移到滨海地区,莒临边地区成为鲁中、滨海、鲁南地区的重要交通线。为保证省级机关与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正常联系,保证这里的交通线畅行无阻,以适应在日益恶化的艰苦环境里开展抗日运动,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坚持边沿区的斗争,向游击区、敌占区发展”的指示,中共滨海地委决定以莒中县的夏庄区(后改为苗蒋区)、莒南县的许口、汀水以及临沂县的汤头一带边邻地区,建立莒临边县。1942年9月,中共莒临边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成立,庄泽华任工委书记,王均任组织部长,唐升华任宣传部长,樊夫哉任敌工部长,丁旆三任武装科长兼武委会主任,庞桂珍任妇救会长,李知权任各救会长兼农救会长,卞立宪任青救会长。

  与此同时,莒临边办事处成立,卞子策任主任(因长期患病未到职),薛翰亭任副主任(主持办事处工作)。办事处下设民政科,杨建民任科长;财粮科,翟焕之任科长;公安局,卞墨林任局长;办事处秘书由赵洪三担任。

  莒临边县成立初,下辖苗蒋、汀水、许口、常沟4个区;1942年底建立了刘店区;1944年又开辟了汤河区。至此,全县共辖6个区,266个自然村。

  苗蒋区:书记唐升华(兼),后陈淑绥;区长薛彦武。

  汀水区:书记魏敬修,后张仲华;区长孙汉。

  许口区:书记汲子玉;区长李世华。

  常沟区:书记马绍仁、包培智(兼区长)。

  刘店区:书记马绍仁、魏敬修;区长王子修。

  汤河区:机构不健全。

  1943年秋,中共莒临边工委改称为中共莒临边县委;县委领导成员除唐升华去党校学习期间由尹仲言任宣传部长外,别无人事变动。莒临边办事处改为莒临边县政府,薛翰亭任县长。

2、莒北县

  1939年6月,日军第二次侵占莒城后,沿泰石路安设据点,将莒县抗日根据地分为两截。为适应当时的形势,中共山东一区党委第五地委决定,撤销中共莒县县委,建立中共莒南县委和莒北县委。7月,中共莒南县委成立,辖原莒县一、二、六区泰石路以南和七、八、九、十区的党组织。10月,中共莒北县委、县大队成立,辖原莒县一、二、六区泰石路以北和三、四、五区的党组织。开始由范景蘧任书记,范因病未到职,继由尚立斋任书记,吴镜任组织部长,李华任宣传兼民运部长,王新华任军事部长兼任县大队长,陈永洁任青年部长,王卓任妇女部长。县委下辖二、三、四、二三边区、四五边区5个分区委。

  二分区委书记:王新华

  三分区委书记:杨作舟

  四分区委书记:赵伯芳

  二三边区分区委书记:辛纯

  四五边区分区委书记:王伯泉

  1940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在莒北成立,莒北县大队升级编到九支队。是年5月,中共莒北县委决定撤销二三边分区委和四五边分区委,分别成立二、三、四、五分区委。二分区委书记王伯泉,三分区委书记杨子荣,四分区委书记胡先民,五分区委书记(不详)。

  是年春,八路军九支队在莒北乱起枪,滥罚款,触动了中上层人士的利益,加之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以汀沟于经武为首的莒北大地主乘机大肆造谣诬蔑,煽动群众,利用封建迷信组织“万仙会”,联合国民党及其军队进行反共反八路军活动。为避免无谓的伤亡,1940年底,中共党组织及所属的群众组织、八路军撤至泰石路以南,莒北全部为“万仙会”、国民党及其军队占领。是时,中共鲁中区第五地委决定撤销莒北县委。

  1941年夏,五地委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要善于深入敌后开展秘密工作”的指示,先后派白长洲、臧孝先、王伯泉、白登彩等到莒北敌占区开展工作。秋,中共莒北工作委员会成立,具体领导四、五两个区的工作,白长洲、王伯泉任委员。1943年春,刘特夫任莒北工委书记。

  1943年7月,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部撤离莒北。八路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一举收复了莒北广大地域。8月,中共莒北县委、县政府成立,刘特夫任县委书记,白长洲任副书记,王伯泉任宣传部长,杨子荣任敌工部长,白杰任秘书,王东年任县长。县委、县政府隶属中共滨北地委、滨北行署领导。是时,中共莒北工委亦宣布撤销。莒北县委、县政府成立,即在管辖区域内先后建立了桑园、石场、大石头、崮山、绪密、招贤、中至、管帅、淮河9个分区委、区公所。1945年7月,莒中县改称为莒县;10月,莒北县的石场、桑园、大石头、崮山、绪密、招贤6个区划归莒县。同时,莒诸边县撤销,原莒诸边县的太平、金墩、苑庄3个区划归莒北县。是时,莒北县委、县政府共辖6个分区委、区公所,驻地也由桑园、石场一带,迁至管帅一带。1947年4月,诸城县的荆山、贾悦、枳沟3个区划归莒北县。是时,莒北县下辖9个分区委、区公所,583个村,55164户251382人;实耕地920613亩(市亩,下同),非耕地39002亩。1949年底,莒北县撤销,淮河、管帅、中至3个区划归五莲县;枳沟、贾悦、荆山、清河、太平、金墩6个区划归诸城县。

战争年代山东莒县境内存在的边连县

3.莒诸边县

  1942年夏,八路军鲁中一军分区派部分部队到石埠子一带开辟工作。

  1943年夏,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部自沂鲁、诸日莒一带山区撤退。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抓住这一重要历史先机,部署了与敌伪争夺这两处战略要地的战役。战役于7月初开始,八路军滨海军区十三团及六团1个营于7月5日越过泰石公路,先后占领了街头、石场、松柏林等地,至14日全部控制了东北军孙焕彩部盘踞的诸、日、莒地区。国民党山东第三督察专员张里元率部西窜。7月28日,十三团两个营越过台潍公路进入莒诸边地区,配合鲁中部队作战,讨伐了伪鲁东剿共司令厉文礼部,并击毙了一贯坚持反共通敌、制造“太和惨案”的罪魁秦启荣。经过7、8两个月的作战,八路军在沂鲁山区与莒日诸山区获得了重大胜利。1943年秋,中共莒沂边工委成立,王东年任书记,白长洲任副书记,工委隶属鲁中区党委莒沂安工委领导。莒沂边工委成立后,由王东年率领的30余名工作人员组成武工队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沿渠河岸向东发展,并推动了伪莒县五区队起义,成立了莒沂边支队,王东年任支队长,凌初生任副支队长,白长洲任政治部主任。支队成立不久,即开辟了石埠子一带的十几个村庄。9月中旬,中共滨北地委决定,以莒北县之台潍公路以北地区建立莒诸边县。9月下旬,中共莒诸边县委、县政府、县大队成立,于应龙任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白长洲任副书记,王伯泉任委员,王东年任县长兼任县大队长。县委、县政府建立后,即建立了太平、荆山两个分区委、区公所。莒诸边县委、县府分别隶属于中共滨北地委、滨北专署。

  1944年8月,莒诸边县独立营成立,县委书记于应龙兼任独立营政委,赵志德任独立营营长,李矩任政治部主任。该部于1945年冬升级为滨北独立一团。1945年6月,莒诸边县参议会成立,经民主选举杨福恒任参议长,王翔千、杨调武任副参议长。

  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根据地逐渐扩大,莒诸边县又建立了金墩、贾悦、淮河、相州、潍北、城北、苑庄7个区。至1945年9月,全县共辖9个分区委、区公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抽调大批干部支援新解放区,中共滨海区一地委、一专署决定撤销莒诸边县建置。1945年10月,莒诸边县撤销,原莒诸边县之太平、金墩、苑庄3个区划归莒北县;原莒诸边县的荆山、贾悦、淮河、相州、潍北、城北6个区划归诸城县。

4.莒沂边县

  1943年7月,国民党东北军于学忠部奉令撤出鲁(山)沂(山)及莒日山区。八路军鲁中二、三军分区部队及鲁中军区一团、四团,在山东军区统一部署指挥下,抓住了于部撤出的这一历史先机,抢占鲁沂山区及莒县、沂水、安丘、日照等山区,沉重地打击了伪军厉文礼、吴化文、张步云部,击毙了反共干将秦启荣,完全控制了沂山山区和鲁山山区的一部分,开辟了沂河以东安丘城以南的地区,建立了莒沂安根据地。是月,中共莒沂边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办事处成立,薛绍庚任书记,兰陵任组织部长,赵涤尘任宣传部长,王秋甫任各救会长,林歧任办事处主任。1944年春办事处改称为县政府,林歧任县长。县府下设秘书、民政、财粮、建设、文教、司法、公安等科。莒沂边县成立初,建立了东莞、峰山、碁山、雪山、箕山、杨庄6个分区委、区公所。1944年冬又开辟了荆山区;不久,荆山区划归莒诸边县。县委、县府成立后,常住纪家坪、上峪一带。1945年8月之前,莒沂边县委、县府隶属于中共鲁中区四地委、四专署。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鲁中三地委、三专署撤销,四地委、四专署改称为三地委、三专署。与此同时,莒沂边县改称为莒沂县,并改由三地委、三专署领导。1949年7月,莒沂县和沂北县合并,仍称莒沂县。原莒沂县的县级干部大部南下,原沂北县的县级领导全部改任莒沂县的县级干部。此时,莒沂县辖东莞、峰山、碁山、箕山、雪山、杨庄、马站、浯河、崖庄、高桥、道托、诸葛、长安、韩旺14个分区委、区公所,县委、县府常驻杨家城子、刘家城子。

  1953年春,莒沂县的第十四区(雪山)划归沂水县,为第十六区。是年8月,莒沂县撤销,原莒沂县所辖的第1~10区(即马站、杨庄、浯河、崖庄、高桥、道托、诸葛、长安、韩旺、箕山)划归沂水县,11~13区(即碁山、峰山、东莞)划归莒县。与此同时,沂水县的第十六区(雪山)划归莒县,被编为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区。

5.中共莒赣临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字路一带的谢辉、张子亮、刘瑞卿、何连峰等人拉起了200多人的“十字路抗日游击大队”,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1937年12月,中共莒县特支成立,对莒县南部党的建设做了不少工作。此后,相继诞生了中共莒县县委和中共鲁东南特委。县委、特委成立后,在莒县南部开展了积极的建党工作。1938年底至1939年春,中共莒县七、八分区委相继成立,十字路、良店、环河崖、相邸、薛庆、聚将台、汀水、汀河等大约百余个村庄有了党员、党小组或支部。特别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四支六大队在大店改编为二支队之后,在莒县南部广泛地发动群众,积极地开办各种训练班,团结拥护抗战的开明士绅。因之,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极为高涨,这一地区成为中共、八路军开展抗日活动的有利地区。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将莒县南部开辟成抗日根据地,依托莒县南部,进而向赣榆、临沂方向发展,中共鲁东南特委决定建立中共莒(县)、赣(榆)、临(沂)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

  1939年5月初,莒赣临工委在张家相邸成立,白炎波任工委书记,曹明楼任组织部长,辛玮任宣传部长,熊化民任军事部长,张子亮任统战部长。工委下辖原莒县的九、十两区,赣榆县的五、六区,临沂的五区。工委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恢复、建立、发展党组织,发动群众,准备建立武装、建立政权,搞好统战等工作。

  1939年6月初,日军出动两万余人对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同时分兵“扫荡”鲁东南地区。11日,日军第二次占领了莒城,沿泰石路等地安设据点。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中共鲁东南特委决定撤销莒赣临工委。

6.沂东县

  1942年10月,为了加强边沿区的斗争,进一步开辟抗日根据地,经中共鲁中区党委二地委批准,中共沂东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沂东行署正式成立。工委、行署隶属中共鲁中区党委二地委(沂蒙地委)、二专署(沂蒙专署),刘准任工委书记,袁子扬任行署主任。

  沂东县所辖范围,即沂水县的斜屋以南、河阳以北、沂河以东、莒城以西的广大地区。工委、行署成立后,即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永太、良水、城子、寨西、英山5个区。1943年春,莒中县的高坊区划入,后又开辟了凤台、双泉两个区。此时,全县8个区约15万人口。

  1944年冬,沂水城、莒城先后解放。与此同时,沂东县广大地区亦获得了解放。10月,沂、东工委、行署改称为县委、县政府,李清和任县委书记,袁子扬任县长。是月,高坊区划归莒中县。

  1945年10月,沂临边联县撤销,原沂临边联县的葛沟、河阳两个区划归沂东县。至此,全县共辖9个区,共约25万人口。

  工委、行署时期,县机关常驻八角汪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委驻瞿家庄,县府驻苏村、门家庵子。1947年国民党军占领沂东县广大地区后,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寨西一带。

  1949年7月25日,沂东县撤销,南部葛沟、河阳、永太、寨西4个区划归沂南县,北部凤台、良水、英山、城子、双泉5个区划归沂水县。(选自莒县志)

战争年代山东莒县境内存在的边连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