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龙虾的爆款网红之路

 浅字淡墨 2021-05-31

倒回个十几二十年,知道小龙虾的人都不多,更别提吃过了。当时大概只有湖北潜江、江苏盱眙以及江西、安徽等几个原产地,才有吃小龙虾的习惯。

然而短短十几年,小龙虾就已经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了,无论是饭店餐桌还是大排档里,从微博到朋友圈,现在还不知道小龙虾的人恐怕是不多了。农业部还制定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之众。

那么为什么小龙虾会在短时间内,从不知名的地方性食品变成现在餐饮界的爆款网红了呢?

首先,小龙虾的可塑性很强。小龙虾不仅口感细韧,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口味,从麻辣到清蒸,可以融入不同的菜系和饮食习惯。据美团点评数据研究院统计,小龙虾的流行口味多达十几种。北京的麻辣、江苏的十三香、湖北的蒜香等等,甚至必胜客的披萨也有了小龙虾款。

其次,小龙虾的社交性很强。做熟的小龙虾通红鲜亮,无论是拍照、发微博还是转朋友圈都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比麻辣鸭脖、泡椒凤爪上镜多了,谁看完都难免有试一试的冲动。然后,还有一个更大的社交优势,就是吃小龙虾不方便拿手机,不管你带不带手套,看一眼手机都相当麻烦,所以只能一边剥虾壳一边聊天,现如今这么专注的聊天场景已经不多了。

还有,互联网+。移动互联时代,外卖电商普及,2015年左右开始,互联网+小龙虾项目陆续出现,比如作家张嘉佳与人合创的“卷福小龙虾”。这些创业公司试图覆盖堂食之外的场景,且这一波创业还在持续。

最后,是“有人罩着”。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些原产地的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最先受益,所以他们决不允许任何人毁了他们的小龙虾。就像任何网红都要经历谣言打击一样,小龙虾也不能幸免。从07年开始,关于小龙虾的谣言甚嚣尘上,什么专吃垃圾(甚至有说专吃尸体的)、寄生虫问题、重金属超标、长在臭水沟里……加之当时食品卫生问题频频曝光,小龙虾销量重挫,几乎被打回老家。然而,正是老家人民在不离不弃的支持着,像盱眙的小龙虾节就顶着压力每年举办,而且节日主办方(盱眙地方政府)也不遗余力地澄清谣言。毕竟在当地,小龙虾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柱,谁又能舍得看着它倒下呢。几年后,小龙虾的名声渐渐好了起来,关于那些谣言的澄清文章也开始大量出现,小龙虾算是躲过了这一劫,当然这是从吃货的角度去理解,小龙虾自己未必这么想。

出身市井到举世闻名,小龙虾用十几年走过了自己的爆款网红之路。我们稍一思考就会发现,它跟很多网红发迹一样有迹可循。比如,有可塑性,适应能力强,能很容易地融入经典的社交场景,形象好适于在互联网上传播,另外,有麻烦了还要有人为你背书。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了,问题是,这个很容易做到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