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 繁华或落后? 英国画家Elizabeth Keith 她用木版画记录下清朝至民国初期的中国 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国风貌 Elizabeth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己的表哥是当时苏格兰很有名的人类学家,自己的姐姐一直和文字打交道。 在这样的环境下,Elizabeth自然被熏陶得不同于普通女性,她想要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想要追求当时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都不容易的“自由。 为此,Elizabeth不顾他人的看法决定只身一人远渡重洋,在1915年的时候借着看望姐姐的名义踏上了日本东京的土地。 满眼望去都是和自己长相完全不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一瞬间,她就爱上了亚洲,这一待,就是9年。 她和姐姐一起生活的9年,开始潜心学习版画这项技艺,从此也对日本乃至东方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一次深切地了解东方文化。 除了日本,她还去了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如今的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了Elizabeth的身影。 韩国 ▽ ![]() 新加坡 ▽ 菲律宾 ▽ ![]() 在上海豫园看鲤鱼空游 ▽ ![]() 在苏州听桥下流水 ▽ ![]() 在北京城外,看着送货的,拉人的 卖东西的,为生计而奔波的人 ▽ 在香港湾的高处上感受东方时尚 ▽ ![]() 这些世俗百态 她都做了如实的描绘 钱塘自古繁华 ▽ 杭州灵隐古刹门 ▽ 上海的东方韵味 ▽ ![]() 苏州双塔 ▽ ![]() ![]() ![]() 她笔下的人物也很惊艳 或摩登,或守旧 ▽ 或质朴,或儒雅 ▽ ![]() 看她的作品你会沉浸于 她的画面之中 而那些精致的建筑 与穿着朴素的行人都构成了 她作品的重要元素 ![]() Elisabeth把她看见的中国, 刻画成充满东方韵味的“照片” 而这些作品不再仅仅只是画作 从中你可以还原出当时中国的真实面貌 从她的画里,我们也 可以看到很强烈的民族元素 或许在这个西方人的眼里 东方所有的一切,都令她感到惊讶,着迷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 她的画里,几乎找不到属于西方的痕迹 ![]() 但这些画似乎就是她的眼睛,透过他们 我们不仅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的烟火 聆听那个年代的喧闹,更重要的是 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她当时的惊叹与心跳 ![]() ![]() ![]() ![]() ![]() ![]() 随着作品越画越多 她对中国的喜爱变得更深了 她彻底爱上了这片土地 回到英国后,她将自己的画整理在一起 将一路的见闻编撰成书 取名为《东方之窗》 Elizabeth不是什么大人物 她是真心实意的热爱中国、热爱东方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她也应该 不仅仅只是收获了她的画作 应该还收获了许多无形的东西 她也只是在那个时代里 用心生活的一位平凡人 她的作品或许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却给我们记录下了 一种真实的民国 给我带来了一抹古老中国的浓浓乡愁 艺术,一切皆有可能 Ar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这个打零工的中国阿姨震惊了巴黎,王思聪说她的钢琴水平比郎朗高N倍,而她却说…… ♥中国的街道都被“统一店招”毁了,说好的审美呢?没了烟火气,也就没了灵魂 ♥ 窦唯为文艺女神写了首新歌,用音乐横穿羌塘无人区,这次你肯定听得懂! 转载须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