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场景的个性化—社群场景与产品创新(三)

 于兆鹏 2021-06-01

场景的个性化

上篇我们提到,社群的出现会使商业形态发生变化,以前的用户、标准化产品和平台的模式逐步转变为社群、极致单品和场景的链接。其中场景在这个新的商业形态中起到了重要的识别社群用户需求的作用。

社群的场景有什么特点呢?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个性、情感、社交、自媒。下面我们逐一展开,与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是场景的个性化。职场人的中饭时间一直是八卦和情感的重要沟通时间,一起吃中饭,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社交仪式。是不是会经常会听到同事在中饭的时候谈论一部电影,或一个游戏(例如王者荣耀)。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或玩过游戏,你一定会觉得无感和漠然。同样,如果你喜欢足球,津津乐道于C罗的高超球技,你旁边的女生可能也是一脸茫然,但如果谈到这些球星的体型和高颜值,女生们有可能才会聊上两句。

这是我们都曾遇到的:在一个社群的引爆场景,对于另外一个社群的人可能是完全没有感觉的。虽然说有点夸张,但英语里面的一个谚语真实地描述了这个现象: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某人之佳肴即他人之毒药)。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以前的邓丽君或周润发会造成万人空巷,当时的流行往往都是标准化的,现在的流行已不再是大众化,而是网格化。究其原因,7080的一代因为家庭背景或教育的原因,都是被模式化出来的,因此大家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往往比较同质化,所以需求标准化程度较高。当然有人说5060后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因为那个时代的人都是在国家工作分配,一个单位干一辈子,单位包房子、包子女、包养老的模式生活的。7080处于传统模式被打破的年代,所以这一代人的想法和观点也具有从标准化到多样化的转型特点。

而现在90后、00后一代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社会的标准化形态被打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会有完全不同的场景化需求。这也是这个时代粉丝经济能产生的原因。

以前的粉丝经济更多是对政治领袖或明星的膜拜(比如对毛主席或周润发的崇拜),但现在的粉丝经济是多元化的,已经不再有中心点,而且粉丝经济也从原来的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正因为多样化的时代,多样化的个人有多样化的需求,所以才会有小米的脑残粉、电影《小时代》的妹子粉等众多粉丝经济现象的产生。但这些粉丝只热衷于自己群体的属性,对其他群体所发生的事情却往往是漠不关心的。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产品创新法则的更新,那就是产品能打动今天用户的东西,一定不是单一的价格因素,而是打动人心的温度,是背后的故事,是蕴含在产品后面的圈子。人的连接在社群的社交形态中获得了更高的溢价。

【开放式探讨】:如何提升你的产品打动用户的温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