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迷信先社交-再成交,说容易做超难,社群标准化才是NO.1

 资源分享大叔 2021-01-28

文丨朱老四聊社群。

先社交-再成交。

很多人都听过这话,这句话最早是头条的孙洪鹤老师说的,因为说了这话,圈粉无数。

先社交,再成交。这个观点没错,先解决社交信任感,才能成交。听起来也蛮有道理。

但真正落地实操的时候,很多社群操盘手苦不堪言,多数人最终得到2个结果:

①是社交不过来。

如果接入的粉丝量比较多,不用多说,每天20-30个精准流量,就已经聊不过来了。我们都知道,最好的社交的方式,就是一对一的沟通,最快的获取信任感就是语音。但经常打不住。所以,越聊越累,多数坚持不下来。

②是社交挫败感。

之前给德国PM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学员给我说,她说有一个潜在的下线,聊了2个多小时,掏心掏肺的说,但客户并不领情,以为在欺骗他,挫败感十足。还是我一开始跟大家说的,社群的陌生社交环境中,从来没有什么将心比心。

这2种最终结论,都是遵循“先社交-再社交”,也是多数社群人得到的最终结局,很令人揪心。

别迷信先社交-再成交,说容易做超难,社群标准化才是NO.1

没错,我之前也经常的说,社群营销干的就是【聊天的话】,只要你聊天聊好了,生意就差不了,但多数人并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动力,来做这个事情。

具体怎么来处理?

给大家两个建议:

①判断项目是否需要社交;判断项目的客单值大小。

这里就引申到我之前一直给大家强调的:社群是什么,业内的观点就是社会关系论,强调什么统一的社群价值观/兴趣观等等。

我就实际一点,从实操的角度上来讲,这基本不可能。按照一般的中小微企业的资源/能力/格局,不可能达成这种程度。从利于实操的角度来说,社群就是需求的集合地,他怀揣着什么样的需求加你,或者是进入你的社群,我们唯一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于他们的需求;并且把这个服务做到纯粹和极致。

比如说常见的需求:低价优质产品的需求?技能提升的需求?结交人脉的需求?打广告的需求?资源合作的需求?等等。

面对不同的需求,我们的社交策略也不一样。比如说你的产品客单值比较低,买5元的卫生纸,你一单也就赚个块儿八毛的,你社交个啥劲。他们的需求就是低价优质产品,提供给他就完了。

当然如果面对客单值比较高,尤其是需要客户答疑或解决问题的,比如说技能提升的课程,“先社交”就显得尤为重要。

别迷信先社交-再成交,说容易做超难,社群标准化才是NO.1

所以,需不需要先社交,不是你一厢情愿,而是看你的项目,客单值和利润率是不是够大?客户需不需要教育?是不是可以统一批量化的教育?

②尽可能的最好社群的标准化。

社交的私人定制,是最麻烦的,也是最累的,也是极难完成的工作,这个地方我就推荐一点【社群标准化】的方式给大家。

比如说:

我是做产品的,很简单,来了新粉丝,①先发视频公开课,介绍自己和产品;②再发优惠券,或大转盘抽奖(80%拿券),这样就能顺其自然的推荐产品,变相打广告;③再来一个进群噱头拉入群;④接入社群sop种草;⑤再接每周一期微课/每晚8点掌柜的营业等,实现一对多成交;⑤再结合后期群发一句话,最近有啥问题?或者在不在?

别迷信先社交-再成交,说容易做超难,社群标准化才是NO.1

先标准化,再私聊化。

也就是说,先通过一对多的形式让客户了解你后,再做私聊话,这样省时省力,效果也好。

再比如说说,你是做知识培训的。也是一样的套路。

①先发公开课和各种资料。②听完公开课,感觉有价值的,参加一个9块钱的小班。③公开课期间有问题,可以私聊。④最后推荐主打课程或其他增值服务。

之前说过的那句至理名言:社群营销你想赚他100块,你必须得先学会赚他1块。

听了你公开课,都不愿意花9块钱的,再怎么私聊再怎么认可你,没有付费意向都是羊毛粉。没有这个标准化的清洗粉丝的流水,直接社交,太累,而且挫败感很足。

别迷信先社交-再成交,说容易做超难,社群标准化才是NO.1

就这两个点吧,分享给大家,结合自己的项目灵活的去应用,努力的形成自己的社群标准化,相对就比较容易处理社交关系,这样运营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专栏
私域流量实操方案-手把手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