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52、53、54、55、56)

 天地之过客 2021-06-01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 丹麦文学

波兰古代没有文学可言。所谓波兰文学,指十九世纪,正是奥匈帝国统治时期。混乱、黑暗,波兰全被瓜分。文学却是黄金时期。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战国、春秋、魏晋时代、文艺复兴……这些时期,偏偏文学、文艺最昌盛。乱世有天才降生,文艺就灿烂光华,乱世激起人的深思,慷慨,激情,这是我的论点,反历史唯物论。

波兰文学的始祖,密茨凯维奇(1798-1855)一步部《塔杜施先生》,有如普希金之于俄国。

斯沃瓦茨基(1809-1849)。在国际上名声大于密茨凯维奇。他的观点,把文学看做艺术教育,作风近莎士比亚,擅写悲剧。

克拉辛斯基(1812~1859)。二十一岁有《非神的喜剧》,思考理想的完美和现实的卑鄙。

三位诗人,一位英雄,一位爱美的艺术家,一位爱神的信徒——加起来就是波兰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都有爱国、爱美、爱神这么三种特征。

然而,文学家,诗人,应该别有用心。文学家的制高点,远远高于政治家——这一点,古今中外从来弄不清,也没有人索性去讲一讲……

显克维奇(1846-1916),主要得讲他。去英法美游历,看到工业发展,也看到压迫,发表《旅美书简》,骂美国,后成一系列短篇。到八十年代,成三部小说(略),世称“三部曲”,呼唤波兰人民团结一致抵抗外国。后写中篇小说,到1890年发表《你往何处去》(获1905诺奖),非常见功力,与福楼拜的《萨朗 波》,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诸神复活》,都是写历史的力作。

真的写大主题,还是不能写古代,不能太隔。要写当代,至少上一代。艺术家的宿命,不能写太远的过去,太远的将来。要有“真实性”。艺术家要安于这种宿命。

写当代,写出过去,意味着将来,就可永恒。

显科维奇的笔力很强……他的历史小说和《三国演义》一样,我归入通俗文学。凡通俗文学,我把他当人生看,不当它艺术看,看的心平气和。生活中遇到一个人,蛮有意思,又没有多大意思——通俗文学。就这样心平心气和。

这就是为人之道,艺术之道。 

丹麦十九世纪也是浪漫主义风气一时,诗人有很多(略),可见他们的文学兴旺。到十九世纪中叶,忽然暗下去了。这么暗了一下,安徒生出来了!

安徒生(1805-1875)。安徒生的童话,老少咸宜。几个月前我又读了一遍,还是觉得好。安徒生童话的全盛时期,已经过去。要么再来,要么不再来了。

他的作品两个来源:其一,古老传说,他改编。其二,全凭想象。他的最高本领,是用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早期他想演戏,学芭蕾,剪纸剪得非常好,他也写过小说——后来忽然想到写童话。有深意。一个人到底适宜做什么?要靠他自己去选择。选择对了,大有作为,选择错了,完了。三十而立,指的是选择对了。选择错了,是“三十而倒立”。 访师问友,是选择的开始。大选择中有小选择。天才,会选择。有过程,是斗争的过程。

“历史地”看问题,安徒生越来越可贵。会读他,是享受。他还写过诗、游记、自传,都是历历动人。

格奥尔格·勃兰兑斯 (1842~1927 )。《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起到唤醒群伦的作用。丹麦最有权威的思想家、批评家,可贵在对每个人都有中肯的批评。近代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可以排名第一。艺术是点,不是面,是塔尖,不是马路。大艺术家,大天才,只谈塔尖,不谈马路的。受到勃兰兑斯感召的作家非常多,德拉克曼,雅各布森 。真的他是一代宗师——中国既没有一代,也没有宗师。

第五十三讲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  瑞典文学

挪威,十九世纪以前没有独立文学,是和丹麦连在一起的,浑然不分。挪威十九世纪文学可有三个时期:

前期者时期,以三作家为代表:韦格朗、科莱特、魏尔哈文。

易卜生时期:易卜生(1828~1906)。带来了挪威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

《傀儡家庭》(《玩偶之家》or《娜拉》)、《社会栋梁》、《人民公敌》(我非常喜欢这个剧本)、《海妲》(写一个女人的感情、命运、遭遇。不提问题,忠实描写)、《当我们死人醒来时》(注重心灵神秘象征的作风。 )

现代把他看成过时过气的,其实他是不朽的,他的社会剧不公示,不概念。是不过时的。什么是现实呢?就是不公示,不概念化。所谓“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本身就是概念的。

挪威还有比昂松(1832~1910),最著名的剧本《新结婚的一对》。他的演说很多,以作家兼社会家, 属人格影响大于作品影响的一类(中国的蔡元培、法国的卢梭、美国的爱默生均属这类人)。他是第一个得到诺贝尔奖的挪威人。可见诺奖向来喜欢风云人物。

比昂松是属于挪威的,易卜生是属于世界的。

乔那士·李(1833~1908),名声仅次于比昂松、易卜生 。

新运动时期:作家很多,大抵二流,对于挪威重要,对于我们太隔。最杰出者,汉姆生(1859-1952)《 饥饿者》、《维多利亚》,曾获诺贝尔奖。挪威作家中最近俄罗斯者(俄国文学的同情心,特别大),汉姆生。我特别喜欢看重他这点同情心。

“同情心”在中国人心中分量很重,其实就是人道主义,是仁慈、慈悲,分量很重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同情心。人要靠人爱,此外没有希望。人到教堂,或养猫狗,不过想从神,或从狗,得到一点爱的 感觉,但真正的同情,应该来自人,给予人。 

瑞典当时不及丹麦。到十九世纪末,出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有小说《红房间》,短篇小说集《已婚的女人》。剧本最有名的是《朱丽小姐》写男人因女人堕落,写心灵与欲望的冲动。他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总是要证明:那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得不到的东西,人是制造痛苦的工匠。

在斯特林堡之前,没有独幕剧。他之后,独幕剧才正式确立为一种艺术种类,如莫泊桑以后,短篇小说始成为短篇小说。

瑞典还有一位重要的女权主义运动家艾伦凯(1849-1926)。她不是文学家,当初对中国影响很大,写作《爱情与结婚》,提倡母爱、人伦。

还可提海登斯坦(1859-1940)诗人,散文家。慕古,唯美,和当时瑞典的现实主义风气不合。

假如唐宋之后,中国直接进入十九世纪,接受世界文学影响——那可精彩啦!可是空掉这么一大段。

艺术家是敏于受影响的;受了影响而卓然独立的,是天才。鲁迅之为鲁迅,他是受益于俄国文学的影响,写好了短篇小说。他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也一流。但他接受的很有限,成就也有限。

靠文学艺术来解决社会问题,开始就打错算盘。我从来不想靠笔记是救人,鲁迅,论文学改造国民性,完全失败。可是,鲁迅的文学,无疑是“五四”以来第一人。

第五十四讲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号称文艺复兴。当然不比欧陆文艺复兴,但就爱尔兰言,摆脱大不列颠文学影响,可以说是。

今天这堂课全部讲叶慈(中译很多:叶芝、夏芝、叶慈)(1865-1939)爱尔兰文学最杰出的人物。

我把叶慈的思想,从他的诗中提出来,列成八种观点。(借叶慈名义,整理整理我们自己的观点)

一、他反商业社会。商业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恶化。(一大群不是生产的人)商人之间又勾结,又利用,形成世界大网。这大网就成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商业社会的缘起,形成,到意识形态。到了意识形态即成极权。……都是极权,但社资两边的利益目的不同,所以斗争。社会主义要权,资本主义要钱。根本不同,是“权”直接关系到统治者的人格生命,“钱”间接关系到统治者的人格生命,故后者略为好受一点。商业社会,不是文化,也不是文明。

美国治国大计,是实用主义理论。(杜威)认为真理是相对的,随时代变而变。见效,是真哩,不见效,非真理。总之,要为我所用。我,第一性;真理,第二性。推论下去,是没有真理。真理,被架空了。这个构架,是很迷人的。所以是“自由女神”,不是“真理女神”。实用主义,单从理论上不失为一种见解。在实际效果上讲,美国因此大富大强,可是世界却在坏下去。可怕的是,这已经形成了。形成了,就很难回去。思想上,我们还是要反对商业社会 。

二、历史发展螺旋体。这比喻很好,所谓螺旋,周而复始,又不在一个平面上。历史事件确实往往返重复,又不是翻版,有人说,历史是进化的,死说只能迷惑一般迷恋物质的凡夫俗子

到底何为文明爱因斯坦写给五千年后的姓李大意是说二十世纪除了交通通讯发达,余无可告美,希望以后的人类以我们的状况为耻辱而能免于这种耻辱。

三、两千年大年。这说法有点意思。从巴比伦到耶稣,两千年,从那时到现在,又是两千年。此说完全是西方的算法,中国对不上。很多智者寄希望于新世纪,我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二十一世纪不会出现什么奇迹,不会回到莫扎特,不会“第三波”(第三次浪潮),但也不会完。商业社会是个帝君,共产主义败在帝君手中 。

四、世界已失中心,将来反文明。后一句是对的,前一句只是讲讲。世界曾经有过中心吗?……也只是一方之霸。反文明,则早已在反了。所有现代文明,只是新技术,新技术不产生任何真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革新,不是精神文明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概念,文明,不是一个概念。文明,应该是指精神道德的高度。文化,应该是指心灵智慧的创造。现在,我觉得,文明、文化是一个含义,文明不能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高明,不等于文明高明。从前用刀杀人,现在用枪杀人,文明吗?更野蛮。……经济起飞不等于文化起飞。倒是相反,经济起飞,价值观颠倒了,大家唯利是图。而空气污染,生态破坏。

五,贵族政治。我以为是政见,是理想主义的。叶慈所谓贵族政治,其实是在为贵族政治唱挽歌,是出于概念,一厢情愿。马克思以为工人阶级是当然的统治阶级,也是一厢情愿,出于概念。我以为贵族政治不可能了。……物质上的贵族,不可能执政。精神上的贵族,也不会去执政。

六、人类历史是“旋体”,比较形而上。那是一个数学词,叶慈分成正旋、反旋,究指何意,不详。我无法自作多情去解释。人类本身是不确定的易变体,人人不同,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又要变。如此情形,如何以科学分析归纳为公式定律?大思想家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短句,而不是他们的体系。

“社会科学”一说,不成其为科学,明白这一点,再去观察分析人,到每有真知灼见。

七、世界末日问题。……“”耶稣重临”是比喻,不是事实。他来不来,与我无关。我不是基督徒,不想进天国,人间已寂寞,天堂是没有沙的沙漠——天堂里不是已经有很多人吗?叶慈晚年趋于神秘……还是老一套,不神秘。我觉得高山大海没什么神秘的,山,许多大石头,海,许多水也。人和自然是个比例问题。我们捡一块石头,喝一口水,不会觉得神秘,高山大海不过如此,怎么神秘了呢?细节上,我倒觉得动物、植物是神秘的。我读叶慈的唯美。神秘诗,比较失望,不唯、不美。 

八、宇宙有大记忆。诗人本色,一个不成其为理论的理论,可与柏拉图的“前世的记忆”、黑格尔的“宇宙的总念”,顾盼生姿。我以为宇宙的构成,是个记忆性的构成。或者说,宇宙的结构,类似人脑的记忆的结构。我不说宇宙是记忆的,也不说人的记忆是宇宙,哪一说高明?

古典艺术顺服自然。二十世纪艺术,一句话:人工的艺术。“人工”这说法,很好,有益处。对于“人工”的理解、重视,对于艺术家是必要的锻炼。叶慈有先见。也可以这样地即兴判断:自然是曲线的,人工是直线的。毕加索说,直线比曲线美。我以为这样说好些:有时,直线比曲线美。

第五十五讲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十八世纪后半,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文学才真正开始。第一篇不朽的文字,就是杰弗逊(1743~1826)写的《独立宣言》;当时最大的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可称不朽之作。

英法德俄,是十九世纪的文学基地。而美国能仅次于以上四国,占一席之地。

华盛顿·欧文(1783-1859),他是美国文学的创始人。《华盛顿传》(华盛顿写华盛顿总统),《纽约史》、《见闻札记》(又译《速写集》 )……

另一位同代作家库珀(1789-1851),凡英文写海的作家,都已库珀为领袖。著名作品《海盗》、《水巫》 。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红字》(我说:“这小说没有太阳光,却有月亮光。”)他可以说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悲剧的人。可是第二部他写起神秘的东西,写奇谈怪论,写得好。又写《奇迹书》、《林莽故事集》,关于希腊神话。美国儿童接触希腊文化,得于霍桑的功劳。

埃德加·爱伦·坡 (1809~1849 )他的主张、思想:纯艺术,纯诗,认为文学创作纯粹是主观思维的过程……马拉美、波德莱尔都称他为领袖。现在很多文学理论都从他出。世上只有两位故意 以侦探悬疑小说来探讨心理活动的,一是陀氏,二是爱伦·坡。(比福尔摩斯的作者早得多,福尔摩斯的作者毕竟太通俗了)。作品《厄舍古屋的倒塌》、《一桶酒的故事》等。

他是侦探小说的首创者。

还有一个女作家,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她名叫斯托 (1811~1896 )。托尔斯泰将这本书列为“少数真正的艺术之一”,林肯称她“挑起解放黑奴一场大战”。现在没有人读了。不是艺术。托尔斯泰说了不算。她用心良苦,值得尊敬。咱们人生上宽厚,艺术上势力。颠倒过来呢:人生上势力,艺术上宽厚,那完了!

马克·吐温(1835-1910)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我以为都不甚好。《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讲欺骗。《神秘的客人》讽刺小说,有点像英国的斯威夫特,憎恶人类,狠狠讽刺。

豪威尔斯(1837-1920)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坛一代宗师,是他教导了马克·吐温也奖掖了许多青年人。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才是大作家。短篇小说著名。

欧·亨利(1862-1910),短篇幽默滑稽,常能及人性秘密,构思奇特,结局出人意料,我也学过这种写法。

前面这些作家都不算什么世界性大小说家。但有一个人,不得不拜倒他: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他是大师级的。《白鲸》,很有象征性。他,还有杰克·伦敦才是美国的大作家。

杰克·伦敦(1876~1916)《马丁·伊登》、《海狼》、《野性的呼唤》,好啊,伟大。

美国诗人中,第一个重要的是布赖恩特(1794-1878);最交运的是朗费罗 (1807-1882)曾封为桂冠诗人;洛威尔(1819~1891)次要的,讽刺诗写得较好;应推爱伦·坡为怪杰,最著名的诗是《乌鸦》,坡的散文、小说、评论都充满诗意,真正的诗人,在其他体裁上都是有诗意的。梅尔维尔、爱默生,也算诗人,都不重要。

大诗人是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代表作,也是全集《草叶集》。他写的人体美感、性感。我同意他的意见:人体好就好在是肉。不必让肉体升华。所谓灵,是指思想,思想不必被肉体拖住。让思想归思想,肉体归肉体,这样生命才富丽。

论文作家呢?爱默生(1803~1882)。文句、思想,很可爱,很可贵 。

梭罗(1817~1862),爱默生的朋友,爱默生写有梭罗的传记,非常感动。梭罗的《瓦尔登湖》可以看的。描写自然,同时写哲思。

第五十六讲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盛期,是在十八世纪,有《红楼梦》等等。十九世纪没有什么大天才,不过文学的命脉总算没断。

戏曲,四个人有成就:

黄燮清(1805~1864),他是19世纪中国剧坛的头牌。《茂陵弦》与《帝女花》写得最好。

周乐清(1785-1855)曾任县官,出差上京,途中写成八种剧本,合称《补天石传奇》八种。

陈烺(1743~1827),作有《玉狮堂十种曲》,有多种是用《聊斋》故事写成剧本。以《燕子楼》最著名。

以上三人都是照明朝的戏曲模式创作,成“昆曲”。(改革者叫魏良辅, 昆山腔由他倡扬得名)

希腊悲剧是勇者的文学,中国这些东西是弱者的文学。大抵都是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空想,以虚构快人心,补偿历史的缺憾遗恨。以这种观点创作,决定了写不好的,近乎儿戏,反历史、反悲剧,使人更加软弱污浊。

余治(1809-1874)以皮黄写剧(京剧,西皮二黄,简称皮黄),他在京剧史上很重要,是京剧的祖师辈人物。《庶几堂今乐》是皮黄世家少有的自己的剧本。原书近四十种,今传世二十八种,如《硃砂痣》等,今日还在上演。

19世纪,虽说中国没出大小说家,但那时小说家倒是各有地盘,都写前人所未写。陈森《品花宝鉴》,文康《儿女英雄传》 ,(写得较好,缺点是宣传封建道德,仅次于《红楼梦》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写的高明,是写实主义的,笔法生动,引人入胜。)李汝珍的《镜花缘》,(最有名,人物以女人为中心) 余万春《荡寇志》陈球《燕山外史》,(全以骈俪体写成) 俞达《青楼梦》,(可算妓女小说的始祖)

当时还流行《三侠五义》(后改成《七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讲述英雄好汉,写包公断奇案。“名臣断案,侠客锄奸”这类书就是这八个字,最易吸引人。

诗人在十九世纪很寂寞。不过还是有精英分子——梅曾亮、张维屏、龚自珍、何绍基、郑珍、金和、黄遵宪、王闿运、 莫友芝、李慈铭,曾国藩(曾,还有左宗棠,文章好极了)

再讲散文。当时“古文派”是继承“桐城派”的余绪。 姚鼐“桐城派”理论完成者。桐城派传了两代,此后古文学家受影响。另有不属古文派(桐城)又不属骈文派的,有包世臣(龚自珍也算)、谭嗣同(有书《仁学》 “戊戌六君子”之一,锐意振新,言论大胆力,力主“改革开放”。)、俞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