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著并称③「中华文化常识简介」7

 金色年华554 2021-06-02
古代名著并称③「中华文化常识简介」7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六经】 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又因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所以《诗经》也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诗经》最初在先秦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因孔子很重视它,在培养从政人此时,非常重视诗教,把诗歌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到了汉代,一些学者把它奉为经典,便称之为《诗经》。《书》又称《尚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礼》,又称《周礼》、《周官》或《周官经》,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传说为周公所作,实则出于战国。全书有六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早佚,汉时补以《考工记》)。六官分别为天、地、春、夏、秋、冬,显然是为了合天地四时之数。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春官掌邦礼,夏官掌邦政,秋官掌邦禁,冬官掌邦务。六官之下又各有属官,是谓百官。其中,天官乃王之辅弼,为六官之首,百官之长。《乐》,指的是《乐经》,久佚,后世多谓之毁于秦始皇焚书,但《乐经》是否存在仍然众说纷纭。《易》,又叫《周易》、《易经》,传说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易》源于河图洛书,夏代称《连山》,商代称《归藏》,到周代才叫《周易》。“易”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简易”,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以六爻穷变化”;三是“不变”,即永恒不变。“易”为夏、商、周三代王室卜官所掌管。《春秋》,又称《麟经》(《麟史》)。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左传》30卷;《公羊传》11卷;《谷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

周族史诗】《诗经》的《大雅》当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被当作周民族的史诗。这五部作品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在西方,“史诗”的概念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而代表性的作品是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诗的体制来看,即使是上述五篇也无法和荷马史诗相提并论,但以韵文的方式来讲述本民族起源时期的英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却使这几篇具有了史诗的品格,叙述的是周民族从部落时代直到战胜殷商的故事。《生民》讲述的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生平故事。《公刘》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部族从有邰迁徙到豳(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在豳开辟土地,建屋定居的历史。《绵》叙述了公刘的十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皇矣》从太王、太伯、王季叙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大明》从文王出生叙述到武王伐纣,都记载了周民族的开国历史,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

五大奇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它包括《儒林外史》,《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清朝金松岑、曾朴的《孽海花》是一部35回的长篇谴责小说,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的代表作。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满清末年的黑暗现实。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共60回。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古代名著并称③「中华文化常识简介」7

2021年4月26日

告读者:本人从2020年4月24日起,在《今日头条》连续发表了200多篇文章,主要是研究家族文化、奇趣诗、儿童文学等。从2021年4月14日开始,计划发表100多篇,介绍中国文化常识,敬请读者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