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的父母,和孩子沟通的第一步就错了……

 托德老师 2021-06-02

CBST,全称为

Cognition Behave Social Training

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延伸

脱胎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辨法

托德学院的CBST社交思维训练

旨在通过5组逻辑字词

教父母用游戏化的方式

提高孩子的社交力和情商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

总是犯一个大忌:

用情绪压制情绪

啥意思?

当孩子提出一个需求,

而父母又感觉不方便满足的时候,

不会去理解孩子的心情,

也不尝试和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行,

一次典型的“社交冲突

就这么发生了。

👇

先是你和孩子双方“各执己见”,

然后变成你“强制命令”,

最后看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娃,

你终于心软,

还是想办法讨好下孩子,

让他开心起来。

然后呢?

然后,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下次一样的事还是发生!!!

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会陷入死循环?

从哪里打破这个僵局?

CBST社交思维训练法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

解决冲突的原则是要实现“双赢”,

孩子开心,你也开心。

达到双赢的关键在于

爸妈不要代替孩子思考,

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道理都能说,

但CBST训练,

实操性特别优秀,

得到了众多妈妈好评👇

来自CBST往届学员妈妈杨一平的分享

(注:CBST是ICPS的升级版本)

可是,有妈妈就说了,

一要孩子想办法,

他就说“不知道”,

那怎么办?!

一起看看今天的CBST实操案例

PS.

想知道孩子的社交力怎么样吗?

想知道你的社交培养能力如何吗?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社交”,

可领取《儿童社交能力测量表》

育儿情景


女儿5岁,今天和大伯家的孩子(她叫哥哥)在奶奶家吃饭,自己(妈妈)对女儿说:等吃过饭和哥哥一起去我们家玩。女儿很开心。

结果,吃过饭以后,奶奶希望哥哥留下来陪自己,不让他去妹妹家玩。

于是,妈妈和爸爸就想把女儿带回家,可是她哭着闹着要哥哥去,结果打了屁股,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用CBST怎么看待这件事?



这个案例中的场景,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抓好机会,因为这就是一个让孩子提高社交力的好机会。

案例中,孩子想要留下,爸爸妈妈要带孩子回家。

双方变成了对抗。

这里,亲子沟通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共情和倾听

在中国式家庭中,这非常常见。但是,共情和倾听确是良性社交的第一步。



CBST训练怎么做?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CBST实操,看看怎么把共情倾听和逻辑字词结合起来,让孩子平复心情,愿意“先和爸爸妈妈回家,下次再请哥哥来家里玩”。

妈妈:哥哥不能去我们家,你很难过对不对?

女儿:呜呜呜。是的!

妈妈:但是,奶奶也想让哥哥留下来,如果哥哥走了,奶奶也会难过,你要看奶奶难过吗?

女儿:不要!

有时候,孩子被问到“你觉得别人会难过吗”这样的问题,会不说话,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不过,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这个问题,会像种子一样留在孩子心中。

只要你去引导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无论他回答了什么,他都会去思考你说的这个问题。

妈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和奶奶都不难过呢?

女儿:不知道!

妈妈:你是选择下次再邀请哥哥来玩一整个下午,还是今天留在这里哭,然后看着奶奶伤心呢?

女儿:那我下次要哥哥来玩好久!

妈妈:好的,不哭啦,我们和奶奶、哥哥说再见。

当孩子受到的CBST训练不多的时候,你让他“想办法”,他可能会说“不知道”!

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是/或这组逻辑词,提出一些思路,让孩子作出选择,或者想出新的办法。

CBST训练用到的5组逻辑词👇

回顾一下,在这组训练中,我们第一步是表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

其实,孩子也和大人一样,知道你明白他难过,心情就已经好了很多。

然后,引导孩子感受他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

不管孩子作出什么反应,爸爸妈妈们,坚持用CBST的方法,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让孩子自主思考,

再多想一个办法!

+

5节精品视频课+托德老师直播

1对1咨询+5天趣味解谜游戏

+

儿童心理咨询费用高达1200元/时

CBST科学儿童社交思维训练入门

仅售19.9

(托德育儿俱乐部会员免费)

5天时间,1杯奶茶钱

培养高社交力、高情商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