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吼不叫全靠忍着?你可以对孩子生气,前提是……

 托德老师 2021-06-02

G:General-育儿基础知识

P:Parents-父母成长指南

C:Children-分龄育儿知识

GPC是托德育儿俱乐部的核心育儿体系,

它由托德学院儿童心理专家团的集体创作,

旨在为父母提供系统的育儿思路,

一站解决0~10岁育儿难题。

我是Scott,托德育儿俱乐部班长,

每次教你一个即学即用的GPC育儿知识点。



当父母后,你们应该都没少看各种育儿心经,教导你“不吼不叫”带娃。

比如:

不吼不叫,是父母的修行;

爱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吼叫,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虐待。

很想和你们聊聊,看到这些话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就我知道的,很多爸爸妈妈在吼孩子以后会特别自责,看到这些话,心里就更愧疚了。

但是,就像托德老师所说,脱离育儿场景、孩子天性气质的育儿金句,大部分站不住脚

如果孩子干了件特别不合适的事,难道爹妈也不能生气?

显然不是的。

不过,对孩子“发飙”也有方法。

GPC体系里有一个育儿原则,得到众多父母们好评,叫做“诚实地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

掌握了这个操作,你们就可以正确地向孩子生气了。


诚实地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很多父母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是爸爸们。

我们中国文化中,会把忍住不说、报喜不报忧当成一种隐性的美德。小时候,父母也不会向我们表达真实情绪。

这些其实反而导致了我们的压抑,变得不是喜悦就是暴怒。

诚心诚意地建议你们放下“大人包袱”,学一下怎么向孩子正确的表达感受,特别是愤怒、悲哀等所谓的负面情绪。

  • 为什么向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这么重要?

没有情绪的表达,最严重的后果是,孩子会无法区分一件事情的严重程度。

孩子假如孩子犯了错,一次是不小心摔坏了饭碗,另外一次是玩火,差点把厨房都给点着了。

也许你两件事情都会恼火,但如果你两件事情,都忍住用同样耐心、温和的态度去处理,孩子就无法区分摔坏碗和玩火哪个是更严重的错误

以后,娃会继续捣乱,不会觉得你是在容忍他。

  • 怎么向孩子表达你的负面情绪呢?

先看个例子:

家里的大宝跟二宝正在争抢玩具熊,大宝突然打了小宝一巴掌,并把小宝推倒在地上。

妈妈看到了之后,赶紧把两个孩子拉开,然后对2岁大的大宝说道:“我不许你打妹妹,妹妹不是用来打的。”并且牢牢地抓着了大宝的胳膊。

可大宝不依不饶,转向妈妈,还朝着她脸上吐口水。

这时候,妈妈恼火了。

然后,她是这么做的:

她先抓住了大宝的另一只胳膊,看着大宝的眼睛,清楚并且带着情绪对大宝说:

“我不喜欢你这样,安安,你不应该朝我吐口水。”

然后,妈妈继续用严肃并且愤怒的眼神盯着孩子,直到孩子不再乱动。

接着,妈妈松开手,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

走出几步后,妈妈迅速地瞟了一眼大宝,看看她的动静, 发现她还站在原地,没有继续打人,于是妈妈便到卫生间洗脸。

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用余光看着姐姐,以确保她不会再去打妹妹。

洗完脸后,妈妈的情绪平复了下来,而大宝到客厅里玩起了别的玩具,不一会二宝也加入了进来,一切又恢复了常态。

我们来分析下这个妈妈的操作要点。

01

让孩子知道他做了不正确的事

孩子犯错后,有的家长会做出一些夸张的反应,比如做鬼脸。两个孩子起冲突了,有的家长还可能会用逗乐的形式来缓和气氛。

孩子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这是绝对不行的。

在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大人的夸张行为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有趣,不断重复错误行为。

02

就事论事地表达自己感受

这里案例里,孩子朝妈妈吐口水,妈妈很生气,但她没有责备、打骂、评判或者贬低孩子,而是就事论事,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大宝明白什么事惹她生气了,并且阻止她继续做错事。

在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妈妈就离开了,给予自己和大宝一个空间来平复各自的情绪

简而言之,案例中的妈妈既没有掩饰自己的感受,也没有无节制地大发雷霆,而是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如果大宝没有停下来,继续发作,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要使用心理学里面的“隔离法”了,分开两个孩子,让他们分别冷静下。


学GPC,精益父母们有话说

不能实际用在生活里的育儿知识,不是好知识。GPC好不好用,看看学过的父母们怎么说就知道了。

最后,分享一段对托德育儿俱乐部的家长的小采访。

真开心GPC体系给你们的育儿带来这么多改变,也希望你们也都能在育儿的道路上越来越优秀。

全家一起学习”的氛围

太赞了!👇


👇👇👇

都看到了这里

分享给亲友一起长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