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敏感期”,你做对了吗?

 托德老师 2021-06-02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孩子在某个时期,会有一些“小怪癖”。

最近托德老师的女儿个个就有个“小怪癖”:刷牙的时候,个个一定要含着牙刷,靠着墙边站一下。

托德老师说,女儿这是“秩序敏感”。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敏感期”这个概念,但是碎片式的接触了,还是对敏感期一知半解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到底什么年龄出现什么敏感期?父母应该怎么做?

“敏感期理论”是什么?



敏感期”这个概念,由上个世纪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

 伟大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育法你们一定听说过,它曾被称为“世界上一流的幼儿教育”。

之所以蒙氏教学法这么火爆,是因为她的理论里面,有一个很有意义的概念——“儿童敏感期”的概念。

什么是敏感期理论呢?

蒙台梭利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中的某些刺激产生敏锐的感受力。这股感受力会驱使孩子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狂热的尝试或学习,直到内在需求被满足,这股敏感力才会消退。

托德育儿俱乐部的一位妈妈曾分享过一件事:

她带着三岁多的女儿豆豆买完菜回到家,开始将菜品进行分类摆放,豆豆突然跑进厨房拿起一个鸡蛋想帮妈妈放在鸡蛋篮里,妈妈马上说:“别碰那个,小心打碎了。”

放下鸡蛋,豆豆又拿起了地上的蔬菜,准备往蔬菜架上放。妈妈又说:“别动,太脏了,好多泥巴,你自己玩去吧。”

之后孩子很不开心,妈妈让做什么,他都反抗。

其实,豆豆很有可能正处于“动手敏感期”,妈妈的制止,让豆豆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情绪到达了低谷,所以,妈妈跟他说什么都要反抗。

有研究发现,孩子在敏感期受到到干扰和阻碍的时候,会产生抑郁、愤怒等情绪

如果你能够知道敏感期理论,清楚孩子在哪个阶段进入了哪种敏感期,那就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看似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知道孩子成长的秘密,也就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敏感期了。

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孩子会以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学习和进步。

反之,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之后,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弥补,甚至无法逆转。

孩子在敏感期,父母该干什么?



不同年龄,孩子会进入很多不同的“敏感期”,开始时间大致如下:

0~2岁:视听觉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模仿敏感期、动手敏感期、内部秩序敏感期;

2~3岁:语言思维敏感期、外部秩序敏感期;

3~4岁:词汇爆发期、语言形象化敏感期、提问敏感期、绘画敏感期和注意力敏感期;

4~5岁:书写、认识数字、感觉数量、学会区分和比较、纪律性、社会秩序和控制错误7个敏感期;

5~6岁:数学运算敏感期、文化敏感阅读敏感期、意志力敏感期。

无论孩子现在在哪一个敏感期,我们作为父母,处理的大原则是一样的:

第一、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并努力了解他们活动的目的;

第二、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


举个例子:

知道你们关心孩子的注意力,这里以孩子的“注意力敏感期”为例,分析一下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注意力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3~4岁时,处在注意力敏感期的孩子可以连续50次不间断地重复同样的活动。

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嘈杂,都无法分散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一直保持在“忘我”的状态中。

在这个时候,我们大人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理解孩子对事物的专注,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可爱的举动,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自由地做着重复的工作;

另外,父母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训练材料,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机会。比如,给它们一个苹果,引发它们去观察苹果的颜色、形状,体验苹果的触觉、嗅觉、味觉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一定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和物品“互动”,在清晰、有序的认识物品的同时,构建自己的心理个性

父母不要强行打扰孩子的这种“互动工作”,完全可以给他一些时间,让他自己主动离开,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过程。

我们大人,啥都不懂的时候,总是会粗暴地介入甚至打断孩子们进行“自我塑造“的过程。

越懂娃,越淡定。

还有那么多敏感期,我们都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敏感期的知识,《理解儿童的敏感期(0~6岁)》课程目前已在「托德育儿俱乐部」上架,俱乐部会员免费学习。

这堂课一共8集,提出了父母们应对孩子敏感期的两大原则和三大方法,并且,非常详细分析了0~6岁的各种敏感期,孩子都会有什么表现,父母如何应对才能帮孩子激发潜能。

加入「托德育儿俱乐部」,就可以免费听!

希望我们都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机会,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来确信自己、塑造自己,达到自我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