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脉造影对身体危害大不大?所有风险医生一次全坦白!

 乐普医生 2021-06-02

冠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于医生来说是一项准确评估病情的“利器”,而对于需要做这项检查的患者来说还是让人陌生又害怕的,因为检查的有创性,更是让很多患者担心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或存在风险。今天,乐普医生就把所有风险一次性全跟大家坦白。

哪些人可能会需要冠脉造影检查?

1、 典型心绞痛、不典型胸痛以及非疼痛性冠心病相关症状等需明确有无冠心病者;

2、 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需要排除冠心病者;

3、 已明确冠心病诊断,需要选择治疗方案者(如介入治疗、冠脉搭桥、保守治疗);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冠脉造影随访以明确血管情况者;

5、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以内或发病6小时以上仍有胸痛者;

6、 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为安全或职业需要者,如飞行员、汽车司机等;

7、 部分高龄患者做心脏外科手术前也应接受此项检查。

冠脉造影怎么做?

冠脉造影属于微创检查,可以被认为是个小手术,既然是手术,就要首先完善术前的相关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全套、电解质、心电图、X片等。

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常采用局麻的方式进行手术,也就是说在手术过程中人是清醒的。通常选取手腕处桡动脉或大腿根部股动脉作为穿刺点(经桡动脉手术更常见),穿刺口大约有圆珠笔芯大小,穿刺成功后,将软管从穿刺处置入,将导丝从软管送入动脉,沿动脉走向一直延伸至冠状动脉。通过造影导管往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让冠状动脉在X线下显影,医生可以通过X线直接观察到血管有无堵塞,堵塞的程度及部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拔出造影剂导管、导丝,加压包扎止血,一般需要加压4-6小时。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0-20分钟,病情复杂或需要植入支架者,则需要更长时间。

注射进身体的造影剂是什么?

拍过胸片的患者都知道,在胸上我们能看到心脏的大致轮廓,至于心脏血管,常规X片根本看不到,这是由于心脏血管属于软组织,被X射线穿透后很少被吸收,所以在X线它不显影,也就得不到它的影像。

为了使心脏血管能在X线下显影,我们会把造影剂注射到心脏血管中,通过造影剂给血液“染色”,让看不到的心脏血管可以清晰显像。冠脉造影目前使用的造影剂是60-76%的泛影葡胺,但是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可用30%泛影葡胺1ml作静脉注射,观察20分钟,无反应方可使用。如对泛影葡胺过敏,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三碘三酰苯。

所有风险医生一次性坦白!

冠脉造影虽是一种技术成熟、比较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创的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风险。一般来说,冠脉造影可能带来的损害包括:

造影剂损伤

造影剂带来的损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造影剂本身带来的过敏样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红斑红点、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等,严重过敏反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危及生命。因此,冠脉造影前都会进行过敏试验,轻度过敏反应可很快缓解且没有后遗症,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非常低,需立即停止注入造影剂,然后积极对症处理。

二、造影剂肾病   尤其对于碘造影剂,它注入血管后,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在排泄过程中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更易造成造影剂肾病,因此术前要仔细评估。多数肾损伤是一过性的,术后多喝水即可恢复;对于出现严重造影剂肾病患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必要时透析治疗。

穿刺带来的损伤

虽然冠脉造影是个小手术,手术创口较小,但它是通过动脉血管进入身体到达心脏,导丝和导管在身体内走形距离较长,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血管的损伤,出现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问题。但目前造影技术比较成熟,发生血管损伤的风险较小,对于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多数可以自行愈合,未能自行愈合可行相关根治治疗。

心律失常

冠脉造影可导致心律失常,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是由于导管反复刺激冠状动脉口导致血管痉挛,损伤患者心脏神经丛。出现的心率失常一般都会自行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出现几率较小,即使出现医生也会及时处理,保障安全。

▶ 迷走神经反射

它是冠脉造影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常由手术区域压迫过紧、疼痛、紧张等因素所致,可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出汗、面色苍白、嗜睡、恶心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去除诱因、补液等对症处理即可。

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造影之前医生都会对手术的必要性及风险进行衡量,而且随着造影技术的不断成熟,造影所致并发症已经极为少见,现在也更是追求「今天做造影,明天就上班」的安全、高效目标,大家不要过分担心。 

总之一句话:我们不过度检查,但该查的造影也不能回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