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与千寻》——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

 江昭和 2021-06-02

有关于青葱年少的记忆,已经稀稀落落,七七八八,但有一处却是岿然不动的存在,那就是宫崎骏的电影。

宫崎骏的电影是充满夏日情怀的,是蔚蓝天空上划过的飞机留下的长长的云迹,是清冽泉水里冰镇的番茄果蔬,是纯白少年呼啦啦跑过青青草地,留下一段清爽忧郁也温柔的记忆。

许多年前的夏天,电视台每到午间档都会播送日本动画电影,尤其是宫崎骏,虽然都只是节选一部分,但对于那样闭目塞听的年岁,能够领略宫崎骏电影里的细腻温柔,恬静欢喜,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满足。

正是在那一段时间,匆匆感受到了《龙猫》的天真童趣,《天空之城》的唯美感伤,《幽灵公主》的深邃梦幻,以及《千与千寻》的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的,是《千与千寻》里华丽动人的布景,是千寻在异世界的冒险与成长,是她与白龙和无脸男之间的诚真情意。

多年之后重温这部电影,笼罩在它身上云遮雾绕的部分开始褪去,它在我眼前,仿佛一位帘幕后的佳人,开始袅袅地走来,眉眼分明,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懵懂女孩的心灵成长史——穿过隧道,这一设定具有十分浓烈而典型的象征意涵。

每个人的成长,都像艰辛走过黑暗通道,伸手不见五指,跌跌撞撞,哭与笑,只有自己听到,苦与乐,只有自己参透,一切到头来所为的,就是柳暗花明,就是眼前出现光芒的那一瞬间。

守在隧道的一头,千寻是一个天真可爱,但有些娇纵任性的小女孩儿,面临搬家转校,需要离开从前的生活环境以及熟悉的人。

走到隧道的那一边,千寻就是一个不能依靠父母,需要自己努力工作,面对复杂的成人环境,通过自己的努力解救父母于水火的独立的人。

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来的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应对疑难,千寻实现了这一场苦涩却也寓意饱满的“穿越之旅”。

成长,是这一部电影最中流砥柱的主题。

每个人的成长,都作为两部分而存在,一种是父母陪伴的成长,在人生的早期,而另一种,是自身实现的成长,这种成长,几乎贯穿一个人的整个一生。

电影呈现给人的,就是千寻脱离父母的扶持与庇佑,独自在异世界成长的历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油汤茶楼,飘散着浓郁食物香气的街市,汤婆婆的豪华阁楼,以及从茶楼去到钱婆婆家的那一段从天明到黑夜的海上电车之旅,都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与变形。

生活作息与人类截然相反的国度,厌恶人类至极的国度,却也拥有与人类世界不谋而合的部分。

宠溺宝宝过分的汤婆婆,不甘心被一个地方束缚的追梦人小玲,曲终人散趁夜黑无人回去浴池找失落的金子的小青蛙,对着下手阔绰的客人百般逢迎的汤池仆人们。

在在都是欲望人间的投影。

一开始闯入此地的千寻性格天然,未经雕琢,所以时而盲目,得到他人的帮助不懂得说谢谢,去到陌生的居室没想到敲门,有点点小脾气,自我任性,说哭起来就哭起来,笨手笨脚,工作效率低。

到后来,走出此地的千寻,已经变得谦卑谨慎,勤勤恳恳,能够吃苦耐劳,勇敢坚定,懂得感恩,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处事智慧。

成人的世界,是与千寻幻想的,人生经历支撑的世界错综颠倒的一个世界,那里复杂而精彩,迷离而梦幻,却也动荡而危险。

在这里,她会遇见形形色色的面孔,形形色色的性情,形形色色的欲望,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何安身立命并且如鱼得水,是千寻缓慢蜕变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人这一生的必修课。

成年人的生存法则是克服恐惧,工作独立,学会遵守社会秩序,等价交换原则,以及有所求必须有所舍 ,为了得到一些什么,必须为此付出相当的或者更多的代价。

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要求每个人应该长成的样子,虽然丧失了纯真,但也不是没有好处。

至少千寻能够活得更加坚定,更加有力。在遇见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告于他人,而是需索于自己。

然而,一个人可以渐渐变得陌生,但是不应该抛弃内心的那一份纯真的善良,未经金钱世界过分腐蚀的干净,这,我想就是电影当中,姓名所承载的深意。

在这个世界,有些人迷失,有些人始终如一,有些人曾经迷失终于幡然醒悟,也有些人本性纯良却在欲望的国度里浮浮沉沉。

来到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白龙千寻都如此,但是在两个人的互相扶持与感化之下,他们终于找到了那个曾经一度迷失的自我。

所以电影的另一个着力点,我想就是对本真的呼唤。

这种本真,隶属于一个人,是不能被过度的,不适宜的欲望腐蚀的人,白龙,千寻,千寻的父母,青蛙堂倌,汤婆婆,无脸男,都是如此,而被欲望腐蚀的人的下场,是被奴役,被控制,被束缚,被吃掉,被掣肘,被厌恶。

这种本真,也隶属于一个时代。是不能因为经济迅猛发展而得意忘形,而弃本逐末,而以污染环境作为代价。神圣崇高的河神,因为被人类的垃圾填满,而变成臭气熏天,人人望而生畏的腐烂神。不是千寻,以及茶楼里人们的同心协力,它永远无法找回自己。

这种对本真的追寻,是一个人的苦心经营,同时,他人的鼎力相助也并非在所不计。

千寻的成长之路,获得了来自他人的关怀与温情,白龙的细心指引,无脸男的默默陪伴,锅炉爷爷和小玲的关怀扶持,雪中送炭,甚至是汤婆婆的苛刻对待,其实或多或少都是千寻成长的助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孤独的荆棘路,幸运的是,在这崎岖坎坷的路上,总会有星星点点的爱与关怀,恰如其分地出现。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看,也不要回头看,因为光阴的流逝,是笔直往前的。

追溯至古希腊神话里的俄尔弗斯和他的妻子,这种蕴含着深刻生命哲学质地的寓言已经不再陌生。

因为岁月的积淀,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

每个人,都只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总会有温暖而明媚的人,出现一阵子,扶持着走一段路,教会你一些什么,并留下一生的追忆。

在千寻的爸妈记忆中,他们只是沿途跌宕了一阵子,但是在千寻这里,她仿佛经历了大半生,或者说,她跨越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门槛,那就是,接受独自面对这个复杂人世的宿命,以及习得如何在陌生环境里自我保全的学问。

从被动接受别人的保护到懂得主动去保护别人,千寻收获的,不仅仅是爱,更是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仅是心愿与意志,更是付诸实践的勇气和魄力。

收获成长的,是千寻,也有那个成天为各式玩具和美食簇拥的大宝宝,活在他人密不透风的关怀里,他只会连走路都做不到,或者即便拥有这种能力,也会懒怠去做,因为不必。但是走出舒适天地,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也知道自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我们在《千与千寻》的童话世界里获得无穷的生存境遇的观照与人生参差苦乐的体验,这是无论时代无论国度无论年龄阶段都能让人获得精神滋养与启迪的精华。

所以,这部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崇高荣誉,也并非是徒有虚名的。

每个人在这部电影里,都能挖掘到一部分的自己,千与千寻,其实是曾经的,当下的,或者未来的你我。

最好的结局,是一个人在一部电影里,完成了一项使命,这部电影当中,还不仅仅只是一个人。

最好的结局,还是两个孤独寂寞的人,钱婆婆与无脸男,相依为命,从此昼短夜长,嬉笑怒骂,缝衣织布,闲看灯花。

两个人的日子,总比一个人好过。

苦中有乐,疼痛里有温柔,尖锐里有绵软,浮华里有真挚,这,就是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