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公开课最美的结晶

 袁占舵 2021-06-03

名师——公开课最美的结晶

朱航老师新作《做有思想的教师,教有思想的数学---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这本书第一部分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案例分析就是公开课最美的结晶,让李素怀老师深刻感受到朱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的研究。数学十大素养在他前后教学案例对比中迭代和深入,强烈的对比可以让老师明白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和教学中,每个核心素养分析到位,结合案例,精准施策。比如“符号意识”的案例展示,他先从《课程标准(实验稿)》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比中提出修订意图,“从符号感到符号意识的修订,意味着符号的认识与运用已然超过单纯感悟的范畴,而主要体现在自觉的意识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建立符号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素养。”这一段阐释,让李素怀老师对符号意识理解更深入,朱老师阐述了他对代数式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仅仅关注学生对形式化定义的理解,借助代数式表达,理解符号的意义,借助符号,学会分析问题。

朱老师还分析学生害怕学习数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数学符号表达的意义,死记硬背概念、公式,导致对数学认知的偏差,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感悟为什么使用符号,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意义,避免学生过于形式化地去理解。

在对比中,李素怀老师也找到了自己教学中处于哪个阶段,如何进阶,帮助学生化解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尤其在建议老师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中,更加让李素怀老师感受他的做法科学有效,他是从自己过往教学中梳理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老师少走弯路,直达数学本质。

参与吉林省中考命题。有了前面十年的积淀,顺理成章的踏入了吉林省中考命题的专家队伍里,从一名教学名师升级为吉林省命题专家,这个过程更是对数学的深追细究。朱老师六次参加吉林省中考命题,四次担任命题组组长,出版了10本《全国数学中考考法分析评价报告》,从做题人到出题人角色的转变,也让朱老师跳出了教的模式,进入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的思考和探索之中,这十年朱老师从解题中跳出来,变成了出什么样的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品质和个人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朱老师每年搜集全国大约140套中考试卷,截至今日,共约1800多套试卷,46800多道中考题。其中的典型试题大体都能准确说出其中出处和年份。这使得他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让他的学生由学会做一道题就能会做一百道题。

在第四部分专门分享了初中数学试题命题技术分析。他建议把改编试题作为教学的常态,把原创试题作为数学老师教学的方向。说起试题,大家习惯了拿来主义,总是觉得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训练习题,如果大家平常培养改编试题的技能,就能更好的切合学生学情,在难易程度上也会做出科学调整,教会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