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

 淮阴语文 2021-06-03

他们

骈国华

01

在故乡小住的那日,晨起散步到后河边,看到老憨在起地笼。他穿着齐胸的水衩,在一片茂密的芦苇和菖蒲前把地笼一节节提起,抖动放下再提起,直到最后一节。收获杂七杂八,有小鲫鱼、小鳊鱼、小参子,还有泥鳅、龙虾。河岸上有人问:“有鱼卖吗?”“有啊!”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背着背篓,攀上了河岸。

 他在河岸上铺开一块塑料布,将背篓里的收获全倒在塑料布上,又分门别类,鱼归鱼,虾归虾。那人问:“小杂鱼什么价?”“就收你两块吧,”那人没还价,他去自行车网筐里取出手提电子小秤,那人买了二斤,他又抓了几条小杂鱼放进那人的塑料袋,那人乐哈哈走了,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初夏时节,河水还很凉,他不顾自己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还下河下地笼,是有苦衷的。我感叹他生活的艰辛,也分享他收获的快乐。

02

   一个老妪在翻小区里的垃圾箱,她俯身垂首在垃圾箱中寻找废品吃力的样子。她不是我们小区的人,小区里也没人认识她。有人嫌她脏,远远的躲着她,有人斥责她:“别翻了,恶心人,赶快走!”还有人鄙视她,说了不干不净的话。我不知道她是怎样的境遇,为何拣垃圾?但她不偷,不行乞,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拣废品挣钱,或用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或用来补贴儿女,她的生命就不卑贱,她的人格就不下,就应该受到尊重。人,什么都可以缺失,但不能缺失良知。

03

在淮海西路与清河路的交叉口,碧桂园小广场边,时常有等活的农民工,有泥瓦匠、水电工、搬运工等,他们在地面上立一个小牌牌,有的聚在一起打扑克,有的蜷缩在平板车里打瞌睡。他们耐心等活儿,愉快玩乐,等到等不到,都很坦然。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从不怨天尤人,一切顺从自然。

他们生活行走在社会的低层,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凭着自己的劳动和技能获得报酬,从容地把自己从彼岸渡到此岸,靠的是什么?一位壮年瓦工以调侃的口吻笑对我说:我们心中也有诗和远方啊!

作者简介:骈国华,一个退休十多年的省农垦系统老同志。退休后,书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老年周报》《大江晚报》《江苏农垦人报》《智慧》《思维与智慧》《银潮》等报刊以及网络公众号《洪泽湖文学》《目耕缘读书网》《里运河》上发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50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