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拥立了两位杰出的君主,却为赵国挖了一个大坑

 历史龙元阁 2021-06-0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逐鹿天下。国家与国家之间时而联盟、时而开战都是常有的事情。在利益面前可以成为朋友,也可以瞬间成为敌人。为了国家之间的联盟以及自身的利益,支持拥立其他国家的公子做君主的事情也屡见不鲜。齐桓公就曾在国中内乱之时在莒国避难,并在莒国国君的支持下回到国内做了齐国的君主。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曾经拥立过两位君主,这两位君主都是战国时期极为能干且称霸一方的国君,一位是燕国的燕昭王,还有一位是秦国的秦昭襄王

一、拥立公子职为燕国国君

赵武灵王最大的功绩便是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国力增强,一时之间连强大的秦国都忌惮三分。所以赵国在当时诸国之间说话很有分量,而赵武灵王从继位之初就非常懂得平衡之道,该拉拢哪些国家,与哪个国家结盟,瓦解对于自己不利的联盟组织,这些对于赵武灵王来说并不困难。

赵武灵王继位时只有十几岁,他的父亲赵肃侯驾崩后举行葬礼,诸侯前来吊唁。没想到前来吊唁的诸侯们竟然都带着大量的军队。明着是吊唁,实际上根本就是想趁着赵武灵王年少,来占赵国的便宜。

赵武灵王面对强敌环伺也是毫不示弱,他在国内摆出一副血战到底的态势,然后贿赂南边与北边的少数民族让他们骚扰等国。使得他们腾不出手对付赵国,然后再与韩国宋国结盟,增强自己的实力。很快那些来找茬的诸侯便退去了。而这次事件也让赵武灵王明白,赵国想要强大必须要有自己的联盟。

燕国因为子之之乱而陷入了内乱,燕国的公子职原本是被送到韩国做人质的。而韩国与燕国曾经有过联盟,目的就是前后夹击赵国。在燕国陷入内乱之后,赵武灵王便将公子职送回到了燕国继承王位,然后与燕国结盟,这样便破坏了燕国与韩国的结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也为自己励精图治赢得了时间。

公子职便是后来的燕昭王,他在位时任用贤能,整顿内政,燕国逐渐从子之之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燕昭王任用乐毅治理军队,率兵外出征战,开疆拓土。乐毅在攻打齐国之时连下七十多座城池,打得齐国差点灭国,只剩下了最后两座城池,可算是一雪前耻,报了当年齐国攻打燕国的仇恨。乐毅要是再加把劲儿,齐国便会被灭掉,可惜齐国最终还是复国了。

二、拥立公子稷为秦国国君

赵武灵王拥立公子职是大势所趋,当时的赵国需要燕国这样一个盟友。在秦国国君继承人的选择上,赵武灵王想要复制公子职的成功,但是没想到却给赵国挖了一个大坑。公元前307年,秦国的君主秦武王跑到了东周王室的太庙当中,硬是要将人家铜鼎当成哑铃举起来,试试自己是不是力大无穷。

没想到秦武王这一次是搬起铜鼎砸自己的脚,因为铜鼎太重,直接砸断了秦武王的腿骨。当时的医疗条件可没现在这么好,这么重的伤让秦武王很快便不治身亡了。秦武王驾崩之时还很年轻,没有留下子嗣。这继位的君主只能从宗室子弟中挑选。

很快,秦朝的宗室子弟们开始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秦武王的弟弟公子稷此时还在燕国做质子,原本秦惠文王的皇后想要册立公子壮,而另外一位宗室子弟公子芾也是候选人之一。

没想到赵武灵王却拥立公子稷回国,让他做了继任的君主,这就是秦昭襄王。彼时的秦国因为王位之争而内斗不断,但是赵国却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而蒸蒸日上,所以他拥立公子稷,秦国人也只能同意。

三、赵武灵王给子孙们挖了一个大坑

赵武灵王扶植公子稷的目的也十分明显,与秦国这个强大的国家联盟,从而巩固赵国的地位。但在利益面前,恩情什么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秦昭襄王在自己的母亲秦宣太后的辅佐下成长为一代雄主,不仅如此,他还特别长寿,在位五十多年,不知熬死了多少位君主,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武灵王帮助秦昭襄王坐上了王位,秦昭襄王并没有感恩戴德,四十多年之后,长平之战爆发,这场战役之中,秦国的大将白起坑杀了赵国士卒四十万人,使得赵国国力迅速衰弱,再也无法跟强大的秦国对抗。列国争霸极为残酷,如果赵武灵王知道秦昭襄王如此狠辣,而自己会给子孙们留下这么一个大坑,相信一定不会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

而在这之后的赵国君主们似乎都没有太好的判断力,秦国放在赵国的质子公子异人与他的儿子嬴政也被赵国人放回了秦国,结果公子异人成功继承王位,而他死后继位的秦王嬴政更是将赵国灭掉,实现了大一统。

参考资料:《史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