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桐梓老童谣】第31期║张泽贵:《送财神》

 童子童谣 2021-06-03

桐梓民间“老童谣”

张泽贵 收集整理 

【民谣故事】

送 财 神

搜集整理/张泽贵

送财神,也叫送财,系旧时习俗。听老辈人讲,解放后早些年都一直有人送,从大办钢铁起到土地下户前,全都作为“四旧”或者封建迷信禁止取缔了。土地下户后又有人送了几年,近两年好像是真的没有了。

现在回忆,送者一般为本村或附近多少有点文化且口齿伶俐,脑壳活泛,语言丰富,见子打子的中老年男士。受者为城乡士农工商各样人家。时间基本固定在大年三十交子时过后。送者手拿竹板,身背背夹,肩挎土法刻印的财神画像,走家串户,送财贺春。受者一图热闹,二图吉利,利舍则根据各自的家庭状况和品性脾味确定,一元、八角,多少不定。遇上家里经济确实拮据或者抠门的人家,任你言干语尽,就是财门紧闭,充耳不闻,使送者尴尬窘迫,进退两难。反之,遇上热情大方的人家,则气氛活跃,皆大欢喜。

小时候亲眼目睹的一次送财神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饶有兴趣。记得那年除夕晚上鞭炮声还此起彼伏,就听有人在大声地讲送财神的来了,快点儿把门关起。我和二弟、三弟刚把门关好,就听门外传来一阵快板声和送财神的人吉利言辞:

山一程来水一程,

特来贵府送财神。

大红灯笼门上挂,

吉星高照福德人。

春满乾坤福寿来,

主家快把财门开。

不让我进没关系,

得罪财神不应该。

鸡不叫来狗不吼,

财神来到大门口。

快把财神请进屋,

银子钱米样样有……

父亲听见“财神”驾到,就让我们兄弟马上开门。“财神”进屋后,母亲给“财神”倒了一杯茶,“财神”接了茶杯,开口唱道:

主人家,好礼貌,

进门就把茶来倒。

一杯茶,浓又酽,

持家待客是模范。

父亲见状含笑说,“都是熟人,快请坐快请坐!”“财神”一边落坐一边唱道:

请我坐来我就坐,

鼓足干劲掌好舵。

四梁八柱稳根基,

妻贤子孝免横祸。

父亲又给“财神”装了一支把把(带过滤嘴)烟,“财神”接过香烟,随即唱道:

主人家,好大方,

进门又把烟来装。

这竿烟,有把把,

我要好好尝一下。

喝茶抽烟完毕,“财神”从随身携带的包袱中请出财神画像,双手擎过头顶,口中唱道:

喝完好茶抽完烟,

财神请去供中间。

诚心诚意侍奉好,

银子钱米堆成山。

因是家中老大,父亲喊我把财神画像接过来,并用压岁钱打发“财神”,回头再给我。那时小孩压岁钱不过几角块把,又买了些鞭炮,包包头只剩4角钱,我悉数给了他。谁知“财神”接过钱后,估计嫌少,非但不离开,反而车身唱道:

转个手来转个手,

腰包是个撮箕口。

你把财神敬到位,

一年四季天天有。

父亲当时在老家有一定名气,非常好面子,见4角钱确实有点少,加之又是熟人,索性又叫母亲掏了8角钱,加成一块二角钱,寓意月月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县城羊肉粉每碗两角,一块二角钱,已是不菲的利舍了。“财神”见状高兴地大声唱道:

多谢财,承谢财,

一文去了万文来。

男女老少多积德,

子孙后代发大财。

母亲问“财神”将就吃点儿烫饭不,“财神”还要赶着送下家,非常满意地表示谢谢了。可能是感于我家父母的热情抑或一块二角利舍的触动,“财神”跨出门外还拖声遥遥地唱道:

财神财神转了身,

秤称银子斗量金。

财神财神转了头,

一股银水往屋流。

“财神”走远了,才听父亲讲,“财神”父母早逝,家庭困难,老辈上我们家还沾点亲,送财神的水平其实很一般,就当做好事,讨口要饭都要打发,何况三十老大的,图个吉利罢了。


卓依婷演唱《我的财神来了》

end

收集者简介

张泽贵,贵州桐梓人,中学执教三载,基层工作数年,半百人生历风雨,天命不老激情在,曾任陆军预备役上尉,现供职于桐梓县投资促进局。文学爱好者,喜诗词、好吟诵,作品散见《贵州日报》《遵义日报》及“雪域老兵吧”“天府作家”等。

2

《桐梓老童谣》征集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