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吗?”“客套话就免了,直接说事吧”

 毒鸡汤 2021-06-03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关键词:客套

“在吗?”

看到微信的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皱紧了眉头,其实我真的看到了,但是不想回复也是真的。

然后我就静静的盯着屏幕看了两分钟,敷衍的回复了一个表情包,对方马上说了后边的话。

诸如借钱、诸如咨询事情、诸如业务推销,那一刻我就知道终究是自己草率了,所以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回复还是晾在一边呢?

1

别问在不在,问就是不在

作为美食家同时也是文学家的蔡澜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教养是常识,一学就会》,基本的礼貌,是我们都该拥有和学习的,但是超出了界限的客套话就会显得空洞且招人厌恶。

现实生活中是很多人一学就会一做就费,他们不明白的是,不是所有的客套都能直抵人心。

我之前也是在不在有空吗方便否,当时甚至觉得自己礼貌极了,直到后来经常有人麻烦我老是喜欢问我在不在,我就彻底崩了。

“别问在不在,问就是不在。”

这一度成为了我的个签,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在的话你说了事情之后对方自然会回复;如果不想回复,纵然你问一千遍对方依旧避而不见。

我们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既然在寻求对方的帮助,那至少说明交情还可以,大家大可打开天窗说亮话,遮遮掩掩的反而丢掉了很多朋友之间的情分。

我身边就有很多暴脾气的朋友,大家都喜欢有话直说的性格,越是客套越是显得生分,渐渐地我们开始吐槽对方的缺点,也毫不吝啬的夸奖对方,少了那些走过场假惺惺的客套,大家的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是对于不熟悉的人大可意思性的客套两句,但是千万不要和身边的朋友客套,真的会因为假客套丢了那些真朋友的。

2

一眼看穿的假客套,你怎么还不长记性呢

自古套路得人心,是一句很经典的话,确实偶尔的客套会使得他人容易记住你,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没有人有那么大的本事,透过你平平无奇的五官,看到你有趣的灵魂和丰富的三观,所以适当套路应该是我们生存的一项技能。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盈满则亏,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假客套,那些在各大平台争相作为反面案例讲解的客套话,一定不要再说了。

1.下次一定请你吃饭。

潜台词:这次就算了,下次也不一定。

2.来就来了还带什么礼物。

潜台词:算你还有点见识,知道不能空着手来。

3.有空一定多联系啊。

潜台词:以后联不联系看天意,见不见面都随便。

等等这类似的客套话,真的是反反复复的就那么几句,听别人说过几次自己也说了不下几遍,背都背下来了。

回想一下每年过节送红包,一边拒绝一边把红包攥在手里,临走时往兜里装糖果一边说着不用了一边把另一边的口袋也掀开。

小时候很木讷,就觉得大家是亲戚相互都在走动,再者说送礼都是心甘情愿的,好好的干嘛整得像杀猪场面一样又拖又拽的,还真有人不喜欢钱?

这时候父母就会说,“这些客套话都不会,真蠢。”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难道大家和和气气的道别,开开心心的回礼不好吗,特别是明明大家都知道这是假客套,还得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来就很尴尬啊。

所以长大之后,我最怕的就是那些过分热情的亲戚包括朋友,200块的红包整出了2000块的热情,日常的一件小事被重复说很多遍让你下不来台。

3

远离你身边假客套的人

假客套的典型代表群体:(假装)结账买单的人。

一般朋友聚会都不会选择AA ,一是不想朋友之间分得这么清楚,二是不想被人认为朋友间都没个混得好的,吃个饭还得均摊。

所以每当到了结账的时候,总是推推搡搡一顿争执,最后往往是那个没有参与争执的人把账结了以此来平息其他人的战争。

最后没有买单成功的人还会佯装生气,说下次一定让他来,这样既逃了单,又巩固了朋友人脉,让人觉得他重情重义,实则这种假客套的人最让人讨厌。

真正想要买单的人,早就付诸行动了,有互相争执和假装客套的时间,单早就买好了。

真心相处下来不出三次,这种人就会被识破,此后他又少了一个朋友,但是生活中的假客套远远不止这些。

比如总是问你饿不饿,但是却不舍得点个外卖,总是问你缺什么但是从来不付诸行动,总是瞧不起谁谁谁但是自己半斤八两。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开空头支票,画大饼让你只看不尝。

解决这个问题,时间会替你看清楚很多事情,但是时间需要的是漫长的等待。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最好的鉴别方法是看对方做了什么,而不是看说了什么,毕竟这个社会说话不用负责,也不费多少钱财。

这个衡量标准看似片面,但是对于友情和爱情,都是一招很好的验证方式。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