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猥亵17名小学生获刑7年半:当老师变禽兽,谁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毒鸡汤 2021-06-03

回复“晚安”,送你一条特别的推送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则关于“教师猥亵17名小学生获刑7年半”的消息,登上了热搜榜,引起了上亿网友的关注。

广西来宾市一男教师为了寻求性刺激,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以改正、检查作业为幌子,多次在讲台、学生座位、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对17名小学生实施猥亵…

如此师德沦丧的行为,网上讨伐声不断,有人认为惩罚太轻,不足以平息民愤…

最终,法院以其犯猥亵儿童罪,判处该名男教师有期徒刑7年6个月。同时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四年内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

恶人虽有了恶报,但这17名学生被猥亵后,也许将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教师猥亵学生事件频发,惩罚犯罪者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不禁让人质疑:为何校园净土,会出现如此师德沦丧的丑事?

严守“师德”质量关,任重而道远。

1

教师猥亵频发,是谁在动摇了师德?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可是近年来,“师德”的口碑让人琢磨不透;老师在给学生传教立德的同时,却有个别老师偷偷干着缺德的事。

我们不能忘记尊师重道,仍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但痛恨教师猥亵学生这一无耻行为。

教师,素来被誉为灵魂的工程师,受到社会的赞誉和人们的尊重。

可是个别教师的道德丑闻,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玷污了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使得校园净土变得有些浑浊。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有媒体对2017近三年来猥亵儿童罪统计得知:教师被判猥亵儿童罪的案件共有31起,31名教师猥亵了至少128名儿童,平均每个作案教师猥亵过至少4名学生。

其中,媒体报道出来的性侵犯儿童的案件中,有70%-80%都是熟人犯案。

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说过:“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猥亵学生事件屡见报端,学校在选人用人的考核上,偏向了才能、轻视了师德。

2

败坏了的师德,如何让桃李满天下?

戴圣在《礼记·文王世子》中写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其意是要提醒教师,要注重德才兼备教学。不仅要授教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教学生“立世之德”。

如果教师连“德”字都写不好,拿什么去灌输学生知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师德师风,是一座学校的精神支柱。如果支柱崩塌了,学校的荣誉就会受损,学生的前途令人担忧。

“教师猥亵17名小学生”这一恶劣事件,令其家长以及社会公众为之而揪心…

有的家长认为,教师带着知识去犯罪 ,不但教坏了学生,更是伤害了学生。

教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

身正其范的教师,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反之,品德不正的教师,让学生双眼蒙蔽,分不清善恶之根源。

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依然记得,曾经有位大学应届生与我的交流中,暴露出了他们学校的教师存在着不正之风…

当他拿到国家助学金的名额时,班长在他的旁边留下几句悄悄话:“不要忘记给辅导员送礼。”

当他听到这句话时,顿时疑惑?

他对着我说:“校园既非社会,难道教师也搞权钱交易了吗?”

古语有云:“师道不立,则天下无善人。”

其意无非就是告诉人们,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师德为立身之本;在教书育人的提前下,首先要对师德的强化和建设。

而在当下,猥亵丑闻、私下收红包、辱骂暴打学生等教师歪风事件,仍在社会上频发上演…

我们不能全盘去抹杀“灵魂工程师”这一教师称号,但师德败坏者不清除,对孩子的教育只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3

不要嫌性教育早,性侵犯者不会嫌孩子小

鲁迅在《坚壁清野主义》中提到:“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

但在当下,许多人依然习惯于把“性”当作一个可耻的话题,总是避而不谈。

难道人们还没有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旧观念中解放思想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