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议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冻不冻卵是选择,能不能冻卵是自由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两会期间,“单身女性冷冻卵子”的话题再次刷屏。

不过这次不是建议“赋予”,而是建议“禁止”。

5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生孙伟提出了“建议禁止单身女性冷冻卵子”的提议。

网友瞬间炸了,一天时间,7亿阅读量,网上一片怒怼。

面对网上几乎一边倒的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孙伟随后做出了回应。

核心观点:

1、冷冻卵子需要人为服用或注射激素,对身体损害较大。

2、冷冻卵子技术尚不够成熟,贸然开放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催生买卖卵子,甚至衍生代孕等违法行为。

孙伟给出建议:“冻卵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早找男朋友早结婚早生子,这是最好的方法”。

但网友并不买账。

很多人表示,技术不成熟,损害身体,为什么已婚可以冻卵,单身女性要禁止。

随后,新浪财经发布了调研,“如果条件允许,你会冻卵么?”75万的参与者中有七成以上表示“会”。 

单身女性选择冻卵是一劳永逸,还是得不偿失?

需求与风险,伦理与道德,她们是否能够选择,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又愿意为选择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1

单身女性 “冷冻卵子”到底有多难

在国内,单身女性是不允许冷冻卵子的。

只有已婚不孕女性,手持结婚证、身份证、准生证三证齐全,才能合法冻卵。

单身女性只能选择出国冻卵,市场上应运而生了很多出国冻卵中介。

Kitty,39岁,未婚,去年出国冻了15颗卵子。

她回忆取卵的过程“漫长又痛苦”:

在打促排针的半个月里,“每天打到脑子恍惚,云里雾里,肚子鼓的像是个球。”

在促排卵阶段,大剂量激素刺激卵泡生长,有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

全麻手术取卵,用的是约小臂长的针,穿刺到子宫里。取卵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出现出血、伤及周围其他脏器、感染等的风险。

 

由于高龄和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取卵后产生腹水,取卵第三天Kitty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像是怀孕三四个月,起床都费劲。”

kitty在医生的建议下狂打血白蛋白,才幸运的慢慢好起来。

而经历了取卵过程的伤害和折磨后,卵子的解冻率却让她异常灰心,医生告诉她“大概会低于30%”

女性一生发育成熟的卵子大约有400颗,35岁以后卵子质量下降,为了增加妊娠率,医生会建议高龄女性冷冻20颗以上的卵子,这很可能要经历多次的促卵和取卵手术。

从冻卵到再孕,十几个关卡,就像是升级打怪,每一步都有风险和不确定性。

Lily(化名),常驻香港,两年前选择冻卵,花费约11万(只包含手术前检查、打针、手术费)。

整个冻卵过程大约两三周,幸运的是Lily的整个排卵取卵过程非常顺利,“感觉不痛,也没有长胖”。

然而,成功冻卵并没有让Lily松了一口气,反而是忧心重重。

她说:“冻完以后突然没了社会压力,越接近40岁,越难找到合适的男生结婚(香港冻卵后要有结婚证才能取出来的),而冻卵有效期只有10年。也就是说,越往后你的冻卵也越“没什么卵用”,很可能最终浪费掉。”

更让Lily发愁的是每年1万的存卵费用,以及后续取出来培养囊胚、着床、生产的漫长过程。

选择冻卵,作为最后一颗后悔药,而代价就是长长的清单:促排卵风险、对身体的损害风险、持续的高额账单、解冻妊娠率、高龄妊娠等问题。

冻卵成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对单身女性来说,这真的是对抗“生理时钟”最好的救命稻草么?

2

“早结婚早生孩子”是个伪命题

有人会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冻卵这么难,为什么不能选择早结婚早生子呢。

但人生哪有这么简单,早结婚早生孩子从来都是个伪命题。

最近,一部以色列导演执导的纪录片《剩女》在网络中悄然走红。

34岁的律师邱华梅,出身山东农村,未婚。

从山东农村,到京城律师,邱华梅一路升级打怪,完成了她华丽逆袭,俨然人生赢家。然而结婚生子这道门槛瞬间让她“一文不值”。

“到一定年龄不结婚的话,任何人都可以嘲笑你。我姐姐的孩子叫我光棍姨,很受侮辱。”邱华梅说道。

母亲想起来她的婚事就整宿睡不着觉,父亲低头唉声叹气,出门都抬不起头。

姐姐劈头盖脸训斥:

“你如果不结婚生子,大家会怎么看我们家?”“没有结婚的女人就是不正常!” “不结婚,再幸福都是不幸福!”

面对亲人的指责,华梅崩溃了,泣不成声,“不结婚,一切就都没有价值了,是吗?!”

然而,她可以像很多女性一样,选择不妥协不将就,但她却必须面对时间出的难题:34岁,她已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医生告诉她,“国内没有冻卵服务,35岁以后就是高龄产妇,孩子的畸形率会提高5倍。”

寄希望于冷冻卵子来延缓生育焦虑的邱华梅,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这个时代的邱华梅们,她们披荆斩棘,一路逆袭。独身,意味着等待,她们愿意等待,却不能忍受将就。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青年人选择“愿等待不愿将就”。

是继续等待,还是妥协?

这是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就像心理医生告诉邱华梅的那样,“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冷冻卵子,就像给一边战斗,一边撤退的女性上了一个生育保险,告诉她们:别害怕,还有退路。

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提出“社会时钟”的概念,社会约定俗成了一张时间表,规划了我们在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女性在什么年龄结婚,什么年龄生子都被定格在“社会时钟”里,你慢了一步,便步步慢、步步错。

那些偏离了“社会时钟”的女性,她们活得独立、潇洒、有目标、敢奋斗,她们不再听从“时钟”,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说到:“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法避免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做出改变,让未来的社会和城市规划适应这种变化。”

在这场单身社会的变革中,还生育权给单身女性,是时代无法回避的议题。

3

冻不冻卵是选择,能不能冻卵是自由

20世纪,美国城市的街道上安装了路灯,夜间灯火通明的街道,让女性从家里走了出来。

凯西·佩斯说,“路灯让女性可以从事更多职业,也改变了女性的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

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偏离“社会时钟”的单身女性,是否她们也能拥有更多盏“路灯”,让她们除了在轨道上按部就班行驶外,还有选择在狂野里肆意奔跑的自由。

徐枣枣(化名),30岁,北漂,未婚。

30岁的她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是按顺应家人去选择结婚生子,还是抓住难得的机会在事业上奋力一搏。

她,是不甘心的,她渴望再搏一回。

于是,她来到医院,她希望通过“冷冻卵子”,给自己上一个生育保险。

当听到她的“诉求”,医生诧异地抬起头,“冷冻卵子?未婚女性是不能冻卵的,我们医院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站在医院走廊,徐枣枣这样描述自己,“我像是一个异类,还占用了别人医疗资源,是我自己特别天真或者特别荒谬。”

徐枣枣觉得憋屈,却也无可奈何。

然而,无意间听到了一场关于生育政策对女性影响的分享,像是一记闷雷,炸开了徐枣枣的脑洞。

她说,“我就有一下子夺回来主权,自己又是主人的感觉,在生育这件事情上,我是可以有一定自我决定能力的,也是有资格的。”

徐枣枣找到了律师,决定起诉医院,她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医院给我冻卵,应该把单身女性生育权还给我们。”

几经周折,12月23日,这个连“立案”都异常艰难的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而引发的一般人格权纠纷案件,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一年的辗转和奔波,徐枣枣明白这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诉求,而是这个时代一个群体的发声。

“不是我,也会是别人,总有女性会站出来的。”她这样说。

这个时代赋予女性最宝贵的馈赠,不是物质财富,而是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单身女性冷冻卵子”风险很大、问题很多、道路很长,但是时候开始认真讨论这个问题了。

文 | 毒哥&李楠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