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影视剧,是真的要废了吗?

 毒鸡汤 2021-06-03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最近,剧荒的我点开了由迪丽热巴、黄景瑜主演的《幸福,触手可及!》

看了几集,我觉得我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滤镜白瞎了眼,剧情不合逻辑,节奏缓慢注水,演员仿佛都不在一个频道,你有你演我有我演。

都2020年了,为什么这种老掉牙的套路还能频频上演。

一开始,迪丽热巴饰演的周放跟一个男人在结婚,结果小三跑来闹场,周放伤心的离开婚礼现场,一个人走在盘山公路上,而且还走在路中间。这种没有一点生活常识的走向,一看就是为了故意衔接下段男女主角相遇的剧情。

由黄景瑜饰演的男主宋凛,骑着机车出现了,还不小心的撞倒了周放,车摔坏了,然后两人就这么相识了。

宋凛为了感谢周放帮他推车,请她吃饭,周放醉了,宋凛就拖着她去开房...

最重要的是,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个小县城,全镇只有一家旅社,旅社只剩一间房,还是大床房。

别问编剧,问就是巧合。

...

睡前,宋凛打电话叫人送了辆车。

第二天起床,车来了,可是宋凛手臂擦伤开不了车,这就奇怪了,车来了司机呢?这车是空运过来的?

而且手臂擦伤开不了车,你让一个穿高跟鞋的女主开车?

整集看下来,剧情发展全靠生拼硬凑,只要剧情接得下去,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也能完全无视。

纵观近年来的国产影视剧,满屏硬广植入,过度美颜的滤镜,狗血台词层出不穷,不接地气的剧情改编,让观者喷到词穷。

而优良的影视剧寥寥无几,真让人不禁感叹:国产影视剧,是要废了吗?

1

我有一次跟我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关于国产剧的未来。

我说:“现在的国产剧越看越无聊,拍之前鼓吹几个亿大制作,拍完后让人失望的一逼。”

我朋友说:“不会啊,感觉还好。”

我疑惑。

他说:“国产剧让人并不让人感觉失望的一点,就在于它总让人失望,大家早已对它失去了期盼。”

记得开年前后两部号称精作的职场剧《精英律师》和《完美关系》,完美的呈现了什么叫做“高开低走”。

豆瓣评分分别为5.4和3.9,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但有人疑惑不应该啊,两部剧分别有靳东、佟丽娅、黄轩等演员的演技加持,分数怎么还能如此低,难道又是黑子刷分?

真不是。

《精英律师》停留在对所谓“精英”阶层工作的描述:高楼大厦、西装革履、豪车别墅的精致生活,职场塑造与现实脱节,实在让当代职场人毫无代入感,身披职场剧的外衣,内里依然是狗血爱情故事,和婆婆妈妈的家短里长。

《完美关系》失败的角色塑造,硬生生将女主凹成傻白甜、恋爱脑,还要用“拿着甲方爸爸的钱,给乙方做事”的圣母情节,来收割大家的智商,总体剧情完全偏离了航线。

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万博宣伟中国区董事长刘希平采访时就表示,《完美关系》对公关行业和公关人的呈现完全是误导的。这个剧把我们公关人塑造得很霸道、自以为是,把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变成了八卦、名人绯闻、富二代逃逸。完全没有正面的案例。

什么是职场剧?

职场剧是以职场作为背景,表现职场人如何在职场打磨,通过自我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或个人成长的故事。

而并非是满屏撒鸡汤,职场傻白甜遇上霸道总裁,更不是随随便便靠几个撒娇就能一步登天。

但往往国内职场剧,就爱这么来。

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捕捉,对职场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职业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了解,描述刻画都停留在表层,也难怪有位网友说:什么是笑话,国内职场剧就是个笑话。

其实,剧情槽点满满的背后,是国内编剧的一大通病:缺乏对专业知识或是职场经验的了解,闭门造车,所写全凭YY,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所以写出来的剧本自然浮夸不经推敲。

2

如今,是个翻拍炒冷饭+炒IP的时代。

2019年的翻拍剧高达40多部,但是基本部部“扑街”

连我们最为熟知的《王子变青蛙》也进行了翻拍,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只不过...也难逃一星。

每当翻拍上热搜,就会有不少人评论:只会翻拍,国内的编剧都没了吗?

国内编剧不是没了,只是大多被迫成为了搬运工。

在内陆编剧市场,分原创编剧和改编编剧。

但随着资方自带大流量的重磅IP纷纷入局,14万编剧人,一年却缩到仅有3%的落地作品,原创编剧自无用工之地,还不如转型当改编编剧。

可是改编实际比原创难许多,本来功力尚未练就得炉火纯青,无法平衡“尊重原创”和“合理改编”分寸,一改就成了魔改。

动辄挨骂,那就干脆不改,反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带流量,何须动?

可是文学和剧本是大相径庭的。

文学是用心理描写解释人物行为,电影剧本是以人物行为反映心理活动,照搬照抄,所有心理动作靠配音,能不尬吗?

而且,久久不动,就真的不会动了,不会动,就越来越不敢动了。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大多影视剧,即便被狂喷依然停留在玛丽苏爱情狗血的层次上。

3

当然,国内影视剧烂,不能全怪编剧。

毕竟编剧对整个剧本的创作到后期,依然缺乏话语权。甚至剧本写完,直到拍出来了才发现自己的剧本被魔改了,自己莫名其妙成了背锅侠,连个解释机会都没有。

国内影视行业出不了精品,不能单揪着编剧的衣领不放,毕竟这是市场的一种不良选择。

资方为了能快速回本,疯狂压缩制作周期,巴不得编剧三天就能写出个长达50集的剧本,出品公司为了能赶紧出个爆款,不惜大批量翻拍,炒IP。

真正用心搞原创的新一代编剧,自然成为了市场遗留下的“弃婴”,没人珍惜没人疼,最重要拿的钱还不够温饱,自然跟大流,投机取巧。

看似符合市场需求,实则是国内影视业的可悲之处,也是当代编剧行业的一大痛处。

相比于邻国韩国,人家从泡沫剧走向了现实主义剧,而我们依然停留在狗血浪漫剧,更别说欧美年年出神剧了。

唯独中国影视,陷入了停滞。

那我就疑问了,口口声声的巨资制作,钱花哪里去了?

资方和出品方并不在乎啊,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剧情,他们深谙加几个流量明星就有脑残粉买单的万金油定律。

花钱买原创,还不如花钱请流量明星,自带流量新闻,回钱又快,最重要还收视率得到保障。

拥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剧情就变得其次了,毕竟粉丝们只会在乎自己的偶像在剧中出现了几个镜头。

这个时候,视频平台研发的“加速功能”和“选看段落”功能,实在太切近粉丝们的心坎了。

4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拍片全球第一,真的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吗?

缺乏质量的出品,再多依然是垃圾。

垃圾堆出来的是垃圾山,而不是金山银山。

国产剧为什么烂,缺少了什么?

缺钱?缺演员?不是的

我们缺的是优秀剧本的加持,和对编剧创作的包容和正视。

这个只追求数量的大环境下,似乎已经容不得编剧耗费时间去做些在资方眼中“无谓”的事情,当创作得不到可发挥的自由空间,剧本就成为了速成品,过往有手撕鬼子,未来就可能有徒手挡原子弹。

除了编剧专业急需提高,更要自省的,是大大小小的出品方。

以拥护大IP作获利捷径,蹭热点,随意乱改翻拍,殊不知IP也只是个半成品,要炒好冷饭,不是简简单单来几个流量明星就可以炒熟的。过分消费观众情怀,总有一天情怀也会被消耗殆尽,到时真是黔驴技穷。

如果中国影视业,依旧选择这种方式快速收割收视率。

拍出来的依然是皇上只会囿于后宫,跟着五千佳丽打转,做一个大猪蹄子;

职场人只会谈情说爱,女主莫名其妙被总裁泡上,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校园爱情就更扯了,只会车祸失忆意外怀孕再撕B,这套流程走完也就到毕业了。

...

长此以往,将来再和人聊到国产剧时,会不会只剩刷屏的“不好意思,打扰了,是我手贱,不该点开的”的场景?

想想蛮搞笑的,但仔细想想,蛮可悲的。

文 | 毒哥&吴小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