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管钙化,该不该补钙?

 上海药讯 2021-06-03

药学咨询门诊及电话开通后,会有患者专程咨询一些问题。某日接到了某女士(73岁)的电话,咨询的问题是:体检骨质疏松,骨科医生建议她补充钙剂,她同时有血管钙化,该不该补钙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血管钙化。血管壁的管腔从里到外,分别是内膜、中膜、外膜三层膜构成的。血管钙化主要包括血管内膜钙化、中膜钙化、瓣膜钙化。其中内膜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也是最常见的血管钙化类型。研究表明血管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身体内过多的血脂,沉积到血管内膜,形成的一种类似脂质体,该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扩张,最后形成较大的斑块,如果斑块突出血管表面,会导致血管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及衰老等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直接因素。简单的说,血管钙化发生的机制很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钙离子浓度在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并非直接决定因素。

说完了血管钙化,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钙补充,专业指南的建议。
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版)明确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措施。任何类型的骨松均应补充钙剂,钙的总摄入量800-1200mg/d。常用的碳酸钙D片,每片含碳酸钙1.5g(相当于钙600mg)/维生素D3125U,口服每次1片,每日1-2次。

历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均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 000~1 200 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中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 mg/天)。

最后,补钙会导致血管钙化吗?
既往观点认为,补充钙剂可能导致心血管风险,但也有学者指出,仅大剂量补钙才可能导致血管钙化。目前学术共识,按照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OF)和美国预防心脏病协会(ASPC)建议:只要钙的总摄入量不超过美国国家科学院规定的最大可耐受剂量,即每日2000~2500 mg,饮食补钙和药物补钙皆应被认为对心血管系统是安全的。

综合这位女士的情况,我们建议还是要遵医嘱补充钙剂的,首选选择食物补充,如果食物补充不足,是完全可以适量服用钙片的。如果处于对心血管风险的考虑而停止补充钙剂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在从食物中摄取钙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对骨骼健康可能是有害。
                           
(文/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  钱芳)



■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