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6-03

扎根农村甘愿吃苦受累

被称赞为“自动下乡的好典型”

“城市知识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

“特别的姑娘”

1962年,侯隽响应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主动放弃高考,下乡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公社窦家桥大队插队落户,一心一意为改善当地群众生活而不懈奋斗,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地、县青年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先进工作者,多次参加全国重要会议和活动,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1971年5月6日,周恩来总理、郭沫若副委员长会见日中农业农民第二次交流访华团的合影,侯隽(前排左三)等三位农民代表作陪。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青年时期的侯隽

侯隽在《知青日记》的序言里说:“如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历史的一页......随着社会发展,大家的身份、地位,乃至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心系乡里的那种情怀,忧国忧民的那份忠诚,始终没有改变,因为我们终生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祖国!”

一切为了祖国!这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情怀,值得我们传承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她的故事——

侯隽生于北京,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工会干部。她在母校北京良乡中学住读期间,曾因品学兼优而获得过北京市教育局的奖状。1962年,毕业前夕,同学们壮志勃勃,一部分人忙着报考大学,一部分人急着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侯隽也曾向往学文学、学历史、学外语、学医护……,但是“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青年人最该去的地方去”这句话引起了她的思考:目前哪里党最需要、哪里青年人最应该去呢?当她读了介绍邢燕子、王培珍等知识青年献身农业建设的文章以后,心里突然敞亮起来: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农业战线上去!就这样,侯隽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高考,下乡到宝坻县史各庄公社窦家桥大队插队落户,成为“自动下乡的好典型”“城市知识青年立志建设新农村的榜样”,被称为“特别的姑娘”。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侯隽(右二)和社员们谈心

这个没经过生活磨炼的姑娘虽然作了劳动的思想准备,却从来没想过酷暑寒冬的农村生活也是一种考验。一切从零开始,在务农和生活中,她从学习、适应到习惯,收获了毅力、信念、欢乐和对乡亲的深厚感情。在窦家桥务农18年,当了9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实现了“天大旱人大干,誓让盐碱地变园田”的目标,粮食亩产年年大幅度提高,不仅打破了多年徘徊在200公斤的局面,改写了窦家桥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而且向国家交售爱国粮突破20万公斤。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大办工副业,使贫穷的窦家桥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进村。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粮食丰收

侯隽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55年党龄了,作为一名知青代表、一名劳动模范、一名老党员,不管是当官还是为民,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将“听党话,跟党走,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当成一种信念,一生践行。

心中有光,是一名共产党人将责任放进心里,携大爱前行的人生境界。它将照亮每一位青年党员的新征程、奋进路。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2009年侯隽在大寨参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首发式

一切为了祖国!

这句话胜过千万首情诗,足以打动每一位国人的心;这句话胜过千万个誓言,早已是深植在情怀里的信念。

这样的情怀,历久弥新;这样的信念,我辈当守。

图文综合自:天津市总工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展”、《知青日记》(改编:梅朵)

编辑:慧敏

校对:冬末

一代知青的楷模侯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