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gzcpalgvwf5dya 2021-06-04

行走的审计汪陪伴你的又一天

01

引  言

关于合并,我们聊得比较多了,但是不会编制合并报表的朋友,仍然是不会编制。学习合并财报,刚开始的理解和运用门槛很高,即使会计考了高分,大概率碰到现实的合并问题,也是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为了帮助大家改善这种情况,也让很想学习编制合并财报的朋友,能有机会上手,我决定重新梳理合并财报系列,以图文 案例的形式将多年编制合并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需要补充的是,编制合并财报,要记住一句诗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不去动手尝试,是永远编不好合并财报的。只有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才会顺势引发我们对实务问题的参考,从而真正达到“掌握并运用”的水平

02

内容框架

合并财报系列,我打好了一个基本框架,现和大家分享,大家也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究竟什么叫控制?如何判断真实的控制权归属?

② 识别合并主体,分析本期的股权增减变动

③ 合并中,所有的长投,都是权益法

④ 一个公司的权益,必定由“多数股”和”少数股”共同享有(如何分析权益的变动)

⑤ 合并抵消三原则

⑥ 合并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砍柴不误磨刀工

新设子公司的权益抵消

非同控子公司的权益抵消

同控子公司的追溯和还原

⑩ 千奇百态的交叉持股处理原则

⑪ 持有子公司的股权变化的合并处理

⑫ 丧失控制权的合并处理

新增股权达到控制的合并处理

⑭ 合并层面的业务一体化还原

⑮ 合并抵消结果的检验

03

个人讲述的优劣势

之前写合并有关文章时,被不少人评论:都是会计书上的内容。这个本质上没错,因为合并是要按照准则来做的,只要准则没变,讲的内容实质就不会有变化

但是,准则的内容,大家也知道,对新手而言很不友好。会计书上的内容,比如注会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会相对友好一些,同时附加上例题。

如果觉得写的和会计书的差不多,大可以去看会计书。这个没啥问题。我和大家探讨合并时,也会存在优劣势,在这也和大家分析一下:

优势:具备较多的实务作战经验,不会拘泥于课本上的合并知识

在工作的这些年中,我越来越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来源于实践所学习到的内容,是一个更高的层面——运用。所以,我们能看到,考出CPA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个考出CPA的人,都能做好审计

劣势:带有我个人处理合并的色彩。这个没办法,我讲的,肯定是我知道的;大家在采用时,要更重思维重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

之前在合并抵消,还原留存收益时,我只还原未分配利润,而不是同比例还原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准则中写的都是同比例还原,但我们在常规处理时,希望盈余公积金额能和母公司盈余公积对牢,一般只冲减未分配利润。

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这两个科目实质都是权益项中的留存收益。大家当然也可以选择同比例还原或者同比例冲减,这个没什么问题,也不影响整个合并的实质。

04

讲述的方式

大家可能会期待音频、视频等方式,但是这次我们讲述的方式,仍是图文 案例的形式。

一方面是因为个人的时间不足,而文字已经是我比较擅长的描述方式了,因此暂不去做改变。但如果以后有精力,大家也有需求,我会考虑做成音频或者视频

讲述的文风也会秉承这里往常文章的风格。更新则是佛系更新,如果关注的人很多,我会积极更新这个系列。比如之前的审计报告讲述系列,写了3篇,发现没什么人看,于是就不更新了。就是这么任性。

05

总  结

最后的内容,就留给大家了。今天的文章,抱歉没啥干货,可能让期许较高的你,有些许失望。但我们种下了一颗叫做“合并财报”的小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辛勤灌溉,让它茁壮成长

也欢迎你们一起分享合并财报的编制思路,或者内容框架的建议。毕竟,高手在你们之中;同时,群策群力也是美美滴

最后,大家在公众号对话窗口,发送“合并”,可以获得合并的相关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