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的路||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悟事人非 2021-06-0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一年一度的征兵季已经到来。再过十几天,应征入伍的新兵就要步入军营,开始全新的士兵生活。

对每一个刚刚穿上军装怀揣绿色梦想的青年来说,哪个不希望自己在部队能够实现理想抱负有所作为?对每一个含辛茹苦哺育子女的家长来说,哪一个不希望孩子在部队能够健康成长为己争光?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钢铁长城需要优质的砖石来铺就,和平的大厦需要强大的国防来支撑,每一个新兵的成长成才,连接着你、我、他;事关着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希冀和国防的兴盛。如何度过“兵之初”,迈好军旅第一步?如何完成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的完美蜕变,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今天特推出赵承凤将军的专稿《我的军中大学》,为每个即将入伍的新战友送上一把开启军旅人生之路的“金钥匙”。

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十里村走进碧波万顷的海岛部队;从一个矿工的儿子跻身共和国将军行列;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赵承凤将军的军旅人生可谓是光鲜耀眼,灿烂辉煌。《我的军中大学》告诉我们:理想是人生的航标灯,奋斗是前进的加速器,勇敢是成功的开山斧,艰苦是成长的磨刀石。不要埋怨自己的出身门第,只要努力,“人皆可以为尧舜”;不要害怕吃苦、付出,它能磨掉你身上的斑斑陈锈,炼就闪闪发光的锋利刚刃。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新战友们,通往将军的路就在脚下,愿你扬帆远航,一路走好!

                                                         ——田兆广

时任26集团军政委的赵承凤与编者(时任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合影

追忆那个年代

我的军中大学

1961年8月,怀着那个年代所有的农村少年对军营的向往,我登上了从淄博开往烟台的军列。簇新的军装裹着瘦弱的身体,胸前红花映着年轻的脸庞,火车轰隆隆地驶向前方,我的心也欢快地跳动着。在我眼中,前方不仅有我憧憬的军营,还有一个火红的希望。当时我压根没想到,自己从那天一入伍就再也没脱下这身军装,并且在当兵31年之后成为一名肩配将星的军人。那会儿,在我的背包中,除了军用品之外,只有一大摞高中课本,我的打算是到部队锻炼3年,见见世面,然后回来圆我的大学梦。

赵承凤

E

F

那年

我17岁

我 の

军中大学

O

T

R

F

风急浪高的渤海湾,四季刮腥风,冬天冻煞人。我们部队就驻扎在这个渤海湾畔,虽然喝着咸涩水,住着泥巴房,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但身为一名海防卫士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我们很快像老兵们一样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了。对于我这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农村娃子,部队完全是个从没见过的新天地,无论是嘹亮的军号、震天的口令,还是热烈的拉歌、整齐的队列,都让我感到新鲜振奋,我心中的欢喜不是几个词所能表达的,反正就觉得当兵太幸福了。

转眼间,新兵最盼望的射击训练开始了。从第一天摸到真正的钢枪,我就像所有的新兵一样开始做梦,梦见实弹射击,我打了优秀,戴上了大红花……排长杨佩贵是团里公认的神枪手,大家都说杨排长带的兵子弹都长眼睛。强将手下无弱兵,我的梦做得更加真切了。

终于盼来了实弹射击,趴在射击场上,手握子弹上膛的冲锋枪,我心里激动得厉害。三点一线,瞄准靶心,那是十环、是大红花,准星移到红线,打了优秀,马上给娘报喜。憋气,慢慢勾,“呯!”咦,怎么没有动静?报靶员是不是睡着了?我恨不得跑过去把他揪出来问一问。这时身后观战的战友们发出一阵阵的欢呼:“9环!10环!”我鼻子上冒了汗,心里着了火,我也要打十环!呯!呯!……还没有找到感觉,一切就都结束了。报靶员是个认真的老兵,结果准确无误,我打了个“光头”。后来,打了优秀的战友,果真戴上了大红花,还照了相,一个个喜得合不拢嘴。我既羡慕又羞愧,还有几分不服气:“等着瞧,下一次,我一定……

下一次不承想我又打了个“光头”,再下一次还是“光头”。新兵连实战射击3次光头的经历,使我从此射击为畏途,一端起枪来,手就发抖。手发抖,自然打不好枪,于是下连后的两次实弹射击结束后,我创造了5次“光头”的记录。这在全团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了。

对一个不到18岁的新兵来说,这算是件天大的事了。我那个急啊、愁啊,吃不下,睡不香,见到排长抬不起头,觉得对不起他。1961年11月16日晚上,我在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不管怎么练都打不好,难道是我脑子笨、天资差,生来就不是块当兵的材料吗?”

这足以看出我当时的情绪是挺低落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思想上虽然有压力,但并不消沉。因为每次打光头之后,班里的战友们非但没有责怪我、嘲笑我,还都来安慰我、鼓励我。这个给我讲要领,那个给我传经验,说得我心里既惭愧又感动。杨排长认定我打不好主要是射击中心理状态不稳定造成的。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唐山话对我说:“打两次光头算得了什么?跟我好好练,凡事过五不过六,下次你准能打好。”

从那以后,他每天一有工夫,就对我进行单兵教练。我生性要强,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练好武艺,这时大家的关心和鼓励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我想我就是豁上这100多斤也要把枪打好。

那段时间我每天枪不离手,枯燥的三点一线瞄准练习,在操场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说句实在话,连晚上睡觉都琢磨着动作要领。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和过度的疲劳很快使我的手抽了筋,5个手指僵缩成一团,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来。杨排长专门请卫生队的崔军医为我针灸,每天晚上他还亲自给我按摩,一边按摩一边给我讲心理因素对射击的影响,讲他自己实弹射击中的体会。手治好了,自信心也找回来了。

在不久后的一次实弹射击中,我终于打了一个硬邦邦的及格:34环。打靶归来,杨排长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小赵,这次打靶你的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来之不易,你好好总结一下,抽个时间给全排讲一讲,就讲你是怎么从5次光头到打靶及格的。”3天后,我安排长的要求给全排介绍了体会。从此,我的射击成绩直线上升,很快打出了优秀的好成绩。

现在回想起来,五次打“光头”的经历,足以使一个战士一蹶不振、灰心丧气,甚至从此成为“重点人”。而正是排长、战友们那真挚朴实、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鼓励,使我走出了当兵生活中的第一个低谷,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勇气,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受到一时的挫折和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它,终会战胜它。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了电话班☏。班长秦建彬是山东乐陵人,个子不高,却很灵巧,黑红的脸上鲜有笑容,在训练场上更是个毫不通融的严教练。起初我有些怕他,但很快我就发现他那不苟言笑的黑脸下有一颗火热的心。也许是因为我在全班年龄最小,所以班长对我格外关心和照顾。我当兵时伙食定量,一人每顿一个馒头或一个饼子,这些粮食只够大家挽着半截肠子训练。而我个子高,饭量大,又正在长身体,就觉得有些食不果腹。

有一天,吃完晚饭时,像往常一样,我三口两口一个馒头进了肚,正在意犹未尽地回味时,班长忽然间把手中的小半块馒头放到我碗中:“小赵,我胃不好,吃多了不舒服,这块馒头你吃了吧。”从那以后,隔三差五那额外的小半块馒头或饼子,我吃得格外香甜。而班长总是耐心地看着我吃,脸上也露出一丝开心的微笑。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我下岗回来,发现我右铺的班长正在床上辗转反侧,显然还没有睡着。在那样寂静的夜里,我分明听到他的肚子里发出饥肠辘辘时所特有的叫声。那一夜,我久久没有睡着……后来无论我怎样推让,班长仍然坚持他以前的说法,毫不让步。在那个有些人为了填饱肚子,连尊严都可以不要的特殊年代,我深深体味到了这小半块馒头中蕴藏的那份沉甸甸的战友情、兄弟爱。

当电话兵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十分辛苦的体力活,最初我的身体还没有脱去学生的文弱,一上电线杆子腿直打哆嗦,曾让一群放学的孩子指手画脚地笑话了半天。我是个农民的儿子,虽然没有干过多少农活,但知道汗水和收成总是成正比的,所以认定了一个理,只要吃得苦中苦,就能练出硬功夫。收放线是最累人的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滋味儿不是苦和累所能形容得出来的。3拐线、1支冲锋枪、1部电话单机,背着70多斤的负荷攀山越岭,越跑感到身上的行装越重,像是背着一大块生铁,双腿打软,气喘吁吁,口干舌燥,汗如雨下。这时多盼望停下来歇一口气啊,可班长就带头跑在最前面,汗水早已湿透了军衣,他那负重奋进的身影仿佛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激励着我们快点再快点。我紧咬牙关,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坚持!坚持!我觉得人的体力虽然有限,但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心中有一种信念,就会产生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一次次向极限挑战,一次次战胜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我也能像老兵一样熟练地徒手上电线杆了,1500米收放线也达到了优秀。

秋去冬来,很快年终工作总结开始了。这4个月我工作干得不错,战友们都说我准能评上好战士,我心中也充满了希望。

评功评奖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先由战士提名,再集体通过。评议开始没多久,本班和兄弟班的几个战友就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议评我,排长也赞许地说:“小赵表现是很不错。”我心里正暗暗激动着,可就在这时,班长突然站了起来:“我不同意评小赵当好战士!”我一下子懵了,班长平时对我那么好,怎么关键时候……只听班长十分认真地说:“好战士要求必须军事过硬,小赵射击成绩不好,这距离好战士的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他其他方面表现都不错,我建议给他团嘉奖一次。”会后,班长专门找我谈心。其实不用谈心,我也想通了,班长的话入情入理,我心服口服。班长坚持原则的精神和率真诚挚的品质,更使我打心里钦佩。

刚入伍时,我是个很腼腆的人,平时言语不多,也不喜欢凑堆聊天,只要一有空,便捧起书来。那会儿,我虽称不上胸有大志,却也有些年轻人意气风发的劲头,特别羡慕有学问的人。指导员田玉生文化高有思想,是当时我最佩服的人之一。他很支持我看书学习,时不时地问问我近来读书的情况,还常常从自己的书橱中,选出几本书叫我拿去好好看看。就是从他那里,我知道了读书重在学思想、学观点,重在应用,不能当“两脚书橱”,也学会了许多读书方法。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体会到了读书的益处,那时我已经担任了二班班长。 

请输入标题     bcdef

那是1963年3月的一天,团里召开开训动员大会。部队已经在大操场集合完毕了,指导员匆匆走到我身边,低声对我说:“团领导提出直属队要出一个代表,最后发个言表表态,我看就你来讲,你赶快准备一下。”

猝不及防,我一点也没有思想准备,这时团长已经开始讲话了,我极力使自己有些紧张慌乱的心平静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一边听着团领导的讲话,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刚刚理出了个大概的路子,我的名字就被叫响了。我心里怦怦直跳地上了主席台,台下上千双眼睛盯得我脸发烧、心没底。忽然间,在这之中,我看到了指导员那鼓励、信任的目光,我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然后我就按照临时准备的思路,从高昂的热情、临战的姿态、扎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四个方面代表团直全体官兵表达了勤学苦练、争创优异成绩的决心。大概我当时还挺沉着大方,发言也比较简明扼要、铿锵有力,会议结束时,政治处赵庆余主任走到田指导员身边,赞许地说了一句:“二班长是个人才!”

得到这么大一位首长的表扬,起初我也着实高兴了一阵,冷静下来一想,我感到这次发言之所以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可以说完全得益于我平时比较注重学习和积累的习惯。这件事使我体会到:面对机遇最好的方式是储备积淀、蓄势待发。从那以后,我更加坚定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决心。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担任班长以后,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我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自己学,还带着全班战友一起学。学毛主席著作、学时事新闻,每天坚持读书读报、听收音机,班里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指导工作,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团政治处派人帮助我们总结了经验,并让我代表全班在团里做了事迹报告。团党委给我们班级记了集体三等功,我个人也荣立三等功一次。学习出动力,学习出人才。在当时全班5个人中,我和姜胜云(后任山东省淄博军分区政委)被提为干部,战友李振东复员后当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当战士虽然已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仍像昨天一样清晰。班长的红脸膛,新兵连的大通铺,收放线途中的漫山遍野的野花,全班到海边赶海时那开心的笑声,过春节那天用冰水擦把脸就兴冲冲地去包饺子,寒风凛冽的清晨醒来身上已经盖上了排长的大衣……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美好,我甚至能回味起自己当兵时那热血沸腾、有滋有味、整天浑身是劲儿的感觉。

而今我已经双鬓染霜,每当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当兵岁月,我就深深地体会到,部队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个大课堂,班长、排长、指导员还有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领导、战友都是我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立身做人的道理,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方法,学到了许多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当兵时,我曾为无缘上大学而遗憾,而不曾想到我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不断成长进步,后来有幸进到国防大学深造两年,最终在部队圆了大学梦。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兵的生活建立了我对战士的感情、对军旅的热爱,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奠定了我事业的基础,也激励我永远像一个战士一样勇往直前。

作者简介:

赵承凤,男,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十里村人,1944年3月出生,1961年8月入伍,1964年1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先后在内长山要塞区、济南军区后勤部、陆军***和山东省军区工作,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省委常委、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少将军衔,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十届政协常委,中共第十五大代表,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机关和党委领导工作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字功底,素有“学者型将军”之称。在近五十年戎马生涯中,赵承凤将军不辱使命,勤勉工作,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改革创新的昂扬精神,干事创业,谋求作为,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业绩。在军队各级主官岗位上,分别抓出了在全军、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工作和典型,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9月从省委和省军区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又倾心致力于《孙子兵法》与齐鲁兵学文化的学习研究,先后担任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会长,创立了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已出版《新时期党委领导艺术浅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党委领导艺术80题》《齐鲁兵典》《齐鲁兵学》《百名将校论兵法》《孙子兵法在世界的传播与应用》等二十余部专著,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孙子兵学文化研究文章百余篇。担任“齐鲁大讲坛·孙子兵学文化分坛”主讲,先后到北京大学百周年大讲堂、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等机关、部队、企业、高等院校、齐鲁大讲坛、孙子兵法国际论坛讲授孙子兵法十几场,为弘扬孙子兵学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名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