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一特辑||沂水长——一个大家庭走出了18个八路军(八)

 悟事人非 2021-06-0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编者按

为庆祝“八·一”建军节,本号推出著名军旅作家徐志耕及其爱人高启明的中篇纪实报告文学《沂水长》,揭秘一个家族走出18个八路军的故事。

今天推出第八部分——曙光在前

8

曙光在前

六月,玉米抽穗,高梁扬花,书声琅琅,歌声嘹亮,滨海根据地一片繁荣景象。

接到三爷爷到宋家庄来通风报讯说日伪军要下乡大扫荡的消息后,我爷爷连忙收拾物品,从游击区转移到到滨海根据地,来到“平民医院” 为部队和群众治病。奶奶裹着小脚行动不便躲到了乡下娘家。她家离马头十多里地,门口有一棵大银杏树。据说,她有一个侄子因为当了汉奸被人处死,一家人都抬不起头。

马头被敌人占领后,姑奶奶拖儿携女逃到根据地后住在马莲山村,她一面当妇救会长支前抗战,一面帮人洗衣缝补吃糠咽菜养育儿女成人。每当其中一个孩子长到十二三岁时,就被姑奶奶送去当八路军。

一九四五年春天,她把刚满十二岁的小女儿送到八路军医院当护理,给伤病员送水喂饭、端屎端尿。姑奶奶说:“这工作虽苦,但和你哥哥姐姐一样,也是为打日本出力。抗战八年中,姑奶奶把丈夫和子女都送进了八路军的队伍。姑奶奶很欣慰:她把儿女们都送到了革命的队伍中。她是一个深明大义、满门忠烈的抗战家属,是一个吃苦耐劳、勇敢刚強的子弟兵母亲!

这年除夕,大大爷高赞非召集了在滨海根据地的高家族人团聚,男女老少,济济一堂。二姑数了数,共有二十二人!我爷爷当年已六十二岁,年事最高。下面大大爷一家三个,四大爷一家三个,我们家也三个,还有二姑三姑大表姑,大表叔二表叔七叔,再有姑奶奶和她的两个小儿子秉皓秉军、两个小女儿秉莹秉渠,加上她手里抱着的小外孙滨南。马头的大宅院衰落了,抗日根据地里,革命的大家庭人丁兴旺。

大大爷高兴地说:“日本鬼子把咱们家闹得家破人亡,今天在共产党里大团圆,应该写个戏啊!”

爷爷笑着说:“今天还缺我的一个妹夫、三个女婿。”

姑奶奶说:“大哥,敬村改名敬军了,他从延安来信说,抗战快胜利了,胜利后就回家!”

大表姑说:“再忙我也会带着永福来看望大大爷!”

二姑说:“导生就在学校,明天我带他来看你。”

三姑说:“石少培在临沭,有空我陪他来看你这个老丈人!”

三姑高惠芬(高勉)和三姑父石少培

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滨海中学已改名“建国学院” ,为培养未来的干部储备人才,我的两个哥哥恒岳和恒阳都在这里上学,大大娘也上了会计队。二姑父刘导生任校长,二姑在校部工作。姑奶奶在根据地的八一幼儿园任教,她的四个儿女都上了滨南中学和抗属小学。

抗属小学的周旋校长推荐恒阳哥哥到建国学院电话队学习通讯技能。毕业后恒阳哥分配到滨海军区司令部当电话员,他最先从电台里听到了苏联出兵东北,毛泽东主席发布《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毛主席说:“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地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巳经到来了。”他号召各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开展对日伪军大反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恆阳哥哥立即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谢辉专员。

滨海沸腾了!山东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在莒南、在日照、在诸城,恒阳哥和文工团一起庆祝抗战胜利,鞭炮锣鼓声中,跳了十天的秧歌舞!

爸爸欣喜地采写胜利的喜讯。套红的《战士报》似胜利的红旗。

四大爷到达胶东,他负责接管日伪的烟台银行。

二表叔调到了山东军区战士剧团,准备向东北进军。就在行军的队伍中,他見到了入伍一年的弟弟秉皓。秉皓表叔说:“秉莹和秉渠妹妹在部队医院当看护了。”

拖儿带女到根据地的姑奶奶,这时满怀欣喜地领着八岁的小儿子回马头老家了!她找来了她家的佃农和雇工,她大声宣布:“我们家革命了,抗战胜利了,我们不做地主了,凡租我们地的,今后土地归你们了!给我们家做工的,住房给你们了!”

三姑隨同三姑父率领的北上干部大队,和三万多党政军干部一起,乘坐木帆船横渡渤海湾,浩浩荡荡挺进东北!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飘摇在中国土地上刺人眼目的旭日旗坠落了!

这是血与火的八年。

征途漫漫。人生漫漫。

蒙山高,沂水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