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尽千帆,你还是你

 悟事人非 2021-06-0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福奎来济南开会,动身前一周就给我视频,高兴地说终于就要见到我了;在前往济南的高铁上几次给我发微信,言词中按捺不住就要与我相聚的兴奋之情;到济南西站下高铁后,不先去会议报到却绕道跑到我家来看我;会议间隙,又从所住大北头的宾馆挤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找我叙旧,让我无限感怀而难忘。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些日子,我时常想起他,不时拿出他送我的书法赏析咂摸,他签名让我斧正的两本个人专著,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认真地品读学习。福奎未忘我这个几十年前的老战友,未忘帮助过他的人,他珍重友情师情,几十年铭记师恩的大义之举,令我十分感动,也引发无限感慨,生发诸多联想。

退休以后,当在职时的繁华喧嚣过去,一切归于平常之后,通过一些人和事,慢慢地看淡了功名利禄,看清了人情世故,也看够了世态炎凉、更看透了一些人的丑恶嘴脸!想一想,多少昔日围着你身边转的人,在你从职位退下后,迅速疏远了你;多少你倾力帮助过的人,在你对他无用时,却视你为陌路人!那些对你曾经的花言巧语、卑躬屈膝、装模作样,那些你曾视为属下、知己、密友甚至心腹的人,在你退休后的种种表现,令人寒心,恰恰成了对你伤害最大的人!你曾经对他的好感,给他的高分,为他办的好事,在时光岁月这面镜子的照耀下全都“现了形”,在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面前全都“露了馅“,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全都改写了答案。相比之下,更觉得福奎不仅有才,更重情义;褔奎的人品官德,可圈可点,可佩可赞,他不仅是个好兵,也是个好人、好官。当年,我对福奎这个兵,没有看走眼!

福奎1974年4月24日出生在河南省虞城县大杨集镇一个叫走马刘庄的小山村,1990年10月于夏邑县车站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了驻守在沂蒙山区沂水县马站镇的一个炮兵团导弹营服役。

福奎当兵的时候,我已早他半年离开炮团调任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因为曾是炮团的人,我对炮团的工作格外关注,对炮团的战友情深意重;因为曾是炮团的新闻干事,我到炮团跑的最勤,写的稿最多,对我之后的新闻干事、报道员厚爱有加。

记得是1991年秋天,师里举办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讲课的老师分别是军报驻军区记者站、新华社军区分社、军区宣传部、前卫报社和集团军机关部门的领导和编辑记者,培训班还专门安排了写过很多新闻名篇、在军内外新闻界具有重大影响的集团军宣传处李广哲处长给全师新闻人员授课辅导。那次培训,各团的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新闻干事和报道员都来了,我也是第一次见福奎。

晚上到师机关办公大楼对面的长城宾馆看望各团培训人员时,我在炮团领导的房间多坐了十几分钟,与我初识的福奎对我一点也不眼生,他不失时机地从包里掏出用复写纸眷写好的新闻稿件,让我现场指导,我下楼时,他一直跟着我,和我汇报团里的新闻线索,问我什么时候回团里去,多住些日子,带带他们几个报道员。“团里这么闭塞,到前卫报社寄篇稿子得10多天,上级新闻单位的领导很少来团里,我们也不认识报社的编辑记者,上篇稿太难了,田干事您是咱团里的人,得常回团里帮帮俺。”到师部办公楼大门口,我让福奎回宾馆时,福奎给我敬了个军礼,张了张嘴,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说出了这番让我心灵震颤、感受颇深、引发共鸣的话。

回到办公室,我拿出福奎的稿子,逐篇细看,10多篇稿子,有消息、故事、简讯,但都不够发表的水平,共性问题是,稿件时效性差、基本都是"马后炮"的新闻,抓的问题一般,新闻角度不新,稿件在全局上的指导性、针对性不强。这些问题,与福奎说的由于炮团地处偏僻,信息、通联工作受限有关。当夜,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自己在团里当新闻干事时的艰难,福奎这个对新闻如此痴迷的小兵渴望登稿的心情、对我的寄托期求,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他!我觉得自已应该帮帮这个可爱可敬的小战士。

集团军宣传处王宏林干事也是138师出去的,他比我早一年多从高炮团调任师新闻干事,我调师里几个月后,宏林下到413团任宣传股长,没多久就调任集团军新闻干事。那天利用课间休息,我专门把福奎的事对宏林说了,想让福奎到军报道组跟他学习一段时间,开开眼界,宏林当场应允,让我和李广哲处长再说说。晚上陪李处长散步时,我不失时机地把早就考虑好的一番话说了出来:“李处长,我的老团队有个报道员叫刘福奎,是你的河南小老乡,对新闻写作很热爱,但缺乏名师指点,能不能让他到军里学习一段时间啊!”“可以啊,和宏林干事说说,明天我见见小刘。“因身体原因走路身子有点侧斜、人长得很高大的李处长显然很重视这件事,答复我时,他是专门停住脚步,面向我说的。

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机遇,但机遇往往垂青于勤奋的人和有准备的头脑。那次培训不久,福奎先是被军里选送到前卫报社学习,几个月后又留在集团军报道组轮训。福奎很珍惜到军里学习的机会,军报道组对部队报道员轮训时间一般是3个月,可福奎一待就是一年多,足见宣传处领导对他的赏识偏爱。有几次我因赶写急稿,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十一二点,想给军报道组打个电话试试有没有人,通过集团军传真室把稿子传到军报、前卫报,想不到每次都是福奎接电话,并且迅速帮我传稿子。宏林干事有次碰到我,谈起福奎,啧啧称赞他能吃苦,很刻苦,天天熬夜到很晚,所有时间几乎都在办公室写稿子。

天道酬勤。福奎的勤奋和付出终于得到应有回报。他的稿件时常见诸军内外报刊,有些稿子很有份量。和平时期的部队荣立二等功很难,每个团一年也就一两个名额,且都是训练尖子和在完成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或在突发事件中有非凡壮举和贡献者。福奎一年多上稿几十篇,为宣传报道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应该立功。在宏林干事的多方协调下,那一年,集团军在下拨立功名额时多给了我师一个二等功指标,并指明用于奖励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者。因福奎的隶属关系在团里,军里下拨这个指标后,在落实福奎立功的问题上颇费了一番周折,宏林干事为此还专门找了时任军组织处长李庆海,师组织科长吴同斌,给我打过多次电话,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二等功指标最终专人专用,闪光的二等功奖章挂在了福奎胸前。当兵三年的福奎,因写报道一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福奎1993年12月退伍时,我在团里当宣传股长,转过年后的2月,我又调到师里当理论干事。我和政治处的领导想把福奎留下,先转上志愿兵,有机会把他提起来在团里当新闻干事,不料福奎还是想退伍,他说二等功回地方能安排工作,担心失去机遇以后政策变化,开明的团领导也只好忍痛割爱放福奎走了。军旅3年时光,马站、莱阳、济南的军营留下了他追梦的脚印,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福奎退伍后,我的工作单位几经变动,与他惭渐失去了联系,但间或在《领导科学》等一些报刊上看到他发表的文章。我在前卫报社和沂水县人武部工作时,有两个春节,收到过福奎给我打来的拜年电话,通话中得知他是通过很多战友专门打听到我电话的。

福奎退伍回地方这些年走过的路,还是这次来济南,我和他面谈时了解到的。

凭借那枚二等功奖章和厚厚的见报剪贴本,退伍后的福奎先是被安排到乡里任办事员,后任乡组织干事,并一步步走上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通讯组报道员、中共虞城县委组织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县委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正科级组织员等职。2000年6月后被调任中共商丘市委组织部工作,从办公室主任科员、研究室主任科员、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青年干部科科长,2010年后被借调到中央组织部研究室部刊处工作。2013年,福奎被提升到永城职业学院任组织部长,官至处级。

写作成就了福奎,福奎一直没忘了写作。多年来他倾情文字,笔耕不辍,硕果累累:2008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集《坚守淡泊》,杂文集《牢记咱是党的人》;2010年10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组织工作调查报告集《学着研究和思考问题》;2012年4月,散文集《坚守淡泊》获商丘市新世纪优秀文艺作品奖。

当年的小报道员,如今已是集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商邱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商邱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慈善总会帮扶助残联合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于一身,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型领导干部。

“流俗众,仁者稀”,古圣先贤如是说。物欲横流致人心浮躁,拜孔方兄劣智浅识者日众,求善知识读书增慧风气见衰,能静心读高尚书、写益世文者更如凤毛麟角。“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福奎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战士本色,保持清醒头脑,深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奥义,读书修德增慧,撰文升品益世,做事成功干净,保持来时初心,走着自己选择的路,享受着清迈遼远、湛寂常恒之幸福快乐。

在散文《父亲嘱我做好“官”》中,福奎从两瓶茅台酒说开去,写父亲从拒喝到面谈,写父亲一次次打电话嘱他“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千万不要贪人家的东西”,写父亲怒摔茅台,耳提面命,和盘托出内心深处对儿子的担优——怕他像有些孬官一样倒在糖衣炮弹里,父亲天地可鉴的爱子之心,给福奎心灵以强烈地震撼。在《母亲的“狠心”最难忘》一文中,福奎写母亲教他壮胆量,练游泳,学洗衣、做饭、种田,长生活的本领,鞭策他学习,送他参军锻炼,看似“狠心”,实乃大爱。福奎不负父母厚望,扎实做事,坦荡做人,清白做官,茁壮成长为出类拔萃的才俊!

福奎2013年到永城职业学院工作后,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写诗。“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福奎在诗集《且行且吟   别样心情》自序中说,他写诗的三个关健词是“真诚”“修养"“节制",即真诚地面对现实、面对工作、面对生活;在写作修养上谦恭谨慎、力求无可挑剔;写作时对过度放纵的欢乐、抑或悲痛保持足够的警惕,有所节制,以此对得起那些敲动心门的文字,让自己准确地记住伤疤,记住美好,记住自己,更好地走向未来。在《清贫》一诗中,福奎说:“清贫是一条藤/对于我/它是长青的/一直长在我的骨髓里/不是自己的手臂/可以办到的事情/就没有平步青云的机遇/所幸还没有枯黄/没心没肺地绿着/把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光合成给妻儿的阳光/自己咀嚼的苦涩/留给他们一丝清香。

当兵时的福奎是个说话直来直去的人,不掖着藏着,心里有什么一吐为快,但从他写的《一些话》一诗中,我觉得在地方工作多年,组工干部的严谨、领导岗位的砺练,让福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这次来济与他交谈中分明感到,人到中年的他,说话直率的本色没有变,不同的是每句话里都多了厚重感、思想性、艺术性和哲理性:“对于我来说/其实没什么两样/就像树上的一枚叶子/归根只不过我不想说/也不会在你的目光里/读出愁绪/都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还有什么能够再让我心动呢/过一段日子/疲惫掠夺我/持续好长时间的心情/很难马上回过神来/我没有开口说话/并不能代表/我什么也不想说。”(《一些话》)

“把留恋著积在心底,把乡愁淡化成日光,风乍起时,我还将举步前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为了走得更远、看得更高,都是故乡在脚下举着我的高度。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我将用虔诚的思念回应那方生我养我的热土。在晨曦微露的清晨上路,我的背影自信而执著。”这是我在福奎的散文集《回望乡村》中读到的文字。直觉告诉我,这段话也是福奎树高千尺不忘本的真情告白,我也明白了,离开军营20多年的福奎,为什么一直想着战友,始终感恩军营!那天在我们几个战友为福奎安排的晚宴上,福奎现场展示了他请河南书法家为我们写的书法,并题上“书赠恩师xxx”的落款。席间,福奎向我提到了一大串炮团领导的名字:张凤凌、尚作为、刘汉杰、葛振、邓绍德、姜玉琢,以及他所在四营、导弹一连的干部和宣传股的同志们,福奎书中的这段话,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这些发自肺腑的心声,更是他奋然前行、勇攀新高的铿锵誓言!

福奎送我的书法作品

福奎从乡间一路走来,横平竖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规范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善者天佑,仁者无敌”,追求高尚者,其高度自增。惟愿将来有所进步时,莫使世间多一名以官为乐者,因为这世界官场不可能缺员,其所缺者是为国效命、为民效力,直言进谏、忠直不阿的魏征、房玄龄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任他浮躁之风劲,我自岿然不动,争做好公仆,多读善趣书,力撰益世乏,福奎循着这条路走下去,“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步一曲走向未来,定当心路璨然,廓通无碍。  

这,是我对福奎的看好,也是对他的祝福祝愿和期望!

福奎在济南期间,我和原前卫报社王宏林社长,刚刚退休的原淄博军分区曹晓明政委,省纪委李鹏处长安排了一次晚宴,和福奎一起吃了顿饭,我们四人也都是一个部队的亲密战友。那天正好是周日,我胃部刚刚做了个微创手术;宏林社长在960医院查体,也刚做了胃肠镜;曹政委那天老家来了人,晚上陪完客人,9点多带着李英嫂子过来陪福奎;李鹏处长8点多还有公务,为了多和福奎待会,他下午17时就早早来到酒店,与福奎述说战友之情。更令福奎感动的是,我们几个都带着家属相陪,这也足以说明,福奎的为人是多么的好,福奎在我们几个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高,福奎和我们的感情多么深!

昨天,收到福奎在焦作学习考察间隙给"悟事人非“写来的《终生难忘恩师》一稿,边读边思,心潮翻滚,激情难抑,一气呵成写下本文。

谢谢福奎!

作者简介:

田兆广,男,60后,沂蒙山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毕业。自幼爱文字,从军三十载,爬格子写新闻二十年。做过军事记者,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言论千余篇,作品曾在全军、全国获奖,五次蝉联原济南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学术论文被收入大学军事新闻写作范本。解甲退休后回归写作,闲时纵笔放歌,多篇文章时常见诸报端。笃信本色本真,推崇返朴归真。且吟,且快乐。

本作品版权归“悟事人非”所有,欢迎转载。

投稿请联系:yxhe1965@163.com

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稿件标题”(文后请附作者简介)

终生难忘恩师意

魂牵梦萦战友情

原54695部队153分队战士     刘福奎

今年2月底,接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组织举办的《新形势下教育新闻传播高峰论坛的通知》后,尽管已年逾不惑,一时间竟然高兴得像个孩子般的手足无措,高兴的原因不是能够参加教育行业高规格的论坛,而是能够借工作之便,等来了去泉城拜见多年来魂牵梦绕的恩师战友的机会。

于是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在山东省纪委工作的李鹏战友,怕他外出不在济南。接着又电话联系在部队期间手把手教我新闻写作的恩师、工作中指点迷津的贵人、生活上关心备至的战友——原沂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田兆广,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王宏林。

我是1990年12月入伍到马站镇炮兵团反坦克导弹四营导弹一连的,算是1991年的兵,从1991年冬天开始辗转流浪在潍坊、莱阳、济南三地近两年时间学习新闻报道,1993年12月回到原服役部队54695部队153分队退伍,回到老家河南省虞城县大杨集乡刘庄村。26年来,在部队生活的日日夜夜,无一不都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细心捆扎包裹好,一直安放在心灵的最高处。军营生活的三年虽然短暂,但这三年奠基了我的一生、改变了我的一生、领航了我的一生、温暖了我的一生。

在军营的三年里,我的工作和生活又分为几个段落:

一是新入伍在马站炮团的第一年。这一年所有的生活都是全新的,从地方到军营,对于从出生到高中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我来讲,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我和大多数新入伍的战友们一样,经过紧张有序的三个月新兵集训,被分配到54695部队153分队反坦克导弹四营导弹一连。记得连长徐国能是江苏无锡人,膀大腰圆、黑脸魁梧,有个可爱的儿子却是瘦瘦的;指导员耿彦凯好像是山东禹城县人,也高大魁梧、只是白净清瘦,当时女儿的眼疾一直在医治;副连长是个白白、矮矮的书生样,漂亮的媳妇和可爱的儿子经常来部队,一来部队就住在连队一排和二排宿舍之间、大约半间房子大小的小耳房里;一排长张为高,一口浓重的胶东口音,多半听不明白;胖胖憨厚的连队文书高东远,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字写得很漂亮,那时候我很崇拜他。我的班长陈劲松是济宁人,副班长王小波是南阳镇平人,在新兵连时他俩就是我的班长和副班长,当时对我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反感,那时候我就有点小个性,训练、工作、学习都没得说,就是不愿意帮厨、不愿意出公差干杂活、不愿意起早贪黑地抢扫帚打扫卫生等等,可能他们认为我比较懒吧,感觉他们就讨厌我这一点。我能给他们争光的一面呢,就是训练成绩不错,是班里的排头兵,在高中毕业生不多的战友群里,我又能给广播室里投投稿、帮连里出版报,偶尔也能让连队在团里露露脸。

二是在济南军区报社抽调学习的第二年上半年。正是基于经常给团广播室投个稿子,时任团宣传股股长姜玉琢、组织股股长葛振,不但没嫌弃我文笔差劲,还经常鼓励我给济南军区报社投稿,他们热情指导帮助我,给军区的《基层建设通讯》《前卫影苑》《军人与法》投稿,葛振股长不但经常给我指导意见,还帮我修改盖章,不时奖励给我几本稿纸。

1991年秋天,138师政治部宣传科举办基层报道员培训班,我作为炮兵团的报道员,赴潍坊参加了培训,在潍坊培训期间认识了时任师宣传科新闻干事田兆广,并经田兆广推介引荐给了集团军宣传处新闻干事王宏林和集团军宣传处长李广哲,王宏林干事又把我推荐到济南军区前卫报社跟班学习三个月。在前卫报社学习期间,先是在文体版编辑张冬妹处学习,之后交流到王林编辑的总编室学习。

记得跟当时跟班学习的还有济空的志愿兵孙世峰、师从刘灿校,李勇师从肖贵川,还有徐继昌等人。记不清咋认识的高高瘦瘦的杨甲兵了,只记得当时我俩很合得来。在前卫报社学习期间,我对彻底否定了一句古语的经历记忆犹新,三个月里我多次用开水瓶煮饺子吃,彻底否定了“水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说法。当时我跟着张冬妹编辑跟班学习,报社的福利经常是周末发放饺子、汤圆、蔬菜之类的领取票据,好几次周末帮助张编辑领取实物后,打电话给她送去,她说外出不在家不要了,自己处理吧,报社宿舍里没有锅碗瓢盆,只有水壶和热得快,当时在济南举目无亲,领来冷冻的汤圆、饺子扔了很可惜,于是我就往水壶里煮半壶水,把速冻水饺放进去,然后用简易热得快放入水壶,通电加热直至煮熟,再用筷子堵住壶口把水倒掉,然后把饺子倒出,虽然大多数饺子煮的烂呼呼的、完整无几,但仍然感觉味美无比。

三是努力写作的第二年下半年。在抽调学习、在前卫报社跟班学习期间,跟编辑学习只靠悟性,在点滴之间,编辑老师忙的很,根本无暇坐下来教我怎么写作,却是像田兆广、葛振等一些工作在基层部队的老首长、老领导、老战友,指导我很多、帮助我很大,是他们教会我怎样练就一双新闻眼、怎么捕捉一个新闻点、怎么提炼标题、怎么抓问题、怎么瞄准栏目投稿、怎么提高投稿命中率等等,真刀真枪、解渴过瘾、实用管用、效果很好、收获颇丰。比如田兆广股长带我采写的《为军营再添一份秀色,300多名家属随军落户沂蒙山》,葛振教导员带我采写的《为啥越关心越消沉》等稿件先后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前卫报》等媒体头版头条、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刊发。那段时间,我个人创作写作的诗歌、小说、新闻稿件近百篇,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昆仑》《解放军报》《前卫报》《前卫文学》《齐鲁晚报》等军内外知名媒体广为刊用,年底我所在的团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由于在扭转我团新闻报道工作落后局面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再加上王宏林、李国华、吴同斌、田兆广、刘汉杰、尚作为等师、团领导同志的沟通协调、倾力帮助,部队为我记了二等功。

四是在山东莱阳集团军宣传处帮助工作的第3年。1992年在前卫报社学习结束之后,就留在了54685部队政治部宣传处报道组借调学习、帮助工作,记得当时报道组组长是张传禄,前期新闻干事是王宏林、后期是曹晓明。现在还记得名字的宣传处的几位干事还有洪晓东、王海滨、王青云、马官民、杨德山等人。当时在报道组工作学习期间,除了打扫卫生、烧茶倒水、搬东西、跑腿之外,大多还是靠自学,只是比较清静,没有更多干扰而已。当时和我一起在报道组工作的,还有集团军政委刘书田的儿子刘霄汉,只是他呆了不长时日就离开了。几位干事各忙各的,除了正常交流,倒也没有更多的记忆,直到1993年冬天退伍季,我又回到了原点——54695部队153分队一排一班,在时任团政治处主任邓绍德的关心帮助下,和团里另一位报道员王备战一起顺利退伍返乡。

一想起26年前的军营生活,真的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思绪再拉回本文的开头,3月22日,我刚一踏上开往济南的高铁,心就捷足先登——一下飞到了田兆广、王宏林、李鹏老战友的身边…….一上车就忍不住打电话,传话器里,却传来老首长、老战友略显疲惫的声音:“息肉手术后身体不适正在挂水。”顿时我的心就悬了起来,老首长的身体怎么啦?厉不厉害?26年未曾谋面的他现在怎么样?七上八下的心随着飞驰的高铁一进入济南,我就急急的呼了滴滴打车,让车子早早地在出站口候着,一出站就随着导航直奔戎秀苑,赶在5号楼下,与急急忙忙赶出门接我的田兆广紧紧相拥,喜极而泣的泪水在眼眶里打了几转,怕兄长伤感,始终没让它落下。没有客套,没有寒暄,一切皆如所料,除了岁月的刻刀让恩师增添了皱纹,无情的时光让恩师增添了白发之外,一切如故、如同昨天。十几分钟的相见虽然短暂,却能让我心安,恩师虽然略显苍老,但精神饱满、依然康健,我说今若不见,今夜无眠……

次日,我们又如约在戎秀苑附近酒店小聚。席间向尊敬的恩师和战友王宏林、田兆广、李鹏敬献了分别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以行书、草书和魏碑三种字体书写的、积攒了我26年心思的心灵祝语,让它们带着我的托付常伴在您的身边......

作者简介:

刘福奎,男,汉族,河南虞城县人。1974年4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12月退伍,原系54695部队炮兵团反坦克导弹四营导弹一连战士。退伍后先后在虞城县大杨集乡政府、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委组织部、商丘市委组织部工作,现任永城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组宣部部长。

近年来先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坚守淡泊》、杂文集《牢记咱是党的人》,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组织工作调查报告集《学着研究和思考问题》,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随笔集《回望乡村》、诗集《且行且吟  别样心情》五本文集,并参与编写了《商丘市组织史资料(第二卷)》、主持编写(副主编)《商丘市组织史资料(第三卷)》。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慈善总会帮扶助残联合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