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性四百味 :第一篇 译注

 阿耨多罗卍 2021-06-04


《药性歌括四百味》为明代医家龚廷贤所撰,在医药界流传颇广,影响很大,是一本深受读者欢迎的中医启蒙读物。该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内容简要,押韵和谐,便于记诵,不失为初学者之良师益友。但因成书久远,有些文字比较深奥,错讹之处亦属难免;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医者往往不能详辨所用之药,甚则有误用之虞。鉴于此,编者在无损于原著的原则下,对某些文字加以注释,以期达到读者记诵药效时,又能识药的目的。

 
1、人参
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译注:人参味甘微苦,性温,是补益元气力量最大的药物。所谓元气,就是藏于肾脏,周流全身的元(阳)气、元阴(血、津液等)之气,能推动五脏六腑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也是气血运行和营养全身的动力。所以,凡是五脏脏气不足,如心虚心悸不寐、脾虚泻泄肢冷、肺虚气喘息短、肝虚惊悸不宁、肾虚骨弱痿软等症,以及一切衰弱或大吐泻、大出血后的虚脱(面色苍白、肢冷脉伏等),都可应用,这就是大补元气的含义。本品因有生津的功效,所以又能够治疗消渴症以及热性病津液耗伤之症。总的来说,它既能调营(血),又能养卫(气),凡是气血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用量:1~10克。
附:人参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园参蒸熟后晒干为“红参”,煮半日再浸糖汁中一、二日,取出晒干后为“白参”,直接晒干的为“生晒参”。因为价钱贵,一般多用党参代替。


2、黄芪
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译注:黄芪味甘,性温,是补气的要药,有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作用。气虚能使肌表不固,可引起汗出不止,本品能补气固表,故常用于气虚的自汗;气充则血足,所以又能治疗因气血不足不能排脓或不易收口的痈疽疮疡等外症。因此本品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本品还有升举中气和利尿作用,可用于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及虚性的水肿病等。
用量:3~10克。
附注:补虚宜蜜炙(炙黄芪),外症宜生用(生黄芪)。

3、白术
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译注:白术味甘苦,性微温,主要有补脾胃燥湿的作用。可治因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而引起的泄泻、水肿、以及因痰湿停留而致的胸腹胀满的“痰痞”症。
        本品又能安胎,应用于孕妇因脾胃虚弱、水湿内停而引起的呕吐、眩晕,以及两足浮肿等胎气不和症。
注:*痰痞:痞,积聚成块,称为痞块;胀满不痛,称为痞满,这里作痞满解释。
用量:3~10克。
附注:炒(或土炒)用(焦白术、土炒白术)可加强燥湿作用。

4、茯苓(白茯苓、赤茯苓)
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译注:茯苓味甘淡,性平。甘淡能利水渗湿,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故可治水湿不化而成痰,以及小便不通等症。本品有赤白二种,化痰涎常用白茯苓,利小便则用赤茯苓。
        此外,本品也常用于因水湿而引起的水肿胀满和泄泻等症。
用量:6~12克。
附注:水肿亦可用“茯苓皮”。
大戟、芜花相反,这些药物一般不与甘草同用!

5、当归
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译注:当归味辛甘,性温,有补血活血的作用。因心与血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称为“生血补心”。可以用它治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等血虚亏损之症。而且还有逐瘀血、生新血的功用,所以又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痈疽肿痛等症。
        本品还有润燥滑肠的作用,可治血虚津液不足的大便秘结。
用量:3~10克。
附注:补血活血用全当归;补血用当归身;活血逐瘀用当归尾。酒制加强活血作用。
 
6、白芍
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译注: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收敛和养阴补血的作用,可以平肝止痛。所以能止泄泻、痢疾、腹痛,以及因阴虚血亏而肝阳偏旺所引起的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拘挛、月经不调、多汗等症。但属于虚寒性的不能用。
用量:3~10克。
附注:如果要减低它的寒性,可以用酒炒。


7、赤芍
歌诀: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译注:赤芍味酸苦,性微寒,功能散痈肿、泻肝火、破瘀血、通经闭。适用于热毒痈肿和妇女瘀血不行的月经停闭,以及因血行阻滞而引起的各种疼痛,但对产后气血虚弱的病人不宜用。
用量:3~10克。

8、生地(附:鲜生地)
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译注: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作用。常用它来治疗温热病烦热口渴、舌红津少的阴津耗伤症,以及阴虚骨蒸烦热的劳病。此外,也常用于血热所引起的各种出血症。
注:*骨蒸:热在骨中,所以叫“骨蒸”,是肾阴亏损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种虚热,往往与阴虚潮热、五心烦热、盗汗,以及腰背酸痛、睡眠不安、饮食无味等症状同时出现。
用量:9~15克。
附:生地有干鲜的分别,都能清热凉血,但鲜生地清热的作用较强,而且能生津液,干生地养阴的作用较强,是它们的不同点。

9、熟地
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译注:熟地味甘,性微温,是滋肾、补益精髓及补血的重要药。可治肾虚骨弱的腰膝软弱和头昏遗精,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血虚症,并能治疗阴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
用量:9~15克。
附:用生地加黄酒拌蒸至黑色即成熟地。

10、麦门冬
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译注:麦冬味甘,性寒。有养阴清热的作用,所以能解除因热病伤阴引起的口渴和心胸烦热。对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咽喉不利等症也有疗效;还能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嗽,常用于肺热阴伤的咽干、咳嗽、吐血等症。总之,可使阴虚发热的病症得到安康。
用量:3~10克。
 
11、天门冬
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译注:天冬味甘,性大寒。可以治疗阴虚咳嗽,咳吐浊沫的“肺痿”症,也可治疗咳嗽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症。它的主要功用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所以对肺热的喘咳也有疗效。
用量:3~10克。

12、黄连(川连)
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 *,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译注: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能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心烦或神昏说胡话,并能清热明目,治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
本品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等外症。
注:①*  ( hu)音忽,多睡。这里作昏糊似睡解。
        ②*眸(mou),音谋,眼睛的瞳孔。
       ③*厚肠:增强胃肠功能的意思。
用量:1~5克。
附:不宜久煎。

13、黄芩
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译注: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枯芩*适用于清肺火,治肺有热的咳嗽;子芩*适用于清大肠火,治大肠有热的痢疾泄泻。此外,凡是由温热所引起的黄疸和痈肿疮毒等症都可应用。
        本品还有清热安胎的作用,可用于孕妇有热胎动不安。
注:*黄芩老根中空而枯的称”枯芩“,也称”片芩“。新根中部坚实的称”子芩“,也称”条芩“。
用量:3~10克。
 
14、黄柏
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译注:黄柏味苦,性寒,有滋阴降火、祛湿热的作用。可治阴虚火旺的骨蒸(骨蒸症状,见生地条)、劳热、盗汗、遗精等症。由于本品能清除下部的湿热,所以也能治由湿热所致的血痢、便血,妇女色黄气臭的白带和尿道涩痛的淋病,以及足膝肿痛、痈肿湿疮等症。
用量:3~10克。
附:黄连、黄芩、黄柏都是清热燥湿的苦寒药,黄连偏于清心火,黄芩偏于清肺热,黄柏偏于清下焦湿热。歌括中说的”降火滋阴“,是指阴虚火旺时用黄柏降火清热,就能使阴不受虚火消灼,并不是黄柏有直接的滋阴作用。

15、栀子
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译注:栀子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解除有郁热的心烦不安,并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鼻血等出血症。此外,还可以治胃部热痛。本品能使热从小便排出。
本品并治有郁热的目赤肿痛,全身发黄的黄疸病,小便不利,大小便出血,以及热毒痈肿等症。
用量:3~10克。
附:生用(生栀子)清热,炒黑(黑栀子)止血,姜汁炒治烦呕,表热或便溏用皮,内热用仁。

16、连翘(附:连翘心)
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译注:连翘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消肿。可治因热毒引起的气血不能流通而产生的痈肿疮毒等外症。又有清心散热作用,所以又可治温热病发热和心烦不安。
本品虽为苦寒药,但清中有透,因此仍可用于温热症。
用量:6~12克。
附:”连翘心“专清心热,治温热病神昏说糊话。

17、石膏
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译注:石膏味辛甘,性大寒。辛能散肌表之热,甘能生津止渴,大寒可以清热,所以能泻胃火,可治因胃火上升而引起的头痛、牙痛,以及温热病之壮热烦渴、神昏谵语、发斑等胃热症和肺热的气喘症。同发汗解表药配合,可以解除病在肌表的高热烦躁,能立见功效。
此外,本品火煅研细外用,有清火生肌敛疮口的作用,可治刀伤、烫火伤、痈疽等溃疡症。
用量:10~30克,大剂量100克~240克。
附:石膏为矿物药,内服多生用,宜轧碎先煎。煅石膏多外用,宜研极细末。

18、滑石
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译注:滑石质重沉降,味甘,性寒而滑利,有通小便、解口渴、清烦热的作用。凡湿热引起的小便淅沥不畅,尿道热痛的淋病以及湿温病身热小便不利等,均可应用。
本品又常用于夏天感受暑湿出现的身热烦渴和泄泻等症。研末外敷,有清热吸收水湿的作用,可治皮肤湿疹和足趾溃烂瘙痒。
用量:内服10~15克。入煎剂用布包。外用适量。

19、贝母(川贝母、象贝母)
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译注:贝母味甘苦,性微寒。它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药,可治咳嗽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症和肺热津伤、咳吐浊沫的肺痿症;也可治疗咳嗽痰黄、口干咽痒的痰热咳嗽和阴虚内热咳痰带血的虚劳咳嗽。并且还有开郁解除烦热的作用,所以又能治因痰热郁结而产生的痈肿、瘰疬(多生于颈部,为大小不等的核块)等外症。
用量:3~10克。
附:贝母产浙江象山的名“象贝母”,又名“大贝母”、“浙贝母”;产四川省的名“川贝母”。象贝母清火化痰开郁的力量较大,适用于外感性的痰热咳嗽和痈肿、瘰疬等外症;川贝母润肺止咳的作用较好,适用于虚劳咳嗽。

20、大黄(川军、锦纹)
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译注:大黄味苦,性寒,它是寒性的泻下药,可以清除肠胃中实热积聚的热结便秘和痰水停留的水肿喘满等症,有疏导肠胃、通便去结、除痰逐水的功效。
此外,本品尚有清血分实热和去瘀通经的作用,可治因血热而致的吐血、鼻出血和由瘀血凝滞的月经不通、腹中结块,以及痈肿、疔毒等外症。
用量:3~12克。
附:本品生用药力较大,制熟用药力较小,不宜久煎。


21、柴胡
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译注:柴胡味苦,性微寒,有泻肝火及和解退热的作用。可治因肝胆郁热而引起的头晕、口苦、呕吐、两胁作痛等症。并为治邪在半表半里(少阳胆经)出现寒热往来的主要药物。由于它有和解表里的功能,因此又可治疗疟疾。
此外,本品又能升提中气和疏肝解郁,所以又常用于气虚下陷的胃下垂、脱肛和妇女子宫脱垂等症,以及肝气郁结的头目眩晕、胁痛和月经不调。
用量:3~6克。
 
22、前胡
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译注:前胡辛苦,性微寒,有散邪下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解除外感风邪引起的咳嗽痰多、恶寒发热、头痛和痰阻胸胁的痞满胀闷等症。
用量:3~10克。

23、升麻
歌诀: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译注:升麻味甘辛,性微寒。它能清胃火,解热毒,并有升提透发的作用,所以可治气虚下陷的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和斑疹初期不宜透发等症。其次,还适用于因胃火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疮和牙痛。
用量:2~6克。
 
24、桔梗
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译注:桔梗味苦辛,性平。它有宣肺散邪、祛痰排脓的功效,是治疗咽喉肿痛的主要药物;并有载药上升的作用,可以作为上部疾病的引导药。此外,还能宣通肺中的痰阻壅塞,有开胸利壅的作用。
本品常用于外感性的咳嗽,胸闷咳不畅快,痰多不易吐出等症。由于能祛痰排脓,所以还用于咳嗽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
用量:3~10克。
 
25、紫苏(紫苏叶、紫苏梗)
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译注:紫苏味辛,性温。叶有发表散风寒的作用,可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鼻塞咳嗽等症。梗有降气作用,可以消除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
苏梗兼有安胎作用,可治怀孕期气胀胸闷嗳气等症。又用大量(30克)紫苏煎汤服,可治食鱼蟹中毒、胸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用量:3~10克。
附:紫苏包括苏叶和苏梗,是风寒感冒兼气滞胀闷的常用药物。

26、麻黄(附:麻黄根)
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译注: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治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的风寒表症。
本品还有宣肺平喘和利尿退肿的功效,可治实性的气喘病和水肿病。
用量:1~7克。
附:麻黄根味甘,性平,有良好的止汗作用,善治自汗、盗汗。研末外扑,止汗功效亦很好。用量3~10克。

27、葛根(附:葛花)
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译注:葛根味辛甘,性平,有发散风寒和解热生津的作用。治发热口渴、项背强、无汗怕风的外感表证和先热后寒、往来不止的“温疟”。此外,还能解酒毒。
本品还有升散透发的作用,所以又治脾胃虚弱的泄泻和有表证的痢疾,以及麻疹初期不易透发等症。
用量:3~10克。
附:退热宜生用,止泻宜煨熟,解酒毒用“葛花”。

28、薄荷
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译注:薄荷味辛,性凉,最能清头目、散风热。善治头痛、目赤、牙痛、咽喉肿痛等头、目部分的风热症。因为有清散风热的作用,所以又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无汗的表证和麻疹初期不易透发,还治皮肤受风热引起的风疹等。炒炭用可兼治骨蒸劳热。
本品炒炭虽然可以治骨蒸劳热,但必须配合养阴清热药物同用。
用量:1~10克。

29、防风
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译注: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发汗散风寒除湿的作用。能治风寒感冒的头痛、头晕、身痛等表证和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痹症,以及因风邪引起的牙关紧闭、口不能张、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等症。
用量:3~10克。

30、荆芥
歌诀: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瘀。

译注:荆芥味辛,性微温,它能发汗解表,散风寒,清头目。治风寒引起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以及风寒感冒和皮肤疮疹等有怕冷发烧现象,或麻疹不易透发。
本品虽有消瘀血的作用,但临床很少使用。荆芥炭有止血功效,可治各种出血。
用量:3~10克。

31、细辛
歌诀: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译注:细辛味辛,性温。它的主要作用能散少阴经的风寒,并可止痛,所以常用治疗少阴经的风寒头痛。本品还有开窍通关的作用,外用研末吹鼻,可以催嚏通关,能治因关窍闭塞的神志昏迷不醒。此外,也常用于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本品除上述功效外,又能下气祛痰,所以又治肺有寒痰的痰多咳嗽气喘症。
用量:0.5~3克。
附:本品有毒,药性比较猛烈,用量不宜过大,所以古人有“细辛不过五(五分)”或“细辛不过钱(一钱,即3克左右)”的说法。对于阴虚火旺,血虚内热和气虚多汗的病证忌用。

32、羌活
歌诀: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译注:羌活味辛苦,性温,有发汗解表、散风寒、除湿的作用。治风寒感冒,身痛头痛和因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筋骨疼痛。本品治上半身的风寒湿邪,功效较为显著,有舒筋活络的功能。
用量:3~10克。

33、独活
歌诀: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译注:独活味辛苦,性微温,有发表散风除湿的作用。治因风湿引起的颈项不灵活和腿足酸重麻木、疼痛、不能行走的“湿痹”症。其他各种风湿性疾病,应用本品也有良好的效果。
本品发表作用与羌活相同,但没有羌活猛烈,常与羌活同用以治风寒感冒的恶寒、头痛等症。本品适用于治下半身的风寒湿邪,如腰膝酸重疼痛或麻木不能行走等。
用量:3~6克。


34、知母
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译注:知母味苦,性寒,有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解除温热病高热烦渴,以及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不易出等症。
用量:3~10克。

35、白芷
歌诀: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搔痒,排脓通用。

译注:白芷味辛,性温。它能发表散风寒,善治风寒侵犯阳明经引起的头额作痛,是风寒感冒的常用药。又能祛风湿,治皮肤风邪湿热所致的湿疹搔痒。此外,还有活血排脓作用,所以又是痈疽疮毒等外症的常用药。
用量:3~10克。

36、藁本
歌诀: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译注:藁本味辛,性温,有治头部巅顶作痛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巅顶作痛。不但可以散寒除湿,而且还可祛风。
用量:2~6克。
附:白芷、藁本都能治风寒湿引起的头痛,但白芷偏治头额痛,藁本偏治头顶痛。

37、香附
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译注:香附味辛微苦,性平。它有理气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气郁不得流通的胸胁脘腹胀痛。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所以可治因郁结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和行经少腹胀痛等症。由于它能理气,所以又可以消化肠胃中停留的食物。
用量:6~10克。

38、乌药
歌诀: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能用。
译注:乌药味辛,性温,有除寒顺气的作用。治胸腹寒气胀痛和膀胱有冷气引起的小便滑利频数,是顺气的常用药物。
本品还适用于少腹连睾丸作痛的“疝气”,以及妇女气滞血凝、少腹作痛等症。
用量:3~10克。

39、枳实
歌诀: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译注:枳实味苦酸,性微寒,有消食化痰、行气破积的作用。可以消除因食积痰滞、气行不畅引起的胸腹胀满、痞塞不通,或湿热积滞的痢疾。歌中“冲墙倒壁”的说法,主要是形容本品有较大的行气破积的作用。
用量:3~6克。

40、枳壳
歌诀:枳壳微寒,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译注:枳壳味苦酸,性微寒,有降气的作用。可以宽畅肠胃之气。凡胸腹胀满之疾,都可以服用。
用量:3~6克。
附:枳实、枳壳性味相同,但枳实力强,多用于破积导滞,通利大便;枳壳力缓,多用于理气宽中,消胀除满。

41、白蒄(附:白豆蒄花、白豆蔻壳)
歌诀:白蒄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译注:白豆蔻味辛,性温。它能消除因肺寒引起的目生障翳,但主要作用是行气温中、散寒燥湿、开胃消食,所以能治胃气不和的呕吐嗳气、胸脘胀痛等症。
注:*翳(yi):音义,即眼珠上生出的障膜。
用量:1~6克。
附:不宜久煎。白蒄又名“白豆蔻”,是干燥的种子。花名“白豆蔻花”,壳名“白豆蔻壳”,功用相同,力量较弱。

42、青皮
歌诀: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译注:青皮味辛苦,性温。它能疏肝破气,善治肝气郁结的胸胁或乳房胀痛、乳痈和疝气痛,可以起到平肝止痛的功效,并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对食积不消的脘腹胀痛均可治疗。
用量:3~10克。

43、陈皮(附:橘白、橘红)
歌诀: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译注: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所以适用于中气不和而发生的胸闷腹胀、呕吐、嗳气、食欲不振及痰多的咳嗽等症。如去掉外面红色的而单用里面白色的称为“橘白”,则减低了燥性和散性,只有和胃化湿的作用;如去掉里面白色的而单用外面红色的称为“橘红”,则加强了消痰的功效。
用量:3~10克。
附:本品即橘皮,偏于健脾理气,作用较缓,临床上多用于疏利中、上二焦的气机;青皮偏于疏肝理气,作用较猛,临床上多用于疏利中、下二焦的气机。若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二药可同用。

44、苍术
歌诀: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译注:苍术味苦,性温。它有燥湿健脾发汗的作用,所以对胃脘胀闷不舒的呕吐、水泻,以及外感风湿的身重疼痛和风寒温痹、关节酸痛,均较适宜。又治因感受山岚瘴气而发生的传染病。
注:*瘴疫,即山岭间湿热郁蒸的秽恶之气引起的传染病。
用量:3~10克。
附:苍术与白术都能健脾祛湿,但苍术燥湿而健脾,还有发汗的作用,白术健脾而祛湿,有止汗的作用。

45、厚朴
歌诀: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
译注:厚朴味苦辛,性温,有下气燥湿散满的作用。对湿阻肠胃、气滞不通的胸腹胀满及痰多肺气下降的气喘咳嗽,以及湿郁气滞的水泻痢疾等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用量:3~6克。

46、南星(附:胆星)
歌诀: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译注:南星苦辛,性热,有毒。有散风化痰、解除痉挛的作用。治中风病的突然昏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上壅,又可治破伤风病,口不能张、肢体强直、抽搐等症。
用量:1~5克。
附:生南星有大毒,内服宜慎,一般均加生姜制后用。又有将南星研末加牛胆汁制,称为“胆星”,性味苦凉,有清化痰热、解除痉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的惊风痰喘,以及中风、癫痫因痰热而引起惊厥、抽搐等症。

47、半夏
歌诀: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译注:半夏味辛,性温,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治因湿痰多引起的头痛、咳嗽,或因痰水停留而出现的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呕吐等症。
用量:3~10克。
附:生半夏有毒,一般均制后用。因炮制方法不同,效用也稍有区别。如“法半夏”(用生姜、白矾制)偏于燥湿化痰;“清半夏”(用姜、矾制后,再用清水浸泡)燥性较轻;“姜半夏”(又名“制半夏”,用姜汁拌制)偏于止呕;“半夏曲”(用姜汁和面粉制后发酵而成)主要用于和胃止呕。以上都不可和乌头同用。
半夏、南星,都能燥湿化痰,但半夏化脾胃湿痰,兼能止呕;南星化经络风痰,燥烈之性更甚。


48、藿香
歌诀: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译注:藿香味辛,性微温,有芳香化湿、理气发表的作用,能止呕吐,也能发散风寒。本品主治夏天受了暑湿,脾胃不和,出现上吐下泻等症。
注:*霍乱:这里是指急性胃肠炎,即因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感受暑湿,体内清浊之气一时混乱,而致脘腹胀痛,上吐下泻。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非指恶性传染病之“霍乱”!)
用量:3~10克。

49、槟榔
歌诀: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译注:槟榔味辛苦,性温。它的下降行气较大,并有驱除肠寄生虫(绦虫、蛔虫、钩虫、姜片虫等)的功效,所以称为破气杀虫。此外,对于因痰水停留而致的胸腹胀满、水肿,以及因食积不消引起的泄泻、痢疾、腹痛后重等症,均可治疗。
本品有截疟的功效,因此,又可以治疗疟疾。
注:*后重:时时要想大便而又便不出来,并有下坠的感觉。
用量:3~10克。临床驱除绦虫,可用60~90克。

50、腹皮(大腹皮)
歌诀: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译注:腹皮味辛,性微温。它有降气的作用,适用于因气不下降的胸腹胀闷;并有利水湿、健脾胃的功效,可治因水湿停留而致的浮肿病。
用量:3~10克。
附:本品即槟榔的壳。

51、香薷
歌诀: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译注:香薷味辛,性微温,有发汗祛暑,通利小便的作用。治夏天感受暑邪冷湿而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小便赤涩和腹痛吐泻等症,也治因水湿停留而出现的水肿病,又有解除暑邪烦热的功效。
注:*霍乱:见藿香条。
用量:3~10克。

52、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歌诀: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酒毒能化。
译注:扁豆味甘,性微温。它有健脾化湿的作用,适用于暑湿内伤脾胃,以致中气不和,引起上吐下泻、小腿肌肉挛急(转筋)等症。并治妇女脾虚有湿的白带病。生研绞汁服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且可解酒毒。
用量:3~15克。治暑湿宜生用,健脾胃宜炒用。
附:
“扁豆衣”,即扁豆的干燥种皮,功用与扁豆相同,但药力稍弱,临床常用于脾虚有湿,或暑湿引起的吐泻。用量6~9克。
“扁豆花”,即白扁豆的花,有清暑化湿的作用,可治泄泻、痢疾。用量3~6克。

53、猪苓
歌诀: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除湿,多服损肾。
译注:猪苓味淡,性平,本品为利尿渗湿药,所以可治小便短少、尿道热痛的淋病和水湿停聚小便不利的水肿病,以及水湿引起的泄泻、白带等。但不宜多服,多服,恐消耗津液,损伤肾阴。
注:*淋,是小便不爽,尿道疼痛的一种病。
用量:6~12克。
附:猪苓、茯苓都能利水渗湿,茯苓能健脾,偏于渗湿;猪苓专能利水,且较茯苓为强,无补益的作用。

54、泽泻
歌诀:泽泻甘寒,消肿止渴,除湿通淋,阴汗*自遏。
译注:泽泻味甘,性寒,有利小便、清湿热的作用。治小便不利的水肿和因湿热引起的口渴、泄泻、淋病以及阴部出汗等症。
注:*阴汗:即前阴下部有汗,为湿热下注的一种病。
用量:6~12克。

55、木通
歌诀: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译注:木通味苦,性寒,有清热和利尿的作用。能利小便,善治小肠有热的小便淋沥、尿道作痛,以及小便不利的浮肿病。又能疏导血脉,通经行滞,可治妇女经闭及乳汁不通。
用量:3~6克。

56、车前子(附:车前草)
歌诀: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译注: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尿清热明目的作用。治小便不利和小便短少涩痛的淋病,以及眼睛红肿作痛等症。由于能利小便,所以又能止大便泄泻。
注:*溺涩:溺(niao)同尿,即小便,溺涩,就是小便不通畅。
用量:3~10克。
附:“车前草”,性味功效与车前子相同,兼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治吐血、鼻血、尿血等症;鲜车前草还能治热痢。

57、地骨皮
歌诀: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译注:地骨皮味甘,性寒,有解除肌肤虚热和凉血的作用。治有汗的骨节烦热、阴虚劳嗽、吐血、盗汗和肺热咳嗽气喘、心烦口渴等症,并有降火补阴的功效。
用量:6~10克。

58、木瓜
歌诀:木瓜味酸,湿肿脚气*,霍乱转筋,足膝无力。
译注:木瓜味酸,性温,有除湿舒筋的作用。善治湿邪引起的足膝肿痛或麻木的脚气病,以及因吐泻而津液耗损不能养筋引起的小腿肌肉挛急的转筋症。此外,还有强筋骨的作用,可治足膝无力。
注:*脚气:是指由湿气引起的病,表现为两脚软弱,行动不便。分干、湿二种,湿脚气两胫肿大,干脚气两胫不肿,或麻木,或挛急,或痿软。
用量:3~10克。

59、甘草: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0、威灵仙: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61、牡丹皮: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62、玄参:玄参苦寒,清无根火,消肿骨蒸,补肾亦可。

63、沙参:沙参味甘,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64、丹参:丹参味苦,破积调经,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5、苦参: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6、龙胆草: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7、五加皮: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8、防己(木防己、汉防己):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积膀胱,消痈散肿。

69、地榆: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70、茯神: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隶。

71、远志: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72、酸枣仁(附:酸枣树皮):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73、菖蒲: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74、柏子仁:柏子味甘,补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5、益智仁: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6、甘松:甘松味香,善除恶气,治体香肌,心腹痛已。

77、小茴香: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暖胃。

78、大茴香: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9、干姜: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寒尤堪。

80、附子: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81、川乌: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82、木香(广木香):木香微温,散带和胃,诸风能调,行肝泻肺。

83、沉香: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气逆为佳。

84、丁香:丁香辛热,能除守呕,心肺疼痛,温胃可晓。

85、砂仁: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痛安胎。行气破滞。

86、荜澄茄:荜澄加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哕,能逐寒气。

87、肉桂:肉桂辛热,善通血脉,用痛虚寒,温补可得。

88、桂枝: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89、吴茱萸:吴萸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疼,酸水能治。

90、延胡索:延胡气温,心腹卒痛,通经活血,跌扑血崩。

91、薏苡仁(苡仁):薏苡味甘,专除温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92、肉豆:肉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93、草豆:草辛温,治寒犯胃,作痛呕吐,不食能食。

94、诃子(诃黎勒):诃子味苦,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95、草果: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96、常山: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7、良姜(附:红豆):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8、山楂: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9、神曲:神曲味甘,开胃进食,破结逐痰,调中下气。

100、麦芽: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