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名师来袭

 天街小宇 2021-06-04
某一年
送教下乡
不单看气质,
还要看气场
嗨,我是哈哈大笑,欢迎阅读!
        “放松的时候,读偶像小宇的文字是我最享受的事情,红尘琐事总在她诙谐幽默的文字中让你感受到冒着热气的生活气息,欣赏到雅俗兼具的五彩生活画卷。每次我只是带着崇拜的心情细细读,慢慢品,默默点赞,不敢评论。因为不忍偶像文字下有诸如我这样拙劣的文字影响大家的观感。
        因为小宇我知道了教师也可以褪去教师的身份在细细碎碎的生活里随性而居,我知道了教师行列里还有诸如王君这样一群教育人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浮躁的尘世里为教育正名,我知道了自己对生活的“无言”是因为眼界的狭隘,缺少对生命的“凝视”。读久了这样一群正能量的人,你就不由得被他们的魅力深深吸引,那种无形的影响就悄悄的在你的心田里扎了根,悄悄的改变着你的认知甚至你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居然有勇气用拙劣的文字学着宇师傅们记录起了生活。诸如每一次的开怀、每一次的忧伤、每一次的哭泣那些细细碎碎的情感有了安放的地方,聚在文字里缤纷了生命,有了君师傅所言的“仪式感”。
        我常常想若我们终将老去,记忆终会在时光里走散,那就让我从今天起不只关注工作,也凝视工作之外的凡尘俗世,在岁月深处回眸之际,用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曾怎样虔诚的拥抱过路过的这个世界。”
                                                                                    ——摘自好友微信
        晨起的时候读到这段文字,好生汗颜。蹲下身去探视一番,哪块地砖都严丝合缝,于是打消了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念头。索性,合衣又钻回被窝。
        坦诚地讲,晓宇是近视眼,而非势利眼。我结交朋友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性情相投。我以“有朋自远方来”为荣,但并不想借此来炫耀。今天,就破回例。因为,都是这段文字逼我的。
        口口声声称我为“偶像”的姐姐叫崔艳波——“艳”不是波光潋滟的滟,“波”却是波光潋滟的波。她和我有过一面之缘。跟我这坨“名不见经传”相比,人家可真是“大名鼎鼎”——保定名师,涿州市十佳,不久前又获得了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殊荣。这样的一个人,写这样的一段文,简直就是想让我无地自容。
波光潋滟
 
 
       好了,不插科打诨了。
        前年,我参加了一个高端研修。坊主抬爱,混了个组长,十年不教数学的我领导起了一个骨干教师团队。我是一组组长,艳波是三组组长。我留意她应该是来自于秦文老师的介绍。他说有工作坊对于组长的任命是毛遂自荐,而我们这个坊,则是他和明华老师一篇篇地认真仔细地查阅了作业,然后,把我们筛选了出来。其中,艳波和我算是最早定下的人选。那一场研修,真的是全情的投入。工作坊刚刚试行,正属于摸索的状态;加之老师们都是全省的精英,谁也不甘落后。就连组与组之间,每周都有着数据统计。我俩带的组是全坊作业完成率最好的,我们编辑的简报,也是点击率最高的。于是,彼此留意,彼此相惜。或许,也有一种自己不善察觉的力量在彼此叫着劲。那种感觉,应该就是林丹和李宗伟的互相成就。
        得见艳波真容是因为中期视导。那天,我在暮色当中才赶到大石家庄,好像是人群当中最晚的一个。到达餐厅时,大家都已落座,姗姗来迟的我,带着几分羞涩走向大家,然后,有一桌人站起来,为首的一个美女说:“我们一直在猜测小宇长什么样子!”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你是艳波吗?”
        第一印象,艳波是个有着气场有大美女,个子高高,面容姣好,眼睛大而含笑,声音磁而温暖……她爱说爱笑,话题总往教学上靠。就连在电梯上,我还听到她和谁讨论一节课的设计。心说,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啊!
        那一年,我们双双被评为优秀组长,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就一直这样浅浅淡淡地走了下来。我们互相做着彼此的粉丝,追逐着对方身上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佩服着艳波对于教育的敬业和执着,艳羡着她在教学上的精湛和高超,她则欣赏着我乱七八糟的文字,还有就是她所说的可以“褪去教师的身份在细细碎碎的生活里的随性”。
      我特意百度了一个这个谦卑的姐姐——
        “1992年,崔艳波在涿州市东城坊中心小学任教,学生来自四个村,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便于辅导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她吃住在校,办公室也是宿舍,主动承担了为学生做早饭的工作,把学生带来的干粮放火上烤一烤,给学生熬点稀粥或烧些开水 ,她成了孩子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调到三义小学任教后,班容量骤增,她不断地学习。婚假,她只休息了三天,三个月的产假她也只休息了50天,她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涿州市双语学校筹建,艳波被抽调到双语学校任教。她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到校打开教室的门窗通风。下午放学的时候经常有家长忘记或没有时间来接孩子,送孩子回家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送完最后一名孩子,离家较远的她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
        “三个不同的学校,三段不同的教育经历,却是一样的教育情怀,"爱一朵花,就陪它绽放"是崔艳波永恒的信念。从20岁到40岁,一个人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伴着孩子们点点成长,伴着她的欢笑、流泪、感动都化作了人生最美的记忆!”
        说实话,这样的敬业我从来不曾有过,和艳波恰恰相反,我很少在家备课,在学校里我不看闲书,在家里我不谈工作。我同事都知道,一走出校门,我只钟情三件事——晒饭、看书、画葫芦。艳波说我可以褪去教师的身份在细细碎碎的生活里随性而居,其实是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类型。
        这么多年,一直也没有机会做个师德报告什么的,是因为,我自己都想不出可以感动自己的业绩。当然,我也有引以为豪的事情:比如,刚毕业时,班里有学生偷钱,我用包公审石块的方法破了案;比如,有孩子不好好上学,我跟人家下棋,连赢三盘促进了他的转变;还比如,我懒得批阅作业,就让孩子们写循环日记互批互改提高写作能力……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一些投机取巧。在我看来,艳波是大情怀,我是小聪明。所以我说“我们是研修时的偶遇的两朵花,彼此嗅着彼此的香气,你是牡丹,花团锦簇,富贵蓬勃。我是狗尾草,天生自由,随性而生。其实,你羡慕我的同时我也在仰望着你!”

记忆若在时光中走散,

今天就安放在你这里!

        花有千种,人有百态。人与人之间羡慕也好,仰望也罢,只不过是一种求同,要么以求心性相近,经历相仿;要么以期近朱者赤,取长补短。“你喜欢一个偶像,多半是他教会了你以前不懂的道理,而他发光的那些属性是你也想拥有的;你想变温暖,所以喜欢温暖的人;你想相信梦想,所以你听关于梦想的歌;你想倔强,所以你喜欢倔强而努力的人。”你喜欢用文字来铭记记忆,那么就陪伴着坚持下去吧,           

来日再聚,让我们就着回忆下酒!

喜欢您就使劲赞!还可以疯狂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