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致知”正解莫如歪说

 文艺众家 2021-06-04



中国人喜欢问道、论道。在这个问题上,老子很讨厌,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即能说出来的道那根本不是道。这个解释高深莫测,似乎还是等于没解释。但是,老子毕竟还说了些。因为“道”在他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属于那种只会写论文不会讲课的教授。同样言道,庄子就不一样。他喜欢歪说,而且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庄子》记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从“无处不在”到“在蝼蚁身上”到“在稗草里”“在砖瓦里。”最后,庄子把东郭先生支到了茅厕里,说“在屎尿中。”东郭子心想,这就是他娘的“道”?这不是烟囱旮旯里绕手——把人往黑路上引么?

庄子知道东郭子被说糊涂了,就解释道:“先生想问道在哪里,想知道的很具体,这样的固执就偏离了道的本质。万物没有脱离大道的,周全、普遍、一切,都是道的名称。道就广大而言,无穷无尽,就微小而言,没有遗漏,因此万物都具备。道之广大,无所不包,道之深远,不可测量。”庄子不仅是智慧大师,更是幽默大师。他劈头盖脸一泡屎尿甩过去,把糊涂人点明白了。这下,我想东郭子就会“茅厕”顿开。明白了什么呢?大概是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出自《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即探究物理,获取智慧。甚至说,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得道的过程。大道小道都通过格物获取。其实,格物致知的最好注脚是曹雪芹的那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文章写到这,我就把“知”“道”混淆了,觉得知就是道,道就是知。道是无所不在的。格物是不拘一格的,大到人类理想,小到一己之念。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以,庄子调侃的“屎里觅道”也是格物致知。不对吗?在医院,医生查房时不厌其烦地问:“通气了么?”何谓通气?就是放屁。“大便是什么颜色?臭不臭?”你说恶心人不?就不能问点诗情画意和阳春白雪?错了,这是医生在格物,他们通过你的这些表征,获取你健康信息。

在民间,市井小民和村氓野夫脱口而出的俗语、谚语、歇后语貌似粗鄙,因为说不上三句便滑下脐下三寸。大人先生谓之俗不可耐。然而,那都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格物致知的产物。而且许多往往是话糙理不糙的语言精华。李渔的《肉蒲团》里那个风流浪子未央生,发誓玩遍天下美人。然而,坐在人生的肉蒲团上竟然得道了。他悟出一个道理:“妇人腰下之物乃生我之门、死我之户。”这也是格物致知啊。再比如,你知道的张爱玲那句,通往女人灵魂的必经之路是什么道么?那些道理都是她在生活中格物的结果。

王阳明从小就有为国靖难、做圣贤想法,十八岁时,他开始苦读朱熹的书,认为那样能帮他走向圣贤之路,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穷理。意思就是“理”虽然很难悟到,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理无处不在,而要领会它,就必须“格”。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那么“格”到什么时候能够“格”出理呢?关于这个问题,宋明理学的另一位伟大导师程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王阳明就开始“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他专心致志地“格”,聚精会神地“格”,废寝忘食地“格”,“格”得三月不知肉味。终于,王大师被“格”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格物可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与方法,否则,你就达不到致知,就是瞎狗看星星。王阳明“格”竹“格”病了,虽然没“格”出结果,但事过多年后,他“格”出了方法,那就是“知行合一”。格物不是坐而论道,而是需要见微知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言不虚。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强调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尤其把“脚力”排在第一位。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硬笔书协组联部委员,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刊载请联系:2084791183@qq.com  

      applezh1188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